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学教学“轻负高质”机制的策略探究

2019-09-10 07:22具惠兰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学教学教学策略

具惠兰

摘 要:在“生命化课堂”研究的基础上,为持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化和高效性,并与当今素质教育注重的人本性、生本性比较好地契合,我校对构建中学教学“轻负高质”机制进行了相关探索。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校的“生命化课堂”研究,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轻负高质”;中学教学;教学机制;教学策略

一、进行“轻负高质”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所谓“轻负高质”,即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的效益和质量。所谓“机制”,泛指一个系统中,各元素各司其能,共同作用。构建中学教学“轻负高质”机制,主要是依照系统论的基本原理,通过优化中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程序、作业布置、教学评价等等,从而实现中学教学的“轻负高质”。

(一)“轻负高质”研究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及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在新形势下,人文精神、人本思想已全面融入素质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包括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必备的各种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再只是教育理论家的口头呼吁,而应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的探索和实践。

(二)“轻负高质”研究有利于改变教育的不良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完善,高新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现代高质量、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效率的要求,即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小强度的劳动来获取最大限度的效益,那种少、慢、差、费的满堂灌、机械重复等低效操作必须退出课堂。

(三)“轻负高质”研究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注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學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注重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注重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新课程的实施,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轻负高效”的教育氛围将成为一种教育的必然。

总之,本课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目的;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的能力与水平,形成我校的教学特色;走科研兴校之路,实现我校的高位发展。

二、主要教学策略

(一)引入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认为,学习结果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在知识、技能与情感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他把人类的学习结果可分为五种类型,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有不同的学习所需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外部的学习条件其实就是对教学的要求。基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在中学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学策略实现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需要对课堂要求学生达成的学习结果(即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的不同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基础,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因素,去选择相应的合适的教学策略。

1. 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分类

对课堂教学目标(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分类,需要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实际以及时空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课程标准提供了教学目标分类的基本框架和要求;教材内容提供了教学目标分类的丰富素材和知识细节;学生的实际需要、原有基础、接受能力和水平,决定了教学目标分类的广度和深度;时空条件制约了教学目标分类的可行程度。

2. 对中学教学策略的优化

第一,对于言语信息类型,只强调引起学生注意以及进行意义记忆,而没有其他更复杂和更深入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取简要讲述配合演示的方式,力图加深学生印象。

第二,对于智慧技能类型,强调过往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回顾与运用;重视相关知识与技能按一定的思路和程序重新整合;讲究习得知识与技能的重复练习、反馈和纠正;提倡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解决新的问题。依照这些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启发式的教学策略以及学生讨论式、辩论式等探究式教学策略。

第三,对于认知策略类型,强调教师要对有关的学习方法作清晰的讲解,结合有待解决的问题情境作为实例,教会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提供多个其他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熟练掌握。依照这一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就可以选择教师的讲述式、启发式配合学生的讨论式等教学策略。注重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练习,旨在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习能力。

第四,对于态度类型,讲究成功的体验和经验,强调教师亲身进行实践操作,倡导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重视正面评价和鼓励。依照这些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就可以选择教师的讲述式、演示式教学策略以及学生的讨论式、辩论式、表演式、调查研究式等教学策略。

对于动作技能类型,其教学策略的选择方法也与前面四种类型相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在中学教学中,引入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课堂教学目标(即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分类,对照相应的教学要求,结合实际,优化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学策略的适合程度,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二)尝试“11231”教学安排,优化教学程序和教学节奏

长期以来,中学课堂教学习惯于把一堂课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时间,用于教师对知识结构的讲授和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感知上,只是留一点点的时间甚至完全不留时间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这种做法,虽有其可取之处,但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知识表面的认知上。长此以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一堂新授课里,既能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结构,又能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高层次能力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11231”教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11231”教学安排,由以下五步组成:

第一,复习旧课,作为新授课的“序幕”(用1份时间,即5分钟)。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旧课复习,将其作为新课的序幕,并使之常态化,一方面可以不断约束学生及时内化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并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新知识。

第二,概述线索,作为新授课的“揭幕”(用l份时间,即5分钟)。这是系统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它适应了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部分的思维规律。除此之外,先概述线索,也便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第三,落实知识,作为新授课的“戏肉”(用2份时间,即10分钟)。即落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这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前提。怎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结构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事先教会学生构建基础知识结构的方法;二是课前布置学生自行构建基础知识结构;三是新授课中教师检查落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情况,一旦发现偏颇,马上给予纠正,并进一步指导学生找出有关的重点,对其中的难点也进行适当的点拨。通过以上的做法,在做足课外功夫的前提下,完全有可能在新授课中用较短的时间,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节省了基础知识结构的教学时间,为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保證了时间的投入。

第四,启发思维,作为新授课的“重头戏”(用3份时间,即15分钟)。一直以来,由于过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造成了学生思维能力、理论水平普遍不高的局面。为此,现行中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此作为新授课的“重头戏”,即在一节课中投入足够的时间,起码3份时间即15分钟以上。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学科能力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关问题,以此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中逐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并提高其理论水平。当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展开课堂讨论,教师协同他们共同解决,这样收到的实效会更佳。

第五,学以致用,作为新授课的“压轴戏”(用1份时间,即5分钟)。顾名思义,就是把学以致用安排在新授课最后的5分钟内进行,把一节课推向其高潮。学以致用要起到实质性的功效,关键之处在于:一是教师选取的题目必须有代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其深度、难度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并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让学生成为解题的主角,教师只起启发点拨和小结的作用。三是把复习、解题训练、讲解答题方法、技巧及答题规范演示融为一体。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培养解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逐步养成了规范化答题的良好习惯。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不断接触各类题型,就可“见多识广”,增强解题心理素质,从而在未来的重大考试中应付自如。

综上所述,中学新授课实施“11231”的教学安排,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人才。

(三)巧用教材习题,优化作业布置,提高作业时效性、针对性

为了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做到“轻负高效”,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教师应在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减少作业量,精选习题,切实发挥习题拓展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功效。而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的资源,尤其是巧用教材习题,不失为实现中学教学“轻负高效”的有效途径。

现行中学教材(以人教版为例)本身已编排了丰富多样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的习题,如果教师善用和巧用这些习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市面上良莠不齐的课外习题资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更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达到“轻负高效”的效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教材习题。具体可分成以下五种方式:

1. 作为思考问题先行提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教师在讲授特定的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出相对应的教材有关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独立思考,自行分析和概括,最后才由教师加以适当地点拨。

2. 作为对有关问题的解释和说明,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知识难点。中学教材里的附设习题,往往隐含着一种特殊的功能,即解释和说明相关问题的功能。如果我们善于挖掘和运用,则会为教学带来不少的方便,最主要的就是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知识难点问题。

3. 作为对教材正文内容的有机补充,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材正文由于篇幅的限制,许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不一定都能一一纳入,但教材习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局限。所以,教师要善用教材习题,尤其是注意捕捉一些扩展教材正文内容的新信息,通过指导学生解题,帮助学生吸纳新知识,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功效。

4. 作为例题加以剖析,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必须及早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解题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至于教师选择什么例题进行剖析,最直接的就是教材习题了,因为它们与学生学习的知识对应吻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且取题方便、快捷。

5. 作为一种检测手段,评价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质量水平。这是教材习题最常用的功能。教师据此,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学,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进行查漏补缺。例如,我们完成了某一内容或某一课的教学任务以后,就可以让学生马上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完成教材习题,然后让学生回答,或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如果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教师就给予及时的纠正和讲评。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得到测定,还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补救。

在选用教材习题时,教师应正视学生能力的差异。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要强求他们一下子就把教材的习题全部完成,而是先要求他们做一些较浅显的题目,等他们的能力有所提高以后,再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而对于一些能力较高的学生,应以较高的标准对待他们,除了要求他们全部完成教材内的基础性练习外,还应适当给他们增加一些教材外的能力性习题,让他们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

综上所述,现行中学教材有着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尤其是教材里精心设计的习题,题材广泛、角度新颖,而且与教材知识相吻合,难度适中,很好地强化和延伸了教材的正文内容。如果广大一线教师能根据实际需要,善用和巧用教材习题,将有助于克服目前盲目订购教辅资料的教学弊端,实现中学教学“轻负高效”的目标,造福广大青少年学生,让他們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四)构建多元化、立体化学业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评价手段

要维持和延续学生的思维热情,让学生在整一堂课和后续的课中保持高度的思维冲动,较有效的做法是改革学业评价机制,建构对学生多元立体的学业评价体系。在这种多元立体的学业评价体系中,把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和参与成绩包括和计算在内。即学生的学业成绩包括知识和能力发展(一般为纸笔测试)、课堂学习和参与、课后探究与发展三方面,根据各年级实际,各占一定比例的分值。如下图所示:

把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参与的成绩按比例计算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中,必然极大地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也必然驱使学生自觉预习和及时复习,以充分的准备来赢取在课堂上良好的表现。同时,还将促使学生更加留心听取教师的讲授和引导,更加关注其他同学对问题的分析和综合意见,以起到对自己的启导和启发的作用。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对于我们的学生,就真正成为开启思维、活跃思维、放飞思维以及延续思维的课堂,也使我们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更大的成效。

三、结语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并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也释放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为我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教育环境,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另外也能为同类型的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借鉴,对冲破当今众多学校的“应试教育”的枷锁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英]L·W·安德森等著;皮连生,译.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美]麦克唐纳,赫什曼著;车蕾,龚锐,译.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5][美]琳达·达林-哈蒙德著;冯锐,译.高效学习:我们所知道的理解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7]高铁刚,陈莹,臧晶晶.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中学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例谈细胞器知识在中学教学中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