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初探

2019-09-10 01:56邓立新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4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邓立新

摘要:数学新课标在“解决问题”方面明确提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为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解决问题”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数学新课标在“解决问题”方面明确提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认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通过阅读理解,深入掌握题意

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需要教会学生弄清题意,学会审题,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认识的汉字不多,要想彻底弄清题意还不太容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教会学生“阅读问题”的相关技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读题目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引导学生齐读题目,重复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小猫和小狗到河边玩耍,它们发现树林中有好多鸟儿,其中8只飞走了,还剩下9只,那么树林中一共有多少只鸟儿?”当学生自己读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将自己阅读之后发现的已知条件找出来,然后通过层层设问的方式,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解疑能力。

2、精读句子的主干,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让学生独立阅读题目,从中找到已知条件,并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划出来,观察一下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之间的关系。例如:“草地上有28只小鸡,有14只母鸡,那么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鸡?”让学生自己多读几遍问题,并引导学生在不改变题意的前提下,将问题缩短成单句,然后再次阅读:“小鸡有28 只,母鸡有14 只,一共有多少只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为解决下一个问题奠定基础。

3、联系实际生活,找出问题重点

例如在“小明的体重是 30 千克,小丽的体重是 26 千克。①小明比小丽重多少千克?②小丽比小明轻多少千克?”这一问题中,很多小学生不理解“轻”和“重”的概念,为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可以换一个词,提高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比如,将“轻”换成“少”,将“重”换成“多”,让学生看看这样的意思是不是发生了改变,之后可以直接将问题转化成以下简单的问题:“26 比 30 少多少?30 比 26 多多少?”这样问题就更加容易解决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自己阅读之后,引导学生抓住题目的重点,并指导学生小组讨论,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理解。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小猴子从树上摘了13个桃子,树上还剩8个桃子,原来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可以引导学生用迁移的思维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掌握。

4、明确思考问题,找准解决途径

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在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时,学生常常会出现错误。比如:“一年级有44个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多10个人,两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知条件先放一放,然后多读几遍问题,从而发现:问题是要解决两个班级加起来一共有多少人?要想弄清楚两个班级的人数,就必须弄明白每个班级的人数,通过读题已经知道一年级有44个人,那么二年级有多少人呢?然后根据问题条件“二年级比一年级多10 个人”得出二年级的人数,之后再解决最终的问题:两个班级的人数相加即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很快计算出最终的人数,并明白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采用多样手段,深入理解情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比较旺盛,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其思维往往以形象性为主,所以说,形象具体的事物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将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帮助他们快速而准确的理解题意。通过多媒体实施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深化学生对题意的解读。利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要突出它的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和趣味性强的特点,同时要注意运用的合理有度,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变成学生学习与解决数学问题的高效工具,把它辅助教学的功能在教学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发挥出来,同时展现小学数学的独特魅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与个体思维能力。

三、充分利用图示,理清问题脉络

一般来说,学生的思维是遇到问题才产生的,但是如果当学生遇到问题后,不能理清思维和问题的脉络,就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图示教学法,教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借助图示的方法将问题排序,然后逐一解决。画线段也是其中一种方法,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模糊的问题清晰化。画线段就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达方法,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一盒彩笔有16支,取出6支,盒子中还剩几支?”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段的方法将问题直观表现出来,这樣就将应用题转化为图形题,学生通过直观图形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了。因此,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示,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脉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四、培养转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遇到复杂难度大的问题可以使用转化思想将其转化为形象、简单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转化思想,将其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从而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第一,可以将几何知识和生活问题结合起来,把常见的问题想几何知识上靠拢,使问题回归数学,实现生活数学化,比如沿着操场跑一圈的距离就是圆形的周长;洒水车洒水的长度是长方形面积;压路机走过的路程就是圆柱侧面积等等。然后再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第二,给学生一些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的信息,让学生根据问题的需求选择合理条件,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第三,处理信息,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信息来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充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转化思维是数学基本思想之一,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合实际情况,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大课堂教学理念,尽量实施开放式教学,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课堂,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机联系,从而发现其中的问题。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一支铅笔是8角,一块橡皮是5角钱,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一共需要多少钱,书皮是5角一个,刚发了新书,买7个书皮需要多少钱呢?”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解决欲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霞.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06)

[2] 熊坤茂.《解决问题的策略》之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1,(02)

[3] 张素文.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保石镇明德小学)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两只想打架的熊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