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流行文学研究

2019-09-10 07:22卢晨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期待视野共鸣接受美学

卢晨

[摘 要:论文采用了接受美学的理论,结合具体的文本,探讨当代“琼瑶热”降温的原因。论文认为“琼瑶热”的降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违背伦理道德的恋情不契合当代读者的期待视野;其次,一成不变的传统言情模式,不能满足读者期待遇挫后产生的阅读快感;此外,琼瑶小说中脱离现实的情节,不利于激发读者的共鸣。综上,当时代发生变化,读者自然会选择更契合自己审美和情感需求的作品,“琼瑶热”的降温也是一种必然。

关键词:接受美学;“琼瑶热”;期待视野;期待遇挫;共鸣]

一、绪论

“对于接受美学,其理念在于从读者的接受意识出发来分析作品的价值。”通俗的说就是:“接受美学”的文艺理论不再强调作者真正想写什么,而是强调读者实际从文本里读出了什么,也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者”对于其作品的权威性,而强烈地表现出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它认为接受者对作品的解读也是作品完成的一部分”。20世纪60年代,在商品经济和人们思维空前发展的台湾,琼瑶凭借其处女作《窗外》迅速走红台湾,自此,琼瑶作品引发的浪潮在台湾不断发酵升温,并持续了近二十年,人们形象的将这一现象称为“琼瑶热”。1982年,《海峡》杂志连载了她的长篇小说《我是一片云》,标志琼瑶的小说正式传入大陆,当时琼瑶在大陆的知名度不亚于台湾。此时的大陆正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文化方面,通俗文化也被推至潮流前端。到了80年代后期,电视机开始开始普及,以《我是一片云》《几度夕阳红》《还珠格格》为代表的一批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大陆迅速走红,“琼瑶热”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而到了现在,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的“琼瑶热”都已经开始降温,大多数人不仅一改对琼瑶追捧的态度,而且开始抨击琼瑶的作品为低俗文学,反对她所传递的爱情观、人生观,并由对琼瑶作品的抨击升级为对她本人感情生活的批判。本文试图从文学接受过程中的期待视野、期待遇挫和文学接受的高潮——共鸣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代“琼瑶热”降温的原因。

二、违背伦理道德的恋情,不契合当代读者的期待视野

文学接受的过程在读者接触文学作品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就叫期待视野。”虽说期待视野是读者在接触作品之前产生的主观意向,但它却又实实在在地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认可程度,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造成了不同的思维图式。可见,期待视野作为读者与文学作品之间的重要纽带,在文学接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原先的计划经济社会突然转为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加之伴随着外资而涌入的西方意识形态,使大陆城市的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城市生活领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质文明、享受之风泛滥,由于这种变化太突然,人们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导致人们精神空虚,并滋生出一种失落感,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文学态度的变化,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类的文章已不再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他们急需一批轻松的文学供他们进行娱乐消遣,充实那颗因社会突变而空虚的心。可以说这种社会氛围为“琼瑶热”在大陆的兴起创造了绝佳的环境——迷茫中的人们不断寻求理想、虚无的爱情来聊以自慰,这就是当时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期待视野”,而琼瑶小说中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恰恰就迎合了大众的这种期待视野,特别是其中许多有违伦理的师生恋、婚外恋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并带来刺激的快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给传统道德带来了巨大冲击,人们对这种有违伦理的爱情蠢蠢欲动,但只能在书中寻找慰藉,也可以说正是读者对于自由爱情的向往和新奇感为琼瑶小说的走红带来了机遇。时过境迁,当下社会中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已经成为大众认同的共识,而琼瑶小说里那些爱情表象之下存在的婚外恋、师生恋、多角恋等有违传统伦理的部分就凸显了出来,并且受到读者的诟病,这自然导致了琼瑶小说的销售受阻。

时代在改变,读者的期待视野也在改变,而琼瑶小说却没有改变,这正是琼瑶小说备受当代人批评的重要原因之一。感天动地的爱情不再是新鲜事物,也不会引起读者的更多关注,相反的,这些爱情关系中不合现代伦理的部分就显得格外醒目,比如人们批判《浪花》中贺俊之和秦雨秋的婚外恋;批判《紫贝壳》里的狗血情节。之后,他们又从对琼瑶作品的批判转为对琼瑶本人生活的批判,如2017年琼瑶和继子继女的决裂风波备受关注。

三、一成不变的传统模式,不契合读者期待遇挫后产生的快感

“期待遇挫是文学接受的发展阶段经常出现的现象,是指读者的期待视野在文本阅读中遭遇挫折而无法实现的情形。”阅读主体由不同生活经历而形成不同的期待视野,这种期待视野使他们根据自己的个人意志对文学作品进行主观加工。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两种情况,若读者的期待视野一一被文本印证,刚开始会因为“不谋而合”感到惊喜,可慢慢就会失去读下去的兴趣,甚至还会暗暗认为文本落了窠臼,不免俗套。另一种情况是文本超出读者的预期,甚至是背道而驰,这个时候就是读者“期待遇挫”的时候,他们常常会带着兴奋和猎奇心理去探究后面的内容,大大吸引了读者。当然,这里所讨论的期待遇挫是正面性的期待遇挫,是读者的期待视野在阅读中受到阻碍,但又符合作者原意的情况。

纵观从1963—2012年琼瑶创作的《幸运草》《烟雨蒙蒙》《幸运草》等64部长篇小说,绝大部分都采用了“钟情——冲突——团圆”的传统言情小说模式,以美好纯真的爱情为主旋律,男女主角在偶然场合一见钟情或相知相爱而坠入情网,后又由因为家庭地位悬殊、种种误会等原因分开,他们的爱情路途虽非一帆风顺,但最后爱情的伟大总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使他们重新在一起。如《烟雨濛濛》,何书桓和依萍在夜上海歌舞厅相识,两人立马坠入爱河,一个偶然的机会何书桓看见了依萍的日记,两人产生誤会,书桓选择参军并和如萍结婚,就在订婚当天依萍跳河自杀生命垂危,何书桓也读完剩下的半本日记,两人的误会终于解开,最后以两人在火车站的深情拥抱为结局。不难发现,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琼瑶的小说都逃不过“钟情——冲突——团圆”的传统言情小说模式。

琼瑶也曾决定以《还珠格格》为转折点,改变她的写作套路。但细细分析就会发现,她仍是在原先的轨道上行走,有小小的偏离却无实质性的改变。首先在人物设定上,女主角小燕子一改往日娴静淑女的形象,疯疯癫癫,不通文墨,但在她身上仍充满了真善美的正能量,女二号紫薇还是琼瑶小说传统主人公的再版,一个典型的淑女形象。其次,情节方面,小燕子来自市井,突破了传统小说中女主角必是名门闺秀的传统,但是她和五阿哥的爱情却没有逃过俗套,在围场一见钟情,冲破来自老佛爷的巨大压力最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由此可见,《还珠格格》虽有小小的突破,却仍无法跳出琼瑶传统小说的套路。

四、脱离现实的情节,不利于激发读者的共鸣

姚斯提出“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近代鲁迅小说中的鲁迅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有鼓励和凝聚作用,当代作家莫言的魔幻小说有借古讽今的现实意义……因此,直至当代,这些作家的作品还会被人们所玩味。而从当代人的视角去看琼瑶的小说,无论是她的人物设定,还是爱情故事的设计,都太过理想化,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导致读者无法在文本中找到共鸣。

在人物设定上,琼瑶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都风流倜傥,他们是帅气的记者,或是法律工商界的高层人物,又或是极具魅力的艺术家,如《一帘幽梦》中温柔體贴的费云帆,《烟雨濛濛》中的记者何书桓,《还珠格格》中皇子五阿哥、御前侍卫福尔康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更是超凡脱俗,琼瑶不仅赋予了她们如诗如画的名字,如雁容、紫薇、紫菱等,还赋予她们倾国倾城的美貌,用小说里的话说就是“美的不可方物”,更是赋予了她们至善至美的内心。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面对这样一群偶像级的男女主人公,读者不免会产生距离感、自卑感以及失落感,进而认为美好的爱情只是俊男靓女的专属品。再说在爱情故事的设定上,男女主人公或为情所生或为情所死,这种高境界的爱情远远超越了现实的情感,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几乎不可能获得的。“心理学家居斯塔夫·黎明说过‘群众有一种集体心理,使得参与者的感觉、思维行动方式与他们在单独一个人时的感觉、思维和行动方式极为不同’。”我们不妨把这种集体心理看作是趋同心理,它反映出一个社会成员所特有的群体归属感。琼瑶小说中超现实的人物设定和爱情故事虽令人向往,但确确实实不太可能实现,即使实现了也只是个别情况。如此一来,读者就自然不会在琼瑶的小说中找到群体归属感,反而在趋同心理的作用下,他们会认为自己只是过着普通生活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小说的人物越优秀、爱情越美好,就会越提醒读者——他们的现实生活有多不堪,带给他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

琼瑶小说作品中设置的男女主人公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都是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这种脱离现实的海市蜃楼不仅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还会相反地引起读者的落差感,久而久之,在读者的潜意识里会对这种理想境界产生抵触情绪。

五、结论

在21世纪的今天,“琼瑶热”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在其发展的六十年中,琼瑶小说独具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尤其不可忽视其对言情小说发展的推动作用。但凡一种文学热浪的兴起,都离不开文学作品、读者、社会环境着三种因素的作用,但琼瑶的小说属于通俗流行文学,它的性质决定了它对于时代潮流和大众的审美、道德观只能是顺应,不大可能会超越,受时代的影响较大。而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里,经济、社会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生存压力人们不再幻想虚无的爱情理想,而是更加着眼于现实。但琼瑶的小说显然还停留在那个虚无的理想世界,无法与时代同步,这正是当代“琼瑶热”降温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王森.接受美学下巴金作品的文学艺术审视[J].文学教育——作家研究,2018(09).

[2]陈艳艳,刘宗元.接受美学视域下《朗读者节目》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

[3]凤轶群.文学理论方法与大学语文教法的创新性研究[D].解放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周琼.童话翻译中接收者所激发的创造性[D].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刘峥嵘.琼瑶热现象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猜你喜欢
期待视野共鸣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视野下鲍勃?迪伦歌词试译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