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9-09-10 07:22郭芳梅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2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郭芳梅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小学品德与社会发展也突飞猛进。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及利用,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者通过合理的课程开发,既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推动作用,帮助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个符合品德教育的学生,又可以更大程度上增强教师的教学效率,帮助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引言

课程资源即是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些教学信息等相关材料,一般来说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只要适合开展教学活动,能够解决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各种条件因素都可以说是教学资源。通常,我们所说的“教学资源”就是能够直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也就是能被教师和学生直接利用,成为教学内容时帮助学生参考辅助的资料。寻找一切有用资源进入课堂教学,并能与教育活动相联系。但教师在寻找教学资源过程时需要更多地时间和经历,随着教学资源的增多,意味着教师今后教学内容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同时满足了教学的多种需求,也大大地增加了教学的需求。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关系正是课堂教学要解决的师生、教材、教参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最优化。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1赋予课程浓郁的地方特色

教材、师生、学校以及社会等在教育理论下融合形成的一种课程素材就称之为课程资源,能够充分体现出教材在特定的地区、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条件下所蕴含的个性特色,是基于国家统一课程下对教材的再一次创新与融合。在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过程中,必将赋予资源具有特色的师生个性化创造力,地域经济地理环境、独特民俗风采以及学校文化涵养等,使得课程资源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1.2使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真正回归生活

基于生活体验、感悟和成长是学生品德形成以及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学生品德的形成以及社会性发展势必要回归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使学生能够关注自己的实际生活,并借助收集、处理、整合、反思以及筛选等手段,形成全新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素材,有利于品德形成以及社会性发展的重构。此外,通过生活化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开发,能够令学生正确认知社会,看待世界,用心去体验和感受,从而构建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2优化措施分析

2.1建设校内资源,提供资源素材

一个良好的品德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应当运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相关教育者还应当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开阔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思维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一些相关的数据也表明,建设,校内自愿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校内活动来进行积极参与,对学生们的,品德与社会学习效率的提升尤为关键。因此为了加强建设校内资源,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学校应当通过对校园环境进行改善。例如,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个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以“爱护环境”为主题的阅读活动。为了保证该活动的顺利进行,首先学校应当在校园当中设置一些关于保护环境的标语,可以通过具体的板报、标语等来进行宣传,以确保学生对此次活动的主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在进行具体的读书活动当中,学校就生活当中一些常见的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给学生们做强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含义,从而激励自己才常生活当中也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学生,逐步地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2.2善用留白,完善课程资源

纵观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其中不乏很多留白之处,教师要独具慧眼,挖掘这些“空白”所蕴含的价值,巧妙利用,从而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一个好的切入口。例如,在开展“居家生活讲节约”一课教学时,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珍惜资源和爱护环境,教材设计思路主要是从了解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为切入点,以“节约”为主题,引导学生讨论“节约与攀比”,但是教材对于环境资源内容相对涉及较少,因此我就抓住课本这一留白,进行借题发挥,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思考节约的好处和攀比的坏处,并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浪费行为,谈谈今后应该这样做。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家乡当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资料收集,并整理成报告形式,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进一步强化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这一补白行为不仅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这些内容又与教材紧密相连,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2.3组织实践探究,优化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以及利用,除了在具体的课堂和校园活动当中有所展示以外,学校还应当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们养成亲近自然,爱护自然,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例如,教师可以在周末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围绕“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来展开实践。在实践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应当给学生们讲解一定的安全知识,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安全为重要前提,以此来开展实践探究。随后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让一组学生对街道上的运输工具做出统计,第二组学生对其统计数据做出探究。在探究时,可以就此给学生们提出一个思考问题,比如“你们日常生活中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呢”“你认为哪种交通工具最好”等,同学们依次开展讨论,有的认为骑自行车比较环保,但比较费力。有的则认为坐公交是一种良好的出行方式。教师借此机会也可以让学生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写出来,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以此让学生在实践参与过程中养成一个环保的意识,提升自己的道德观念,并将其运用于具体的生活中。因此,类似于这种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社会探究,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让他们成长为一个符合社会品德要求的学生。

结语

总而言之,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进行有效开发能够助力小学生品德行为的良好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因此教师应通过立足课本教材、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与内涵,善于捕捉意外情境、灵活开发课程资源,借助新媒体平台、合理挖掘生活资源,建设校内资源、提供课程资源素材,善用留白、完善课程资源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得课程资源更加完善,充分发挥出学科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符洪.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5):11-12.

[2] 孙琴芬.辩证把握“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7(5):45-46.

(作者單位: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凤祥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与社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浅析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品德课程中历史事件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