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内容和实施路径

2019-09-20 02:14
图书馆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双一流科研人员馆员

江 莹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07)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以下简称方案),这一方案是继211、985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方案强调提高科学研究质量,争做国际学术前沿并行者乃至领跑者,“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是其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必经之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依旧会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图书馆在这一新的历史机遇下,应提高对科研支持服务的重视程度,围绕科研活动开展一系列服务,助力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

1 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概述

图书馆是科研活动中最直接的支持部门,长期以来为高校科研活动提供文献保障服务。随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所提供的科研支持服务内容也越来越多,而学者们对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概念和内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笔者认为,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是图书馆围绕着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生命周期所展开的一系列支撑性的知识服务,服务的内容涉及面较广,包括研究选题、项目申报、科研出版、科研数据管理、科研评价、学术交流、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服务、科研管理、用户培训、特殊馆藏服务等,服务对象包含了高校、企业以及社会机构。科研支持服务是图书馆支持创新和知识转移,发挥学术枢纽作用的重要举措。国外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发展较早,更为成熟,大多都是基于科研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服务,如在选题阶段提供科研咨询和指南服务,在科研活动进行阶段提供有关科研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支持服务,在科研成果发布出版阶段提供科研成果保存、传播与共享服务,在科研管理评价阶段提供科研评价支持服务,还为科研人员研究过程提供物理设施和虚拟学习空间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此外,一些图书馆还提供一些颇具特色的服务,如爱荷华大学图书馆通过设置创新奖学金的方式支持教职员工的研究,为研究者直接提供科研资金[4];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为科研人员提供版权与学术交流服务,为师生提供科研过程中的相关版权问题咨询[5]。总之,国外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覆盖面广,深入渗透到科研活动过程的方方面面。目前,科研支持服务越来越受到国外众多图书馆的重视,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图书馆都将科研支持服务作为战略规划中的一项[4],体现了图书馆开展科研支持服务的重要性。

国内的一些图书馆早已认识到科研支持服务的重要性。笔者访问了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网站,其中有11所图书馆网站上开通了明确的科研服务栏目,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等。其中,北京大学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数据服务、培训讲座、学科服务、学科分析报告等,在2017年就完成了38份《北京大学学科竞争力分析报告(2017)》,覆盖北京大学校本部5个学科43个博士点一级学科以及30个“双一流”学科[6]。东南大学图书馆提供了基于科研过程的科研支持服务,包括文献调研、专题定制与推送、课题咨询和前沿跟踪、查收查引、学术出版支持等等,成为图书馆服务新的增长点,受到师生的欢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提供了课题/专利申请前文献调研、课题申报分析、课题前沿追踪、学术信息定制、同行对比与跟踪、学术期刊分析与评价、学科资源评估、专利分析报告、定题服务等16项科研支持服务。其他“双一流”高校虽然没有专门的科研服务栏目,但仍然有在网站上提供与科研支持相关的服务,如定题服务、科技查新等。总的来说,我国国内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尚处于发展初期,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展服务深度和广度,并依据自身条件开展有特色的、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

2 “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方向

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和形式,其科研支持服务应侧重以下几个方向。

2.1 着重服务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优势学科和学科群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衡量一流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方案》中指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应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和领域”。因此,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需要与学科服务联系起来,以学科服务作为重点学科科研支持服务的基础,向重点院系、重点学科倾斜,最大限度地保障一流学科的科研支持服务需求。

2.2 嵌入到重大项目

《方案》中指出,“推动加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依托重点研究基地,围绕重大科研项目,健全科研机制,开展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双一流”建设要求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因此,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也应该关注重点项目,主动了解国家重点项目,为本校科研人员申报、立项、研究、出版、结项及报奖等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973计划等。早在2008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所就开始为重点课题、重点人员和重点任务提供深度的情报分析与知识服务,并在多个案例中取得成功,形成多个固定的产品线[7]。

2.3 面向核心科研人员和团队

在国家重点学科必须具备的条件中,重点学科需要拥有学术造诣高、具有一定国际影响或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以及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只有两者相互支持、相互协作,才能打造一座座学科“高峰”。因此,“双一流”背景下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应提供面向核心科研人员和团队,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核心科研人员和团队提供精准化、定制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帮助任务繁重的核心科研人员和团队释放时间、精力,提升科研效率,辅助科研决策。

2.4 辅助新型高校智库建设

《方案》中指出,要“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提高服务国家决策的能力”。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也需要向新型高校智库提供相应的服务。智库的最重要职能就是提供决策服务,图书馆服务于高校智库的科研支持服务主要体现在智库文献建设,以及对文献调研和文献数据的分析上,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在资源建设、知识组织、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能力的优势,围绕着管理决策部门开展服务,为新型智库提供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报告,通过智库科研支持服务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实施。

3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内容体系

科研支持服务的内容宽泛,各图书馆对科研支持服务认识不同,在实践中各自摸索,所开展的服务项目也有很大的区别。“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图书馆应仔细思考自身所提供的科研支持服务内容是否满足“双一流”高校建设的需求。因此,笔者以“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4个发展方向为导向,构建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内容体系。这4个方面的具体服务内容既有独立性,也存在相互交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孤立的部分,相互渗透支持,相辅相成。

3.1 面向重点学科的科研支持服务内容

重点学科建设科研支持服务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学科信息资源建设以及学科评价,学科资源建设主要是满足重点学科科研人员的信息资源需求,而学科评价主要为重点学科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具体来说,高校图书馆可以围绕着学科开展的科研支持服务项目如图1所示。

图1 面向重点学科的科研支持服务内容

如图1所示,面向重点学科的科研支持服务共有8项具体内容,分别是:①学科资源评估。学科馆员可以根据本校重点学科的发展目标、用户结构和数量、科学研究、文献供需变化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估现有资源情况,为学科资源建设提供依据。②文献资源建设。馆员通过规划协调,将分散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信息资源收集、整理成学科文献资源体系。③文献资源服务。馆员将收集的文献资源通过一定的方式提供给用户浏览、查阅、检索、借阅等,满足用户的学科信息需求。④学科竞争力分析。馆员通过因素分析、内涵解析以及标杆测定等方法,评估高校学科发展现状,分析该学科在不同高校该学科中的比较优势,生成动态的学科竞争力评估报告。⑤学科前沿分析。学科馆员采用定性分析、内容分析、引文分析、词频分析、共词分析、机器学习、知识图谱、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多种来源数据从不同角度析出各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学科馆员需要关注如国际大型研究计划数据、重要研究机构动向、学科用户下载和检索论文文献数据等信息来源,对学科的前沿热点进行监测和定时发布,帮助研究人员掌握学科研究演进、学科发展态势、当前热点、研究前沿、快速发展研究前沿等。⑥学科人才结构评估。优质的一流学科必然有着优质的人才结构,图书馆可以利用资源优势,统计高校学科人才结构,如年龄分布、职称分布、引进机构等,对学科科研团队的能力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使管理人员和科研团队都能准确把握自身的学术水平,了解团队成员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学科人才结构是否合理,保证学科人才的梯队建设及可持续化发展。⑦学科机构合作分析。通过科学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判断当前学科机构间的合作规律,发现高影响力的机构和科研人员,以便决策者进行战略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⑧学科建设绩效监测。学科馆员通过文献计量法动态监测学科科研产出数量、质量,以为学科绩效评估提供支持,能使管理层了解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投入分配是否科学合理,协助管理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2 嵌入重点项目的科研支持服务内容

围绕高校重点科研项目,图书馆可以提供基于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嵌入式科研支持服务,针对科研项目申报、项目计划、项目实施、科研成果发布出版,以及科研成果管理和评价等科研活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来提供服务。嵌入重点项目科研生命周期的科研支持服务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嵌入重点项目的科研支持服务内容

由图2可见,嵌入重点项目的科研支持服务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全程,为课题项目开展个性化服务,具体包括:①定题服务。图书馆针对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事先选定的主题,选择合适的信息源,对相关主题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文献跟踪检索,向科研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节省科研人员查阅资料的时间,集中精力投入项目研究,加快研究进程。②课题咨询。根据科研人员需求,对相关科研项目进行文献调研,并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文献综述、文献调研报告等二次文献。③课题申报指导。在课题申报阶段,图书馆可以对课题选题指南、申报途径、申请方式、申报书及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等进行指导服务,提供文字和视频资料,为课题申报提出建设性建议。④课题前沿追踪。在项目申报前或者研究阶段,图书馆员在对课题文献调研基础上,采用引文分析等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课题研究前沿、当前热点进行跟踪与对比分析,为科研人员撰写详细的课题调研报告。⑤研究计划制定。在项目研究阶段,图书馆员可以协助科研人员分析研究问题、难点,确定研究方法、实验方案和使用工具,制定研究计划。⑥数据管理计划制定。图书馆员可以在项目开始时协助科研人员为科研过程中所产生科研数据制定记录描述数据的元数据规范,列出数据清单和参考资料,参与制定数据管理计划的撰写。⑦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图书馆提供科研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收集并保存课题中所需要和产生的数据,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存储、共享和管理方面的咨询。⑧数据分析服务。图书馆根据课题用户的需求,协助课题用户开展数据分析。⑨出版服务。图书馆通过编写期刊投稿指南、期刊影响报告、提供国内外核心期刊投稿指导等多种方式协助科研人员出版。⑩查收查引。根据科研项目需求,在国内外权威数据库中检索项目产出论文被收录和引用情况,为项目价值评估、奖励申报等提供依据。⑪成果效益分析。评估重大科研项目的论文、专著、专利的数量、影响力及成果转化和获奖等因素,指导用户对项目成果效益进行分析。

3.3 面向核心人员和团队的精准科研支持服务内容

核心人员和团队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向核心人员和团队的科研支持服务主要有专家库建设、教学与培训、科研人员评价、信息推送服务等,如图3所示。

图3 面向核心人员和团队的精准科研支持服务内容

如图3所示,面向核心人员及团队所提供的科研支持服务内容涉及较广,如教学培训、能力评估、提供空间以支持科研交流、建设人才库等。其具体内容包括:①人才专家库建设。通过将高端科研人才名录、专业特长及高端科研人才带领的科研团队的整体情况录入专家数据库,及时更新专家科研论文发表、参与项目、科技奖励等情况,协助专家维护学术履历。人才专家库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人才预测和规划,也有利于优化人才结构,避免重复引进。②定制式参考咨询服务。学科馆员有针对性地跟踪核心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进行定期、定题的推送服务,并针对核心科研人员在学术研究时所遇到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评价等方面的困难,给与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③科研人才/团队能力评估。学科馆员通过文献计量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数据挖掘以及统计分析,评估科研人才/团队的生产力、科研影响力和科研发展力,以指导人才/团队了解自身优劣势。④教学与培训。馆员对科研人才/团队进行相应的信息素养、科研素养、数据素养等培训,指导科研人员了解相关的数据库使用方法、科研工具使用方法、论文写作技巧、论文投稿指导、科研道德培训、知识产权培训、数据管理方法指导等。⑤论文收录引用通知。针对核心作者/团队论文被收录和引用的情况,及时发送通知或者报告。⑥空间服务。为科研人才和团队提供实体学术空间、交流空间,并在空间中配备研究、交流讨论所需的软硬件设施。

3.4 辅助新型高校智库决策的科研支持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辅助高校智库决策的服务主要依托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能力、文献分析能力和文献保存能力,图书馆可以为新型高校智库提供信息资源、决策支持和成果保存等服务,高校图书馆辅助新型高校智库决策的服务应该包含以下服务内容,见图4。

图4 辅助新型高校智库决策的科研支持服务内容

如图4所示,面向高校智库的科研支持服务主要有5项,包括:①智库专题数据库建设。图书馆作为文献数据中心,在资源建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馆可以通过建设智库所需要的专题特色数据库,以保证高校新型智库的资源需求。②智库影响力分析。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智库的科研产出成果的总量、智库成果的引用、转载以及媒体报道等指标判断智库影响力,以为机构决策者评估科研差距,制定发展计划。③智库科研绩效监测。通过对智库发文量和质量进行监测,以评估科研投入和产出的绩效,为智库决策者管理和改进提供依据。④专利竞争力分析。专利是战略情报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通过调研分析机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增长率、专利技术主题、合作专利占比等基础数据,识别自身和竞争对手现状以及技术研发方向、合作水平、创新绩效、研发潜力和专利增长趋势,以此来全面评估机构专利价值和竞争力。⑤智库成果保存。高校图书馆通过对智库产品整理、建设专门的数据库进行系统的保存和开发利用,以推广智库成果。

4 “双一流”背景下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具体实施路径

目前,国内不少“双一流”高校都或多或少地开展了科研支持服务,但其效益尚不明显。笔者认为,图书馆开展科研支持服务尚有一些瓶颈问题需要解决,如图书馆没有完整的服务体系和缺乏具有相关素养的人才,科研人员对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认识模糊不清,对被动接受服务尚有排斥心理等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支持服务上仍需开拓创新,力求为“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4.1 完善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服务体系

在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科建设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内容体系,研究和建立科研支持服务分析方法和工具,提高科研支持服务的可操作性,形成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深度分析产品体系。图书馆可以在以往的学科团队基础上,从资源建设、人员支持、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建设服务体系。①成立专门的科研服务小组或部门。图书馆挑选具备一定科研素养的馆员成立专门的科研小组或部门,负责从事相关理论的研究,方法的搜集研究,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形成一系列适用于图书馆的科研与决策支持工作的通用方法和指标体系,通过书面报告、咨询建议、专题讨论和交流等方式提供科研支持服务。专门的科研服务小组或部门的设立可以明晰职责、集中优势力量,促使科研支持服务快速发展起来。②建立科研支持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体系。科研支持服务不仅仅需要具备科研素养的馆员,也需要一系列基础设施,如信息资源(如特藏资源)、学科门户(如Libguides)、研究工具(如Incite、ESI、SPSS、CiteSpace等常用资源和工具),因此,图书馆应认真梳理自身科研支持服务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弥补弱项以支持图书馆科研服务工作的展开。③灵活调整馆员职责,组建跨部门团队。由于科研支持服务范围宽广,相关业务较多,因此,即便有专门的服务小组或部门,也无法覆盖到各项具体的服务内容,因此,图书馆可以建立面向任务的机制,灵活调整现有馆员队伍尤其是学科馆员的职责和服务内容,由相关成员集结成跨部门团队,让不同部门的馆员在不同项目中根据能力情况共同承担,项目领导负责科研支持服务活动的组织以及对外联系,同时建立沟通机制、奖励机制等以保证跨部门团队的沟通和工作热情,推动馆员向“信息专员+情报专员+课题顾问+智库馆员”的服务模式转变,全面开展科研支持服务。④建立可操作的业务指导文件。规范科学的业务指导文件是行动的指南,是保证科研支持服务高效性、有用性的保障。图书馆需要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对学科态势分析、技术预测、评价指标等研究理论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梳理相关业务场景,明确操作流程,将其流程化地表达出来,同时加强与学术机构的交流探讨,提高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可行性和可信度,并根据用户反馈不断进行调整,优化细节,最终形成可操作的规范业务指导文件。⑤重视服务的反馈和评价机制,开展服务评估与调查工作。对于已开展的科研支持服务工作,需要图书馆重视对科研支持服务能力、效果的评估,图书馆可以组建评估小组,通过访谈、问卷、焦点小组等方式对馆员和科研人员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了解已有服务的不足,以此作为依据对科研服务工作进行不断改进。

4.2 积极宣传推广科研支持服务业务

科研人员对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认知直接影响到科研服务的开展和可持续发展,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需要加强宣传推广,以使相关科研人员了解业务内容范围。图书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宣传推广:①主动拜访学科带头人、项目负责人和核心研究人员。图书馆主动走入研究所、实验室,约见学科带头人、科研项目负责人以及专家库中的核心研究人员,深入科研一线,嵌入课题过程,了解科研用户信息需求,建立用户需求登记表,并形成长期联络机制,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人员需求提供个性化和持续性的信息服务。②推送成果。馆员可以通过E-mail、RSS等方式,对科研支持服务中产生的报告等成果进行推送,如学科前沿分析报告、学科人才结构评估分析报告、机构专利竞争力分析报告、论文发表分析报告等,通过相关成果的推送,可以使科研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图书馆相关业务。③及时总结案例,促进服务推广。科研活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结案例不仅仅是工作中总结经验的方式,也可以成为一种推广方式,图书馆通过总结案例向科研用户提供可供参考的例子以引起相关人员的兴趣,通过样本案例的带动示范作用,也让科研人员迅速了解图书馆服务的方式和内容。④举办相关活动和教学。采用专题讲座、学术论文征集、学术沙龙、翻转课堂、见面会、问卷调查、专题网站等多种方式,让科研人员了解相关服务业务和内容。④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联系,共同推进科研支持服务推广。一般来说,高校都有科研管理部门,它直接取得了研究人员的信赖和依靠,由管理部门推荐的服务更能深入人心,图书馆需要与科研管理部门加强合作联系,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筛选出图书馆重点科研支持服务产品,在科研管理系统中进行推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培养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人才

科研支持服务需要馆员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信息综合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馆员需要掌握数据挖掘、知识图谱、文献计量、文本分析、科学研究方法等一系列知识,随着新的计量方法和解决策略体系的不断出现,馆员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科研支持这一工作。因此,图书馆需要加强科研支持服务业务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良好科学素养、领域视野宽广、方法严谨客观的科研支持服务馆员。具体措施有:①加强与国内外图书馆的交流和学习。图书馆可以邀请相关专家针对研究方法的新要求、新进展开展讨论、讲解,也可以定期拟定主题在国内外举办学术研讨、学术征文活动,促进各地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馆员互相学习交流,推进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发展。②鼓励合作学习。重点学科、重大课题的服务需要学科馆员有相关学科背景,可避免和减少馆员在服务过程中因对服务学科专业知识缺乏深入了解而导致的检索策略不准确、信息不对称等问题[7]。除了引进相关学科馆员以外,对于现有馆员不熟悉的领域,图书馆应支持馆员之间相互学习,通过求助同事甚至让其他教师配合,加强同事间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取长补短,促成科研支持服务的顺利开展。③促使馆员主动学习。馆员提高科研支持服务能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本人参与科研活动,鼓励馆员撰写论文,参加图书馆学术会议,申报校级、省部级、国家级课题,对取得优秀科研成果的馆员进行奖励,以带动图书馆学习风气,促进馆员主动学习。④开展多种培训。图书馆可以通过短期培训、讲座、网络学习课程等多种方式对馆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有关情报分析、文献计量、综合信息检索利用、数据处理、科研知识管理等专业知识以外,也应该包括如何与科研人员沟通,如何把握科研需求等内容。

4.4 推进科研支持服务互动化、精准化

科研活动虽然具有集合性、稳定性,但同时又兼具分散性、层次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图书馆需要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服务才能满足科研需求。“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图书馆需要推动科研支持服务面向重点学科、重点项目、核心人员和团队以及新型智库建设的互动化、泛在化和精准化服务。具体措施有:①加强馆员与科研人员的协作关系。为使科研支持服务更加紧密地对接科研团队需求,馆员需要认真了解科研人员研究状况和需求,图书馆可以建立多渠道的沟通体系,通过提供讨论交流空间服务,馆员直接参与到重大科研项目的讨论交流过程之中,也可以采用微信、微博、论坛等方式与科研人员互动,提供信息咨询,保障馆员嵌入到科研过程中,更好地与科研人员协作,及时地提供服务。②充分利用科研大数据分析用户特征和行为,提供精准服务。图书馆通过对科研人员年龄、兴趣偏好、专业背景、认知能力、研究主题、线上浏览信息、用户利用资源行为数据、用户生成数据等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掌握用户阶段性需求特征,主动向目标用户推送相关学科主题信息,解决其个性化的动态需求,实现精准服务。

5 结语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通过提供科研支持服务可以助力高校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建设和情报信息中心,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扩展业务范围,积极开展面向重点学科、重大项目、核心科研人员以及高校智库的科研支持服务,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确立图书馆在高校科研服务中的核心地位,以推动图书馆业务转型和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双一流科研人员馆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