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与信息技术深度结合的实践与思考

2019-09-10 07:22雷迎花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小学英语信息技术

雷迎花

摘 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让信息技术更深度融入小学英语课堂并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变,是当前小学英语课堂革命的重要内容。文章以笔者执教的Great Cities of the World一课为例,详细阐述了小学英语课堂可以凭借信息技术实现高效转变,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以及基于内容的学习机会,从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思维品质

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教育部,2012)。同时,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如何让信息技术更深度融入小学英语课堂,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变,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笔者执教的《牛津英语》(深圳版)六年级上册牛津版Unit 9 Great Cities of the World第三课时为例,阐述信息技术在与小学英语课堂深度融合后对课堂产生的积极影响。本节课选自《牛津英语》(深圳版)六年级上册Module 3 Unit 9 Great Cities of the World。基于教材内容,执教者对整个单元进行重新整体设计,以介绍Great Cities为主线,划分为三个课时:Great Cities in China、Great Cities in the World和Make a travel plan。本节课在第三课时,为学生营造做一次旅行攻略的语言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运用本课重点词汇和句型,同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习得运用分析、综合及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创造性地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一、信息技术将课堂转变为一个巨大的网络学习空间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形势越来越丰富,范围越来越广,融合深度不断加强(程晓堂,2018)。但是,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仍然出现一些问题,如过度追求课件美观而忽视其实用性、不加甄别使用各类音视频资源,扰乱了正常课堂教学秩序,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程晓堂,谢诗语,2019)。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属于信息时代的数字原住民。他们已经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上网查找文字、图片等相关信息,对携程、飞猪、抖音等软件的使用也相当熟悉。基于此学情,本节课上,笔者借助某教学平台,利用信息技术,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在平台上自主开展学习。

本节课以某平台APP为教学资源的载体,通过平台提前发布预习任务,任务中包含有视频学习、信息表及一次投票任务Dream city。学生自主观看视频后,需要搜集并填写信息表中所要求的内容,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投票选出心中最想去旅游的城市。执教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查看了学生作业情况,了解到他们大部分的Dream city是London后,将预设的有关London的语言输入文字材料调整为New York,有利于在前期语言教学部分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也为后面的语言输出环节留下余地,让学生能有话可说。

在课堂语言输出环节,基于语言学科的教学特点,笔者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写旅游攻略。与传统课堂中主要基于文字的语言输出相比,基于网络平台的“写”是要求学生利用该学习平台制作一份集图片、文字、视频及音频为一体的电子图书。其次,在传统课堂中诸如机票、酒店等信息往往是由学生提前查找备用,而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则要求学生基于自己的旅行费用预算、网络实时信息来完成。检索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生活化知识及提高辨识能力的过程。再次,传统课堂中的分享往往局限于几个人,而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则让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电子旅行攻略分享到班级空间,供其他同学阅读与评论。这不仅是学习空间由校内延伸到校外,更是一次打破边界的学习。阅读同学的电子图书的同时,是有趣的、真实的语言输入,更是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语言实践。正如J·莱夫与E·温格所说,任何知识都存在于文化实践中,参与其中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信息技术将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一次语言实践

在本节课中,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领的语言实践活动。每个组的学生都是一个学习实践共同体。教师在课堂上分配了较多的合作时间给学生,他们可以共享手里的资源与信息,带着自己的任务共同参与有意义的协商,最终完成实践学习。在互动社会语言学看来,话语实践中交际双方的话语互动过程就是一种意义的磋商。正是这种意义磋商才让语言学习者获得更多可理解性的输入,从而推动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

同时,在学习共同体内,学生层次有所不同,目的就是为了让经验不足的成员向经验较为丰富的成员学习,从他们的经验中获取更多的新意义。

在本课原文中,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How long does it take from ... to ... by ...? 开展的对话。因此,执教者结合实际生活中做旅行攻略时所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对原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增加了Where do you want to go? How can you get there? How long does it take? How much does it cost? What can you do there? 等问题,鼓励学生之间开展更多的语言交流,既增加了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关联,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内容。

三、信息技术将课堂转变为基于内容的一次学习机会

王蔷指出,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的加工和认知,还是其面對新问题,整合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产生情感和思维共鸣的过程,达到知行合一。

本节课上,教师所设计的语言输入和提问都紧紧围绕旅行这个主题,并且与实际生活挂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之外,还学习了相关的人文地理等知识。本节课上,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教师特意提供六组二维码供学生自行选择扫描。每个二维码都包含有旅行目的地、预计游玩时间及经费总预算等内容。小组成员一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语言结构、背景知识及信息技术开展语言交流,并共同设计合理的旅行计划,让语言学习的课堂上不只是有语言,还有信息技术、审美情趣及历史文化等内容。网络时代的学生习惯于快速接受信息,擅长多任务处理模式,喜欢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偏好使用信息技术,喜欢迅速实时的反馈,倾向于基于文本的交流。因此,执教者也设计了将制作的旅行攻略分享到班级空间,供大家查看和学习,这不仅增加的是语言学习机会和内容学习的机会,生生之间的评价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学生不再只是信息和文化的被动接受者,同时还是信息和文化的使用者、传播者和生产者。相对于课堂而言,网络给予了学生更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不仅能让他们学习到更多传统讲授形式中无法呈现的内容,也有利于促进他们运用所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

这是一堂紧扣教学目标,利用互联网+探究式自主学习的成功课例。笔者利用移动终端开展泛在学习、无边界学习和项目式探究学习,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结合,基于数据,玩转课堂,运用课前和课中收集到的数据,直观地给大家展示课堂收集到的数据,并让数据源于课堂又回归课堂,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整个课堂师生双边互动高效,激活了学习者已吸收的语言输入,使其真正转化为相应的语言交流能力。同时,学生还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提高了语言以外的技能,也是对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美]J·莱夫,E·温格著;王文静,译.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程晓堂.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1).

[4]程晓堂,谢诗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与建议[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06).

[5]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語教师,2015(16).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小学英语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