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中段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19-09-10 10:11杜瑞君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习作能力实践与思考语文教学

杜瑞君

【摘 要】小学中段的习作是对基础写作的一种提高,如果说教师引导学生写作的方法仅仅停留在基础写作阶段,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就很难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制定好习作教学每一个阶段的具体教学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需要将习作理论应用到实际习作过程中。目前在小学中段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积累能力还存在不足,好的习作作品是需要语言的积累和借鉴的,针对学生习作兴趣不高和语言积累能力不强的两点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习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用药,有针对性地从兴趣和积累两个方面为小学中段习作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中段学生;习作能力;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200-02

小学中段的学生有自我管控的意识,对教师吩咐下去的一些作业总会尽力完成,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听教师的话,但是盲目地跟从教师的步伐就很容易让他们失去自我方向,那些与众不同或者独特的想法就会被拘束起来,被拘束的习作是谈不上兴趣的,兴趣被框在条条框框中并不是在为学生进行习作助力。习作并不是仅仅凭借灵感而发挥的,其前期准备就是读书积累、语言借鉴和切身体会,小学生的人生阅历较少,对一些未曾经历的代名词并没有很深的体会,但是没有亲身走过同样的经历,却可以在读书中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兴趣为习作开辟道路,而积累为习作保驾护航,使得兴趣能够继续延伸,为习作填补空白。

一、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

(一)习作缺乏兴趣

在单元学习的最后大多是习作练习,这本是锻炼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机会,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将习作这一模块当作了一种学习负担,学生的习作更多是压力而不是快乐,这种压制性的习作将习作本身降低了一个档次,以完成作业的态度去对待习作很难交出一份好的作品[1]。小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写作技巧的能力有限,对那些枯燥的文字化的方式也抱有抵触情绪,学生往往在习作的过程中东张西望,大致观察一下每个学生的习作姿态和面部表情,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习作兴趣并不高。学生对习作的分心直接反映在小动作上,没有办法全身心的投入就使得他们更愿意做其他的事情,从而在习作的道路上负重前行,施压式的习作虽然有利于收住学生那颗贪玩的心,但是同样也束缚住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和习作的兴趣。

(二)习作缺乏积累

缺乏积累的习作作品是没有灵魂的,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弱,词句储存也较少,小学生习作锻炼的并不是较高水平的创作,而是学会积累好词好句,好的习作需要从模仿开始[2]。目前的学生习作之所以为之犯愁正是由于没有足够的习作积累,以至于在需要用的时候拿不出来可利用的素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更侧重于习作技巧的传授。有些教师会让学生准备一个好词好句的小本,但是强制性的詞句积累往往带有一定的形式化,学生从来不理解其做法的真正初衷是什么,误以为只有写得多就是好的,对积累内容缺乏筛选。这种形式化的积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效果甚微。

二、提高小学中段学生习作能力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小学中段的学生虽然会有意识地投入到写作过程中去,但是其本质还是贪玩的,习作的展现形式是纯文字的,文字自然比不上图画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传统的习作课是中规中矩的,学生所拥有的发挥空间是很狭小的,封闭式、中规中矩的习作氛围对学生的写作而言是具有束缚性的,即使学生想起好的素材、好的语言在沉闷的环境中也发挥不出来[3]。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以开展活动的形式将学生的习作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如在教学续写《丑小鸭》时,可以让学生先观看一下大致剧情,再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一来,学生更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演出自己的风格,之后再由学生进行习作就相当于将角色扮演的续写剧情落在纸上,思维也会被打开不少。学生从来不缺乏想象和联想,他们的思维较成年人来说也更加活跃,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过程中只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平台,他们就可以发挥得很好。

(二)增加学生社会实践阅历

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一直处于家长和学校的庇护之中,真正接触到外面世界的机会很少,因此,他们的社会实践阅历自然远远不足以支撑习作。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情感是受到限制的,为解决学生社会实践阅历不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4]。如学生在写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内容时,他们对保护环境这个概念并不是很清晰,也不明白为什么,教师就应该为他们解答这个问题,可以组织集体去捡垃圾,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体会到捡垃圾的不容易,也会纠正他们不环保的行为,这样的社会实践要比长篇大道理要更加有实际效果。

(三)增加读书积累

有些教师可能不太注重读书作业,认为这种不落实到书面上的东西就是在浪费时间,只是让学生积累大篇大篇的好词好句,学生虽然人手一本好词好句本,却不知道什么意思,因为有些词句是取自文章的一部分的,没有了解过特定的内容是很难对词句进行深入理解的。

在习作课开始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学生有了可借鉴的内容也就不会再盲目地去习作。如学生在进行有关亲情的习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看一看《爱的教育》,看相关的书籍可以引起学生的部分记忆共鸣,有助于记忆的唤醒,从而使习作水到渠成。

三、结语

习作并没有一套固定的套路可言,虽然需要一定的想象与联想,但是也不是凭空去脑补的,小学中段学生的思维足够活跃,唯一欠缺的就是积累。习作需要用兴趣开启一扇大门,然后再用积累作为习作顺利进行的有力支撑。习作是一种文字游戏,进入这场游戏首先就要熟知游戏规则也就是习作模式,并且要有足够的玩家资本才能将游戏顺利进行下去,而玩家资本就是习作积累。

【参考文献】

[1]史叶红.多媒体教学课件与小学生习作能力养成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7(16).

[2]汪敏.小学中段学生习作自主修改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8).

[3]张莉.抓住学生习作心理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

[4]徐学云.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J].内蒙古教育,2014(6).

猜你喜欢
习作能力实践与思考语文教学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多点开花,务实有效的举措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用“开放式”作文教学点燃学生写作激情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