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19-09-10 21:35王勇利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8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王勇利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是因为小学数学的知识点都比较基础,教学没有难度,而复杂则是因为让学生达到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的程度较为困难。本文探讨的即是如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融会贯通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仅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发挥着重要性的影响作用,而且对于学生未来各个科目知识的学习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应当引起教学老师的重视,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至关重要。小学数学的知识虽然简单,但是学生做到熟练掌握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数学老师的教学策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进行总结,与大家分享。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展数学课程教学之前,老师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激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数学科目的兴趣,一种是对数学课堂的兴趣。相对而言,学生对数学科目兴趣的建立比较困难,其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引导、培养和熏陶,而学生对数学课堂兴趣的建立则较为简单,可以随时被老师借鉴和引用。老师在培养学生数学科目兴趣的过程中可以先从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兴趣开始,进而慢慢培养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小数乘法”一课时,老师先不要直接性的讲述教材内容,而是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同学们自己买过西瓜吗?买过。昨天老师买了一个西瓜,算错账了。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算一笔账呢?可以。一斤西瓜0.8元,老师买了10斤西瓜应该多少钱?8元。对了,但是瓜农把西瓜称了称,一共是12.7斤,老师该付多少钱呢?不知道。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呢?遇到过。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大街上的小商小贩都会,你们想不想学呢?想。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下小数乘法的运算。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日常的应用,而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的前提下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则是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同时其也有助于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方式有很多,课前预习便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知识,而且还把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调整为主动的学习状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学生在进行课程内容预习之后,老师的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改变,而不能继续按照“老章程”模式教学。

例如,在向学生讲解“解方程”一课时,老师在安排学生预习课程之后,次日的课堂上老师要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同学们都预习过今天所学内容了吗?预习过了。今天我们要讲什么内容呢?解方程。同学们说一说怎么解方程呢?设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条件列等式,根据等式计算未知数。同学们说的很好,但是只能说不行,老师要检验一下你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列出一个方程式,如x+12=31,让学生求解。在学生求解的过程中,不仅要学生计算出正确的结果,而且还要列出计算的步骤。在同学们计算结束之后,老师收集学生的作答步骤和答案进行分别讲解,即以学生的实际案例为蓝本进行课程知识的讲解,其中着重讲解的是计算过程出错的解题案例。在具体的讲解过程,老师不要直接性的讲解而是先要让做题者本人说一说自己在解答过程中的具体思路,让学生把自己出错的原因表述清楚。自我剖析的过程既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学习和改进的过程,同时对于其他学生也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3. 注重学生作业的批改

知识的学习分为两种,一种是正面学习,一种是反面学习。日常老师课程的讲解可以看作正面学习,即从正确的方法和步骤中引导学生学习;错题的纠正就属于是反面学习,即从错误的教训中吸取经验。作业批改即是让学生从反面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良好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注意不能仅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与“×”的评判,而应当把其当做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案例,因此需要老师用心对待。

例如,学生在计算x+12=31时,列式步骤为x=31-12;x=11。通过学生的作答步骤可以判断,学生对于方程式的解答流程是比较清楚的,只是在计算结果的时候马虎了。老师可以在最后一步x=11的位置打一个“x”,并标注“虎?”。让学生在看到作业之后立刻明白自己是哪里出错了,并自行分析出错的原因。如果学生列式为:x=31+12;x=43。则说明学生对于方程式的解题步骤还存在疑惑,这时老师可以在列式第二步的位置打一个“x”,并标注“43+12=31?”。老师在进行作业批改的时候尽量不要把正确的答案或者正确的解题步骤写出来,而是只进行适当性的引导,促进学生反思即可。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简单,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则具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对学生的疑惑和难点进行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解题思路靠拢。兴趣的激发、独立的思考以及作业的批改都是引导学生学习“为什么”的过程,即多让学生领会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要只是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

参考文献:

[1] 刘贤平.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46.

[2] 程刚.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145.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