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9-09-10 10:11陈国鸣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深化理解创设情境小学语文

陈国鸣

【摘 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朗读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朗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需要认真的朗读,带有充沛感情地朗读,学生只有有感情、有技巧、有个人风格的朗读才会将纸上的文字变成生动的表达,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为载体,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对小学语文朗读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详细的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课堂;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增强信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91-02

朗读是一堂语文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朗读课堂。

一、创设文章情境,进行集体朗读

朗读需要创设文章中的情境,学生进入情境就会更能体会文章的内涵,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朗读情境,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与特点,以丰富课堂的形式,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独自讲授,容易形成一言堂的单一课堂,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教师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在进行语文朗读的课程设置时应该创设一个合理的情境,为学生带来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进入情感状态,开展集体朗读[1]。

如在讲解《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诗歌朗读时,笔者就创设了一个诗中的情境,这是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经典诗作,教师运用幻灯片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瀑布之中。诗中运用颜色的词语使诗词具有想象意味,其中动词的运用也非常好,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因此,在朗读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情感来朗读这首诗歌,学会运用正确的语气,学会轻读与重读。在第一句中“紫”字点名了烟霭的色彩,第二句“挂”字这一动词表现了瀑布的壮观,因此,这一字应重读。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三”应重读,这体现了瀑布的流速之快,水流的湍急,水势的浩大,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最后要进行节奏的把握,“落九天”中间轻轻地停顿,表现对自然奇峻风光的赞赏和感叹。视听效果的两相结合为朗读营造了氛围,多媒体模式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带来震撼的视听感受,声色结合,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意识。

二、深化内容理解,进行角色朗读

朗读不仅可以进行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进行朗读,不同于集体朗读的集体性与合作性,分角色朗读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与能力,一篇文章可能会有不同的人物,每一个人物会有不同的语言,在文章中还会有叙述性的文字,不同的段落也可以找不同的学生分别进行朗读,这样,学生会不自觉地进行角色代入,在朗读的时候认为自己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文章人物的情感就是自己的情感,自己可以很好地融入课文中,这样分角色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喜欢朗读,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2]。

如在讲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一课文时,笔者让学生进行了分角色朗读。请一名学生扮演苗苗的角色,一名学生扮演季羡林的角色,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带有情感色彩,要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读苗苗角色的同学要读出孩子的天真与疑问,对问题的朗读,语调要上扬,提问要真诚,朗读季羡林大师的学生要读出成年人的成熟,作为长辈的谦和,还有要读出季老的幽默和风趣,这样的朗读才符合情境,有声有色,多姿多彩,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读,提升全班的朗读水平。进行角色朗读可以深化内容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增强学生信心,进行评价朗读

自信是每个人的武器,学生在进行朗读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秉承鼓励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指导学生不断提升朗读的水平。小学生年龄尚小,对教师的表扬是很在乎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朗读,在自信的状态中进行学习。语文教师要多多使用鼓励式的课堂点评,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朗读精彩的地方,自己的朗读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朗读,也会变得更加积极和乐观,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小学生年龄尚小,或者说对初读的文章没有那么熟悉,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错误予以指责,而应该提升学生的信心,帮助学生纠正读错的字,教会学生正确的读音,合适的朗读节奏,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这才是正确的教师朗读评价。另外,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每位同学在朗读之后,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指出对方读的好的地方,每位学生都要认真朗读,学生之间就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善于倾听同学的意见,共同进步,一起学习朗读方法,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而第三个朗读的评价阶段就是自我点评了,学生在朗读之后要学会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长处,不断提升自己。

朗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学生的朗读水平是一点一点提升的,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就可以不断进步,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进而让学生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

四、丰富校园实践,进行活动阅读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教师可以在校园举办“校园朗读大赛”,朗读的内容不限,可以是教材中的课文,可以是学生个人喜爱的诗歌和散文,也可以是一些经典国学著作的节选,朗读的形式可以分成多种形式,有双人组、单人组、班级组等,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人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还可以以整个班级的参赛形式进行比拼,而学校应该秉持公正的原则对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认真的打分,但是,教师总体要以鼓励的原则为基础,吸引学生多参与,勤练习,激励学生朗读。丰富的校园朗读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朗读的热情,让学生更加喜欢朗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准备朗读课程,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朗读热情,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吴凤霞.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的几点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

[2]刘亚飞.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29).

猜你喜欢
深化理解创设情境小学语文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概念在经历中生成
学会使用数学课本
“用教材考”而不能“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