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教学的探索

2019-09-10 20:08向春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教育

【摘 要】区域活动将幼儿置于主导地位,通过“学生本位”的理念鼓励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探索,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区域活动中,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促进幼儿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从环境创设、环节设计、教师指导等多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主學习;区域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248-02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突出幼儿自主性的重要方式,是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与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创设合理的育人环境,并组织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环境适应等。本文关注区域活动对学前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也发现了区域活动教学在实践中应用僵化、教学形式化以及教学目标不明显等的问题,希望通过探索区域活动教学中的关键点,提升区域活动的实践教学作用。

一、区域活动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意义

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知识教学与游戏活动教学,区域活动能够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根据学生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差异化教学,对提升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意义重大。第一,以兴趣为出发点培育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符合幼儿教学的特点,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习兴趣到学习习惯再到理想塑造的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区域活动很好地将因材施教的理念融入其中,能够凸显幼儿在学习中的差异性,并通过教师的差异指导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让幼儿实现多元化发展,也能够将幼儿学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天然禀赋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特长;第三,区域活动强调幼儿的探索实践、合作协同能力,这两者本就是自主学习中的重要因素,是在后续教育中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素质,在从生活向学习过渡的时期完成自主学习素质培养是对学前教育意义的最好诠释。

二、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需要考虑交流共享性

幼儿的区域活动开展需要教师首先为其创设符合其发展阶段的区域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创设环境必备的材料多样化、情境生活化,更需要考虑环境的交流共享性。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实现“学生本位”需要有两点支撑:一是教师能够根据幼儿表现出的不同天赋进行差异化指导,这一点应以充分交流为前提,以幼儿的合作协同为载体,通过与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自我的表达,在与其他幼儿共同活动中的自我表达发现幼儿的独特性;二是设置的活动环境具有共享性,能够将幼儿的学习过程连接起来,既培养幼儿自主性探索发展,又培养其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需要考虑交流共享性,其中交流性是指幼儿与同伴、教师的交流,幼儿可以通过交流帮助自己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索,共享性是指创设的主题环境具备连贯性,幼儿自主选择的结果不脱离环境主题。以自然科学主题为例,情境一为磁铁的吸附特点,情境二为“同性相斥”游戏,情境三为“异性相吸”游戏,情境四为综合性游戏。无论幼儿选择哪种情境,都与其他情境息息相关却又能引起幼儿对其中存在不同的思考。四种情境在知识上具有共享性,情境设置的不同又带给幼儿交流的机会,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则是引导幼儿进行思考的重要节点。

三、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在上文阐述中已经表明了本文的观点,即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指导具有关键性作用。所以,教师应认清区域活动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意义,并非为了解放自己,将幼儿“放羊”,而是通过区域活动的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及时观察到幼儿参与活动的各种情况,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差异性,适时地指引脱离活动主题的幼儿回到教学中,发现幼儿自主活动中遭遇的瓶颈,协调幼儿合作协同中产生的问题。如在创设的磁铁吸附环境中,有的幼儿可能对投放的材料并无兴趣,有的幼儿可能并未表现出想要了解为何磁铁可以吸附其中一些物体的特点,有的幼儿无法独立认识到磁铁吸附物体与否这一教学设置节点,这就需要教师投入备用教学材料,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帮助幼儿实现认知磁铁吸附的现象。所以,教师应在区域活动中重视自己的作用,并着力提升自己的关键指导能力。本文认为应从三方面进行提升:第一,在备课环节充分考虑主题区域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通过针对性调研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在区域活动中及时对幼儿进行指导;第二,设置课前预热环节,利用多媒体设备或者情境展示为区域主题活动做好铺垫,帮助幼儿在活动前就对主题形成兴趣;第三,在环境创设中注意设置指导节点,通过设置指导节点来实现不同层次认知情境的跃迁。事实上区域活动教学意义的实现依赖于情境设置的层次感,但是幼儿是否能够在活动情境转换中也完成思维能力的跃迁则依赖于教师能否在关键之处给予恰当的指导。

四、区域活动需要幼儿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充分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良好出发点,但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还需要教师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幼儿尚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在区域活动中经常表现出超出预期的思维表达方式。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帮助幼儿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打击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区域活动教学的意义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帮助幼儿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将能动性进一步转化为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认为教师在区域互动中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不但应发挥核心指导作用,还应将自己视为活动的参与者。幼儿理解能力远没有其模仿能力强,教师参与其中带动幼儿进行模仿是激发其主观能动性的良好方式。在引导幼儿关注区域活动主题时,如果以教师的身份出现不仅会破坏情境的完整性,也不利于帮助幼儿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师应将自己视作其中的一员,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当幼儿能够完成情境教学目标时,则教师只需要关注个体的差异化即可,当幼儿未能理解情节设置时,则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示范,为幼儿提供模仿参与的样本。

【参考文献】

[1]宋天,樊翠.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安顺市镇宁县幼儿园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5).

[2]李微玉.让孩子在表演区中自主学习与发展——谈幼儿园表演区的价值与教师支持[J].江苏教育研究, 2013(4).

[3]姜冬玲.四环节模式区域活动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7(2).

【作者简介】

向春(1978~),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教师。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幼儿教育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