完整学科生活:成全丰富完整的人

2019-09-10 07:22陆平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9年1期

【摘 要】学科生活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学科综合活动中进行的各种活动。构建完整学科生活的实践路径有两个维度,一是日常课堂教学的重建,二是“辐合”学科综合活动。日常课堂教学的重建策略主要有整体化策略、深度策略和留白策略。学科综合活动采用基于项目式学习策略,这样的学科综合活动能够引导学生体悟完整的世界,最终成全丰富完整的人。

【关键词】完整学科生活;项目建构;生活样态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7-0014-04

【作者简介】陆平,江苏省淮阴中学(江苏淮安,223002)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信息技术特级教师。

学科生活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核心组成部分,优质的学科生活能让师生的生命焕发特有的光彩与亮度。完整学科生活,于师生是一种期待,一种丰富的感受,是一种创造。拯救与修复不完美的课堂生态,给师生富饶、明亮、生动的学科生活,是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重要实践行动。

一、完整学科生活的意蕴

1.学科生活的内涵。

生活是最一般、最常用的词汇,事实上,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丰富的结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生活”是人和动物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活动。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什么叫生活,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息的就叫生活。”

学科生活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学科综合活动中进行的各种活动,强调从生活视角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以每一个学生正在发生的行为、活动和经验为中心设计和展开教育教学过程,关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学科生活不仅关注學科学习的内容,也关注过程、情景、师生关系等影响学生生活品质的一切内容。学科生活的提出,顺应了核心素养时代新课程改革的要旨,即教育要实现从“学习为中心”到“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转型。

2.学科生活与学科学习的不同。

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而学科生活又是学生学校生活最核心的部分。学科生活与学科学习是不同的,学科生活是对学科学习的超越,学科学习是学科生活的特定内容,生活才是其本质。两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

从目的上看,学科学习的目的是学习本身,追求个人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实现个体在知识、技能、能力以及这些因素伴随的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学科生活比学科学习目的要广,学科生活指向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生成性,强调学科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追求。学科学习是学科生活的基础,个人的生命状态才是学习生活的实质关注点。

从内容上看,学科学习内容为各门课程的范围。而学科生活表现为各种学科活动,是活动情境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学科学习内容可以外在于人而存在,学科生活内容是与人相伴的,同样学习内容,对于不同学生诱发出来的学习生活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

从方法上看,学科学习方法指向于问题的解决,追求效率;学科学习凸显知识的转化;学科生活强调人在活动中的积极体验,个体如何对待自身,主动参与,获得充实、自由、内心敞亮的精神状态。学科生活凸显人的存在状态,是人的生成过程。可见,学科生活把人推向了中心,学科生活的最终追求就是个人得到生活所需要的成长。

3.完整学科生活的建构。

完整学科生活,是一种使学生成为完整人的学科生活,学生是“身心愉悦,内心充实,有成就感”。完整学科生活强调:既有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有学科育人价值的体验;既有学科独特的深度探究,也有与生活世界的联结;既有学科思维的训练,也有充分的自主探究;既有当下生活的关照,也有对过去学科生活的回望,是指向未来的学生生活方式。完整的学科生活,是对学生生命价值的珍爱,是涵养学生身心的生活。

建构学生完整学科生活,改善学生学科生活品质,其实践路径包含两个维度,一是日常学科教学的重建,二是“辐合”学科综合活动。完整学科生活的建构,首先要体现日常性,因此,课堂教学是完整学科生活重建的基础。学科综合活动是完善学生学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课内外学科生活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二、日常课堂教学重建的策略

日常学科生活的重建,首先是重建课堂教学文化:关注学生的学科体验、学科思维训练和学科独特生活经历;关注学科层面的独特育人价值的开发和实现。针对语文、数学等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度开发而形成学科特有的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结构,引导学生过丰富的、完整的、深度的特色学科生活。

1.整体化策略。

整体化策略是针对学生学科生活碎片化、片面化提出的,强调知识的结构化、整合化。教师要将学科内部联系打通,以整体联系的眼光组织、设计和处理各章节、各知识点的关系,让学生在完整的知识图谱中发现知识的联系,形成对学习对象的完整认识,在形式多样的学习中,形成立体、开放、整体的知识结构。

当整体化策略植入教师的内心,在学科活动中,我们看到大到一节课的设计,小到板书的设计,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科间的联系,关注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知识树、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工具的应用也频繁出现……在这样的实践探究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是复杂的过程,我们要为学生展示广阔的生活世界,引导他们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进而迁移应用。唯有如此,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才能成为可能。

2.深度化策略。

深度,指的是深入事物内部和本质的程度。针对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一些学者提出深度学习的观念。深度教学,首先要体现和反映学科本质,就是要带领学生走进学科深处,理解学科概念、命题、学科思维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引发深度思维,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将深度教学策略引入课堂,教师们展示了素养话语下深度学习课堂的种种样态。物理老师说:“生活即物理,物理即生活。”生物老师说:“要让学生深度学习,教师首先要深度学习。”数学老师说:“深度学习,不是学习内容的深度,而是深度地学习。课堂如果没有深度学习的发生,便难有思维的变化,难有情感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

3.留白策略。

留白,就是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思维的充分展开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高品质的学科生活应该是有留白的学习生活,孩子可以自由创造,独立思考,甚至有发呆的空间。

叶澜教授指出,要给孩子的思维发展留下空间,不能让机械的知识过多耗费、占用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留白不是放任,而是聚焦,具体的策略有很多,聚焦学科本质,聚焦核心知识,倡导问题导向,鼓励评判性思维。我们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自主探究”,基本的策略就是“留白”,少即多,多即少。

当我们将课堂还给学生,立足于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研究,发现和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发生、心理变化、情绪波动、知识积累和实践运用等不同维度的特点,以此为出发点,深度思考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与重建,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度。留白,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保护,观察力等认知能力得以真正的发展。

三、学科综合活动中的项目式学习

学科综合活动是完善学生学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课内外学科生活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辐合”学科综合活动,目的是建立由相关学科群共同關联的学科融合生活。为此,我们选择的路径是基于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能够巧妙地将语文、音乐、艺术、逻辑推理、运动等多种技能的培养联系起来。有教师说过,一个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哪怕只有一次这样完整的学习经历,就能让他看到世界与课本、人类命运与个人、科学与人文之间的某种联系。

1.在项目式学习中引发对世界的深情。

项目式学习的文化基因,是“人”,基于项目学习的课堂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是一种循环迭代的文化,是合作、探究的文化。因为项目源自真实的生活世界,往往能够创生出与一个人生活有意义的事情,能够引发一系列如物品、经验、服务、系统和空间等多个维度的驱动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行业实践者真实的工作模式和思考方式,感受社会发展引发的价值冲突,思考个体的行为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影响。

如“激情与速度”项目是让学生利用铁丝、一次性筷子和扑克牌等材料完成过山车的设计与制作。从高处到低处,从加速度和力的变换中,学生们真正理解能量守恒,在精准计算中理解数学的意义,理解匠人对工艺的追求,在循环往复的迭代中,不断发现更优的解决方案,感受团队的力量,体悟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深切体味“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现实意义。

2.在项目式学习中发现时空的苍茫。

以往的学科生活常常时空分割,常常让我们忘记过去,忽视当下,看不到未来。没有了时空浩瀚无极的苍茫感,失去了畅游时空的需求和能力,失去了学科生活原可拥有的丰富、深邃和博大。

在“时间的秘密”项目学习中,学生利用3D打印制作多种齿轮,最终完成机械时钟的制作。从单个齿轮构成的实验、舵机齿轮运行规律的探索到精确控制的实现,学生们步步深入,复现时钟的构造,感知数学的力量,体验工程从设计到实现的过程,感受时间之流的精妙。整个项目学习,学生从人类认识时间起,到完成钟表制作结束,他们的思考并没有因为课程结束而停止,他们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有了新的认知,他们的眼界和视线也穿越现实和物质的世界,直至星空。

3.在项目式学习中体悟完整的世界。

分科课程常常让我们的教与学陷入碎片化,难以见到事物发展的全程,难以看到事件展开的细节和起伏,难以于时间的联系与知识的多维联系中审视学科知识、个人及世界。由于项目式学习特殊的组织形式,新的课堂文化允许犯错,鼓励尝试,是安全的文化,因此,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空间能够看到更完整的世界。

“失落的运河”STEAM项目能让学生亲历完整的过程,研究盛世京杭大运河,设计制作“盛世运河”航线模型或其他物品,重现盛世运河的风采。在课程实施中,我们找回失落的中华文明,我们从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学习用全球化的眼光观照世界、理解世界。

完整学科生活建构就是对原有学科生活的批判,但并不是不顾学生的知识学习,不管学生升学等现实问题,而是要用聪明的方法面对考试,让学科生活变得有意义。狭窄的课堂长不出高大的人格,长不出一个完整的学生,更长不出优秀的教师。完整学科生活的创建,成就学生,也成就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