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2019-09-10 07:22张玉彬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数学老师课堂

编者按:教育是一个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更是一个教师不断深化学习的过程。康黎老师便是这样一位热爱教育、热爱课堂,长期奋战于教学一线,敢于打破常规,始终坚持教学研究的老师。“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十余年的砥砺前行换得丰硕的成果。其教学结晶《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无论是从学术性还是从实用性而言,都是走在教学研究前沿的,对一线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康黎是在深圳市较早开展合作学习的一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其对合作学习的组织、管理、设计、评价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我还没有认识其人,就已经在不同的场合陆续听到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故事。真正和康黎老师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成为教育科研的合作者,是源于我成立的深圳市张玉彬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早在2011年5月份,深圳市教育局公示了19个首届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并面向全市招聘工作室成员。康黎老师知道消息后马上找到我,要求加入工作室,希望通过工作室學习提升其教育科研能力。我当时婉拒了,我告诉她,你已经是学校副校长了,教研能力已经很强了,你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而她并没有因为我的拒绝而放弃,数次找到我,一再要求参加工作室。其中最打动我的理由是:“热爱,热爱课堂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我工作室的研究课题是“深圳市中心城区课堂教与学方式现状与对策”,一个热爱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老师,我怎么能再拒绝?工作室在第一个三年周期,取得较为满意的研究成果。《中小学课堂教学百问百答》《中小学课堂“学”与“教”》等研究成果得以出版,多篇研究论文和课例得以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课题成果荣获深圳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市教育局考核是两个优秀工作室之一,这些都离不开康黎老师和工作室其他老师的努力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工作室成员共同成长的同时,也收获了情感和友谊。

因为工作室的原因,我得以近距离走进康黎老师,对这个外表低调、谦虚,内心执著、热情的副校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她平时话不多,但内秀、深刻、充满激情和聪慧,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她教育教学生涯的起点是吉林省树勋小学,这是长春市家喻户晓的一所名校。教学之初,她常常自己在没有人的教室里练习普通话、练习粉笔字、模拟学生上课情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她养成了把读书学习与教育教学思考相结合的好习惯,经过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磨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和对教育教学独到的见解。每当我们的研究进入“迷思”的时候,她总能“一语惊醒梦中人”,提出更好的思路和路径。她最早提出工作室的口号“我愿意”,这句口号成为工作室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更成为激励大家克服“慵懒”和“惰性”的利器。“我愿意”,这就是康黎老师对待工作、对待教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态度。这个态度的基础是“热爱”,这个态度的表象是“执著”,这个态度的结果是“成就”。所以康黎老师能取得诸多教育教学的成果,能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就不足为奇了。康黎老师先后在各级各类教育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0余篇,先后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福田区优秀园丁,福田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并当选为福田区党代表,福田区兼职督学。有两件事,让我感动,并值得我学习。一件事,她对学习的热爱和坚持。康黎老师常年坚持读书学习,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后又参加了华南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她学习的范围很广,文学、艺术、哲学、教育学等都有所涉猎。2013年11月,康黎老师给深圳市几个名师工作室的老师做了一个《红楼梦》赏析讲座,让在座的语文老师目瞪口呆。一个好老师之所以是好老师,我觉得首先是要热爱学习。只有热爱学习的老师,他的课才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创造性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常上常新,让学生感到新奇和充满趣味。一个不愿意学习的老师,很难营造让学生喜欢的课堂。第二件事,她坚持常年义务到边缘山区支教送教,体现了深圳名师的责任和担当。这些年来,康黎老师十余次前往广东河源、贵州龙里、江西上犹等地送教与支教,积极参与教育公益活动,受到当地老师和孩子的欢迎。我想,支撑康黎老师的是一种情怀的力量,一种品格的力量。

2018年初始,康黎老师将她十余年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物化成《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书稿,请我提出意见,并嘱我作序。作序,我认为自己实在不敢当。这些年,我陆陆续续收到一些好友和一线老师的“作序”请求,我都觉得自己很难有一个高度精准的认知和描述,所以都婉言谢绝了。康黎老师是我工作室成员,也可以算是一种“师徒”关系,虽然内心也没有写序的意思,但作为“师傅”,必须要认真地阅读,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可当我深入走进这本专著,用心地阅读之后,我找到了一种久违的享受。这本专著让我聆听到一个优秀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积极探索和求真,让我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魅力和康黎老师的教学智慧,让我看到一个一线数学老师在教学中的不断思考和不断实践,让我认识到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不就是因为有无数个像康黎老师这样的普通一线教师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实践,才有今天在中国本土化的繁荣发展、才有了今天对合作学习研究的空前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吗?这本专著引发了我对合作学习更深入的思考,于是有了写作的冲动。

合作学习,在目前发现的有文字记载的文献中,出现年代最早的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卫风·淇奥》中就曾说过:“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意思就是学习要注意相互商讨、相互提高,即蕴含着合作学习的理念。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论著的《学记》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虽然合作学习在我国延续发展了上千年,但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文献资料显示有人专门就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展开过研究。在国外,合作学习的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和推广做得比较好。现代意义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最初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成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所以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美国学者罗伯特·马扎罗(Robert J.Marzano),多年潜心研究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提出了近30年来对提高学生成绩最具有影响力的9项教学改革策略,合作学习便位居其中。而我国长期以来的大班额教学、对各类考试的高度重视、对考试试卷试题的精细分析、学生之间长期存在的竞争关系等诸多“中国特色”制约着合作学习的开展以及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康黎老师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一书即将正式出版,这既是对合作学习理论研究的贡献,也必将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践起到重大的推进和指导作用。

纵观书稿,我觉得有两个特点非常突出:

第一,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该书具有较高的理论定位。康黎老师在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认真研读了《合作学习的99个小贴士》(德,德埃尔·哈德尔著)、《合作学习》(美,约翰逊著)、《合作学习》(马兰编著)、《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刘玉静,高艳著)、《合作学习设计》(盛群力,郑淑贞著)等大量的国内外合作学习研究的专著,了解国内外最前沿和顶端的合作学习研究成果,吸收其精华和营养,丰富自己对合作学习的思考和理解,从而在合作学习实践中有的放矢,理论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康黎老师认为,合作学习不仅是一个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体系,涉及组织机构、合作管理、实际操作、活动总结、评价等很多环节,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合作学习的效果都会打折扣。所以该书从构建合作学习体系出发,结合具体合作学习实践案例,详尽地论述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功能、方式,以及和其他学习方式的关系,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合作学习前期准备和实施策略、合作学习评价和反思等,对合作学习的各环节给出明确的指引,尝试探寻合作学习的普遍规律,帮助消解教师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各种顾虑和困惑。该书虽然主要是作者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智慧,但并没有就实践而写实践,也没有完全局限在小学数学教学,反而非常重视合作学习具有共性的理性分析。该书的研究成果是康黎老师对众多合作学习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产物,便于教师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合作学习实践,从而发现、反思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理论的指引解决教学问题,从而使得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

第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康黎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十余年,期间遇到很多困惑和问题,也得到了邱学华、张文质、黄爱华、陈大伟、李一鸣等知名教育教学专家的指点,积累了大量合作学习实践策略和教学案例。比如在这本专著中,作者在“合作学习在实践操作中面临的挑战”中,论述了学生分组、学习进度、优秀学生的作用、组内冲突以及评价等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学生前期准备”中论述了学习小组的建立、小组文化建设、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学会讨论、学会质疑、学会预习、学会倾听、学会管理、学会合作、学会展示、学会分析与整合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一线老师在合作学习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思考,都详尽地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小学数学课堂普及、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提供实操性的方法和策略。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列举了大量具体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这些丰富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全部来自康黎老师的教学实践,并进行了反思和理性分析,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这既有利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论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我在细细品味着康黎老师研究成果的时候,想到东京大学著名教授佐藤学在《学校的挑战 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中的两句话:“唯有冲刺与挑战合作学习,才是润泽儿童心田的课堂,才是宁静的教室里教师循循善诱的课堂。”“合作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世界上所有课堂的典范。”康黎老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佐藤学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处。我对康黎老师为合作学习研究做的贡献而感到高兴,为康黎老师的勤奋和智慧感到欣喜。《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是来自一线教学实践、根植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研究成果。我坚信,这本书也必将给正在实践合作学习的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带来启发和帮助。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康黎老师因“热爱”而“坚守”,因“热爱”而“执著”,因“热爱”而“奉献”。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感动于康黎老师十几年如一日对合作学习的探索和研究,更感谢康黎老师奉献给一线教师的实践智慧!在此,我也衷心祝愿康黎老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求真求实、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为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用苏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作为文章的题目,也作为教师对待学习和研究的态度和方法,与康黎老师和广大读者共勉!

注:张玉彬,教育部“国培”专家、深圳市地方领军人才、中学特级教師、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

猜你喜欢
数学老师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写字大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六·一放假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