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戏剧表演的名著读后汇报课实施策略

2019-09-10 07:22朱美仙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戏剧表演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朱美仙

摘 要:针对名著读后表演汇报课定位不准、主题不明、过程性指导不够、评价及总结缺失等问题,笔者以《红岩》表演汇报课为例,阐述了以下几点思考:一是要了解戏剧教学的含义,准确定位,明确目标,立足文本选取表演主题;二是紧扣主题,依据戏剧的特点,选择若干场景,精心创编剧本;三是以生为本,合理分工,加强表演汇报的过程性指导;四是开发评价量表,以评促演,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戏剧表演;名著阅读;读后汇报课;教学策略

戏剧表演,是结合文学、美学、历史、音乐、舞蹈、造型等多种艺术,构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基于戏剧表演的名著读后汇报课(以下简称“表演汇报课”),是指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共同围绕某本书的某一主题,选择若干场景,进行剧本的创编、排练、表演等,让学生在表演中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而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比较适合以戏剧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的名著,以小说、戏剧为主,诗歌、散文次之。

戏剧表演的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切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表现欲望,所以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在本学年的教学调研中,笔者发现名著读后表演汇报课的实施现状不太理想,其主要问题有:一是部分教师不理解戏剧表演的价值,从未组织表演汇报课;二是表演汇报课目标不明、主题不清或者没有主题,表演内容比较随意;三是缺乏具体的过程性指导,学生的表演比较粗糙;四是缺乏具体的评价及总结反思,学生后续表演动力不足。

那么,如何以表演汇报课为阵地,加强指导与评价,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呢?下面,笔者试结合我县东江中学王海燕老师指导的《红岩》表演汇报课,浅谈几点思考。

一、了解戏剧教学的含义,准确定位,明确目标,立足文本选取表演主题

(一)了解戏剧教学的含义,准确定位,明确表演汇报课的价值

戏剧教学译为教育戏剧,称为DIE,是将戏剧运用于教学中,通过戏剧的形式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也就是在教育中融合戏剧元素,重点在教育而不是戏剧。台湾学者张小华将其定义为: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和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

从这个定义来看,名著表演汇报课,其实是戏剧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学生通过表演展示、汇报名著阅读成果的一种形式,是读书交流会的一种特殊形式。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有着重要的价值,具体如下:

1. 学生在创编剧本前,需要精读原著,在感知原著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梳理人物的主要经历,理解人物的性格,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同时还要上网搜集与作品、作家相关的资料,这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原著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作品人物、主题、创作意图、时代价值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鉴赏能力。

2. 创编剧本时,学生需要选择冲突比较明显的场景进行改编。改编的过程还要把握舞台说明、戏剧动作、戏剧场面、戏剧情境、戏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结构、人物台词等戏剧的基本元素,要反复揣摩戏剧情境、斟酌人物台词、戏剧动作等,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等相关智能的发展。

3. 排练时,主角、配角、主持人以及负责音响、灯光、布景、道具等台前幕后的所有学生,都要在教师和导演的指导下,各司其职,真诚合作,互相观摩,互相指正,共同进步。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交往,培养学生沟通、协调等合作能力,增进学生的友谊。

4. 表演时,演员全情投入,通过台词、动作、表情等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这是对作品的再创作,有助于学生语言素养、审美素养等核心素养的提高。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一场精彩的演出齐心协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

5. 表演后,学生从现场掌声及相关奖励中,得到了肯定、赞扬,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师生的具体评价和总结中,获得了改进的建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二)立足文本,选取表演主题,明确教学目标

名著表演汇报课的目的,是搭建一个舞台,以戏剧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展示自己对书中人物、事件及主题的深入理解及体会。因此,教师首先要立足文本,立足名著的特點,即独特之处,选取表演的主题。

比如《红岩》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自主阅读推荐书目。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被共同关押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集中营里,亲身经历过敌人的种种野蛮暴行和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生活。两位作者在写作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经过加工、提炼和艺术再创造,历时10年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该书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光明与黑暗展开的一场生死较量,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双枪老太婆、华子良等光辉形象,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该书被先后改编为电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剧《江姐》,从1961年出版至今61次再版,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命名为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作为红色经典作品,其所颂扬的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红岩精神,既是革命年代革命先辈的真实写照,又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召唤。

因此,立足《红岩》这一红色经典的特点以及书中主人公热爱祖国、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我县东江中学王海燕老师将《红岩》表演汇报课的主题确定为“拥抱伟大的祖国”,同时结合学生的阅读基础及具体情况,将《红岩》表演汇报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 围绕“拥抱伟大的祖国”这一主题,选读相关章节,深入阅读、体会书中人物的爱国精神及为祖国献身的高尚品质。

2. 紧扣主题,改编、排练、表演、观摩《红岩》的精彩场景,深入理解红岩的精神,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理性行为。教学目标的意义就在于,它指出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有助于教师集中注意力,创造与目标一致的学习环境,提供与目标一致的教学活动和经历,并努力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达成既定的目标。

二、紧扣主题,依据戏剧的特点,选择若干场景,精心创编剧本

(一)紧扣主题,依据戏剧的特点,选择形象直观、高度集中、戏剧冲突比较尖锐的若干场景

戏剧具有完整的综合性、形象的直观性、高度的集中性这三个基本的特征。其中“形象的直观性”“高度的集中性”要求戏剧的人物、环境、情节发展都是直观再现的,而且戏剧的时间、空间和人物必须高度集中,既不能像小说一样全方位展现,也不能像电影一样自由驰骋。

戏剧性是剧作艺术的主要特点。“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戏剧文学和戏剧艺术的神圣法典。因此,创编剧本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表演的主题,遵循戏剧的特点,从原著中选择形象直观、高度集中、戏剧冲突明显、学生最感兴趣的若干场景。

如东江中学八(3)班的《红岩》表演汇报课,围绕“拥抱伟大的祖国”这一主题,王海燕老师从学生、小组推荐的十几个场景中,精心选择了“第四章选段:江姐和双枪老太婆第一次见面”“第九章选段:许云峰和徐鹏飞正面交锋”“第二十章选段:小萝卜头和成岗相识与道别”等三个场景。这三个场景符合戏剧形象直观、高度集中的特征,而且戏剧冲突相对尖锐。其中第一个场景主要是“江姐”个人的内心冲突:在看到丈夫的人头后,她悲痛万分却拼命压制,直到在双枪老太婆的追问下才终于失声痛哭,既深入细致地表现了共产党人对亲人、爱人的深厚情感,又表现了共产党人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牺牲家庭的高尚情操,既催人泪下,又震撼人心;第二个场景是共产党人与国民党人的正面交锋,冲突极为激烈,其义正词严、铮铮铁骨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及英雄气概。

(二)把握剧本的特点及要求,增删补换,精心创编剧本

如果是戏剧类的名著,只需节选其中几幕有关联的、最能表现主题的、最具故事性的场景即可。如果是其他体裁的名著,则要创编剧本,即将师生围绕主题共同选择的若干场景,按照剧本的特点及要求,进行创编。

剧本的基本特点是突出的舞台性。一指时间、场景和人物的高度集中性;二指人物形象的行动性,剧中人物必须具有强烈的直观的内心动作性和外部动作性;三指人物的台词必须简洁精炼,尽量口语化、动作化、性格化。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增、删、换、改的方法,把原著中的内容进行改编、创写。当然,剧本的改编要立足原著,忠于原著,不能随意发挥,更不能篡改、恶改名著的主题或主要人物。

下面,是我们指导学生运用增、删、换、改等方法,将原著“江姐和双枪老太婆第一次见面”(节选)的场景改编成的剧本。

《红岩》(小说)

①老太婆衣袖一拂,一只空酒杯被打翻了。她看了华为一眼:“你去拿酒!”华为惶惑地放下筷子,跑了出去。

②江姐听出,老太婆又一次提到了老彭,心里不禁一动:是老太婆还不知道老彭的牺牲,还是有意隐瞒这不幸的消息?老太婆这种充满热情的不显得有丝毫做作的神态,又使江姐心里浮起了一种侥幸的念头:莫非老彭没有牺牲,那张布告只是敌人无耻的欺骗?可是她亲眼看见的,不是他那永不瞑目的眼睛么……江姐抬头细看,老太婆始终面不改色,仍然不断地给自己夹菜。

③华为拿着酒瓶回来了。老太婆斟了一个满杯,递给江姐,又斟了两杯,一杯给华为,一杯自己举起来:“江姐,这杯酒,我代表同志们,也代表老彭,给你洗尘。”

④江姐没想到对方又提到老彭,她心里一时竟涌出阵阵难忍的悲痛,嘴唇沾了沾苦酒,默默地把酒杯放下了。她悲痛地感触到对方也有隐藏的苦衷,她不忍当面刺伤老太婆苦苦的用心,勉强吃完那碗说不出滋味的菜饭,便轻轻放下了筷子。

⑤“你怎么只吃这么点东西?”老太婆目光一闪,立刻追逼着问。

⑥“江姐饭量不大。”华为在旁边代她回答。他不了解妈妈的怀疑,更无法看穿江姐的心事。

⑦“身体不舒服吗?”

⑧“没有什么。”

⑨老太婆锐利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江姐脸上,江姐虽然尽力克制着自己的感情,但她的面颊上仍然显得苍白,两只水汪汪的眼睛,也泄露着心头的秘密,老太婆的目光突然转向华为。

《红巖》(剧本)(师生共同创编)

老太婆(衣袖一拂,看了华为一眼):“你去拿酒!”

(华为放下筷子,跑了出去。)

(江姐沉思着,抬头细看,老太婆始终面不改色,仍然不断地给江姐夹菜。)

(华为拿着酒瓶回来了。)

老太婆(向每个杯里都倒满了酒,自己举起酒杯):“江姐,这杯酒,我代表同志们,也代表老彭,给你洗尘。”

(江姐轻轻地咬了咬嘴唇,嘴唇沾了沾苦酒,默默地把酒杯放下了。默默地低着头,把饭吃完。轻轻地把筷子放下)

老太婆(追问):“你怎么只吃这么点东西?”

华为:“江姐饭量不大。”

老太婆(看着江姐苍白的脸色,关心地询问):“身体不舒服吗?”

江姐(摇摇头,轻轻地说):“没什么。”

剧本是图像、画面的组接与呈现,剧本的创作目的就是抵达生活的画面图像,让演员和读者看到文字,就能想象到一幅幅画面并投入其中演绎出来。因此,为了突出剧本的舞台性、可视化的特点,剧本创编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删”,即删除小说中大量的心理描写和静态描写,如小说节选部分的第2、第4自然段;二是“改”,将小说中关于人物丰富细腻的描写改写成关于角色的言行、表情,而且语言要尽量简洁。切忌铺陈、繁琐。如将第9自然段中关于江姐的描写改为“轻轻地摇头”的动作;三是“增”,即增加人物的过场,如小说中关于华为的描写改为人物的过场;四是“换”,即将小说中的语言换成剧本的、可视化的语言,或者将环境描写换成布景说明等。

三、以生为本,合理分工,加强表演汇报的过程性指导

(一)以教师为主导,合理分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表演汇报离不开演员及各类工作人员。因此,教师要选好各种角色,包括主角和配角。一方面,角色的选配可通过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或全班海选等方式;另一方面,角色的选取要立足原著角色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各展其长。比如王海燕老师在全班范围内海选《红岩》表演汇报课中成岗的扮演者时,因为“成岗”要现场朗诵最能触动观众、引发共鸣的《我的自白书》,因此必须要选一个既能演戏又擅长朗诵的学生。

其次,教师做好整场汇演的策划及统筹工作,要着眼全局,合理分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当然,也可以选出“总导演”,然后指导“总导演”统筹整个表演汇报活动。比如《红岩》表演汇报课,王海燕老师将八(3)班36人分成9个小组,其分工及职责详见下表(表1)。

这样的分工,基于表演汇报的需要及学生的兴趣、特点,虽然任务不同、内容不同,难度也不一样,但是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承担相应的任务,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表演、制作等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协作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戏剧表演中承担不同任务的成员,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戏剧表演的积极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排练,加强过程性指导

一节高效的表演汇报课,离不开学生课前的认真准备、反复排练和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总导演”根据先各幕分排、后全场合排、先粗排后精排的原则,制订排练计划表,对排练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排练内容、相关纪律等都要做出具体的安排。

其次,教师要指导“总导演”对不同的角色、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并对各角色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演员要熟悉原著及剧本,背诵剧中对话,尽量深入理解剧本的内容,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把握角色说话的语气、语调、轻重缓急及相关的神态、动作等;道具制作人员要准确理解场景的内容,根据剧情需要制作适宜的道具。

第三,教师要跟进排练情况,给予“总导演”支持,给予不同人员以适当的指导。比如,教师要指导演员在熟练背诵对话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肢体语言,揣摩角色的表情、心理活动等。如果学生的表演不到位,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回归原著,精读相关的章节,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内心世界,设身处地想象角色当时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才能将台词、动作、神态性格化,并将这一个性化的人物根植于观众的心中。

第四,要指导主持人精心撰写主持稿。一方面,通过紧扣主题、富有文采的主持语,为表演汇报营造良好的主题氛围;另一方面,通过突出重点的串讲词,激发观众欣赏表演的热情。

下面是王海燕老师指导学生撰写的第一幕《江姐与双枪老太婆第一次见面》的主持语:

20个世纪40年代末,中国的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但是,国民党统治区重庆,正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白色恐怖之中。就在此地,就在此时,却有这样一群人,为了革命最后的胜利,为了祖国的独立,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亲情,甚至生命!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革命的成果,染红了我们的国旗!他们的精神,红岩的精神,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奋斗不息。今天,就让我们重温历史,去轻轻抚摸那最美的红岩,走近最美的江姐。

四、开发评价量表,以评促演,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一)开发评价量表,以评促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有效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及终结性反思。因此,教师首先要设计好评价量表,适当地评价学生的表演汇报,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表演的积极性。下面,是我们开发的表演汇报课评价表(表2),主要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性,我们还设计了“最佳表演奖”“最佳服装奖”“最佳道具奖”“最佳音乐奖”“最佳主持奖”,以表彰奖励台前幕后所有积极参与、辛勤付出、表现出色的同学,激发学生持续参与表演的兴趣。下面是“最佳表演奖”的评价表(表3)。

(二)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表演汇报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一方面,要从排练、表演、协调等工作层面,总结成功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或者分享个人的收获、体会、思考;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对作品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进行民主的讨论,或进行专题的探究,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下面是某学生在参演“江姐”之后撰写的体会(片段)。

接到表演“江姐”的任务后,我用一天时间迅速把江姐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并且把和我对戏的“双枪老太婆”“华为”的台词也记在心里。

但是,第一次排练时,老师说我的台词没有感情,人物形象没有个性。

“江姐”的个性是怎样的?在与双枪老太婆的对话中,江姐究竟怀着怎样的情感?带着老师启发我的这些问题,我重新捧起了《红岩》,把《红岩》中关于“江姐”的章节都认真地读了一遍。于是,我看到了成瑶眼中穿着蓝色旗袍的亲切的江姐,看到了成岗眼中温和、寧静、关心同志的江姐,还有朝天码头端庄、典雅、对与爱人老彭相聚满怀憧憬的江姐。

但是,当我读到第四章江姐在城门口看到布告上那意外的名字时,我的心被紧紧抓住了——

“是眼神晕眩?还是自己过于激动?布告上怎么会出现他的名字?她觉得眼前金星飞溅,布告也在浮动……

“……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痛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晕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

连续的几个问句,让我体会到了江姐在布告上看到丈夫名字时不敢相信、不愿相信、无法接受的痛苦心情!而透过“金星飞溅、热泪盈眶、胸口梗塞、头晕目眩、无力站稳”等一系列的描写,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原本妆容极其精致、仪态极其镇定从容的江姐,瞬间崩溃、痛苦万分、失魂落魄的模样!

重读名著,让我更深刻地读懂了江姐的故事,体会到了江姐的内心情感。于是,第二次排练时,我一边想着江姐在布告上看到丈夫名字时惊诧万分、五雷轰顶般的情景,一边缓缓地出场。我的表情,有了江姐的端庄与凝重。

第三次排练时,我的心里,想着江姐那年幼的孩子,想着江姐关于夫妻团聚的无限憧憬,想着从天而降的噩耗。我的台词,有了江姐拼命压制却掩饰不住的永生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罗广斌,杨益言.红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张晓华.创造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3][美]洛林·W.安德森等著;蒋小平,张琴美,罗晶晶,译.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完整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包瑜.戏剧教学的教育意义及其运用[J].文教资料,2018(32).

[5]熊礼杭.改编:在文学小说与文学剧本之间[J].中外企业家,2012(12).

[6]杨利.中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7]倪岗.中学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策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猜你喜欢
戏剧表演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微表情在戏剧表演中对艺术真实塑造的作用
浅析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特征
社会学视角下的微信朋友圈研究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