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情志的心理护理对体外循环术患者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9-10-10 08:21崔利丽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外循环中心组情志

吴 华,崔利丽,刘 曦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体外循环术是心血管外科常用的术式,可有效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其临床疗效已逐渐被认可;但由于患者受原发病折磨及对治疗担忧等,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加之术中创伤、循环操作等会对脑部产生抑制作用,易损害患者认知功能,甚至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转归,故如何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而中医情志护理是一种基于中医学理论的心理护理,近年来已逐渐被应用于多种疾病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但关于其在体外循环术中的应用报道较少[3]。对此,本研究通过给予体外循环术患者基于中医情志的心理护理,探讨其对患者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体外循环术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中心组和常护组,每组60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无精神病病史,入院前1个月无抗炎、镇痛、抗精神、糖皮质激素、免疫等治疗史,接受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的深低温体外循环术且术前无认知功能损害,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或有恶性肿瘤,有脑梗死、脑出血、颅内动脉瘤等脑病,有肺、肝、肾等严重性疾病,有语言、听力等严重沟通障碍;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中心组和常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常护组给予常规护理,给予协助完成术前检查和体外循环术治疗、评估病情、口头宣教方式讲解体外循环术相关知识及治疗注意事项、指导建立有规律的饮食与运动、生活习惯等。中心组在常护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中医情志的心理护理:①小组成立和培训。科室护士长组织护士成立中医情志小组,通过会议、讲座形式学习中医情志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调动护士主动性、积极性,1次/周,1.5 h/次,共6次。②术前之说理释疑。术前1天护士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评估其心理动态和需求,应用解释、鼓励、安慰、保证等语言开导法主动向患者讲解体外循环术的相关医学知识,遇患者疑问时,应主动回答并给予相应有效的建议,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考虑体外循环术患者患者由于久病知医而又一知半解,应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病情转归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升患者与病魔抗争的信心。③手术日之情志相胜。体外循环术患者主要担忧体外循环术治疗及病情转归而出现焦虑、抑制、忧悲等不良情绪,在术前安排其阅读有益的书籍、欣赏音乐歌曲等以疏泄上述不良情绪,入手术室后运用悲伤以喜胜之法,让患者回忆生活中快乐的经历而实现以开心、愉悦的心情相胜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④术后之放松移情。患者在体外循环术后,提供适宜音乐、书籍等方式以舒缓患者焦虑、抑制、忧悲等不良情绪,同时每日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指导患者把注意力集中于一部位肌肉上,由头上至脚下逐一绷紧、保持、放松,5~7 s/动作,8~12 min后,左手放上腹部、右手放胸中央,先经鼻缓慢吸气使腹部慢慢隆起至最大气位,经口缓慢呼气并左手稍稍用力协助尽量呼尽,呼吸频率保持在约6次/min,10~15 min)以使患者逐渐放松并淡忘不良情绪、好转心境,并积极告知患者身体的任何一点恢复和变化,使患者了解目前身体状况,对积极表现加以鼓励以增强患者成就感。

1.3 指标观察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认知功能、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于化疗前和术后1、2、3 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估,均共20项,采用4级评分法(1~4分),总分1.25为最终得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越严重。认知功能。于护理前和术后1、2、3 d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估[5],总分0~30分,评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良好,<26分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风湿性关节炎护理满意问卷》[6]评估,包括护理效果、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知识教育、护理指导等,共20项,采用5级评分法(1~5分),共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中心组和常护组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组和常护组术后1、2、3 d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中心组术后1、2、3 d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常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SAS评分比较(分)

注:a表示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下同。

表3 两组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中心组和常护组护理前简易精神检查状况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组和常护组术后1、2、3 d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中心组术后1、2、3 d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常护组,中心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常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中心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认知功能障碍是体外循环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与术中创伤、循环操作、麻醉药物抑制、心理-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等有关,主要表现为谵妄、焦虑、幻觉、迫害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6-7]。而有研究显示,心理状态与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患者焦虑、抑制、忧悲等不良情绪可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尤其是会影响交感神经系统而引起内分泌系统改变,导致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可加剧脑部神经的抑制和损伤,降低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从而增加了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8-9]。

中医学认为,体外循环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问题属“情志”范畴,焦虑、抑制、忧悲等不良情绪属于中医的“恐、忧、愁”等范畴,由病痛折磨、治疗担忧所致,应使其心情舒畅、气机条达[10-11]。而相关研究表明,中医情志护理是中医学中常用的护理方式之一,其主要原则为中医辩证施护,已逐渐被应用多种手术护理中,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12-13]。

3.1 基于中医情志的心理护理可改善体外循环术患者心理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心组和常护组术后1、2、3 d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中心组术后1、2、3 d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常护组,此结果与既往研究[14-15]相似,表明基于中医情志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体外循环术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了心理状态。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基于中医情志的心理护理中,重视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作用,运用了七情病因和情志对症的方法,如术前采取言语开导法的说理释疑,能够让患者了解疾病康复的知识、解除了患者的疑问和困惑,有助于减轻患者对体外循环术及病情转归的担忧;同时,《丹溪心法》云曰,怒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惊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悲伤以喜胜之、以怒解之;本研究运用悲伤以喜胜之法,引导了患者向积极乐观的方向,有助于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最后,通过术后放松移情的干预,能够进一步释放和缓解患者焦虑、抑制、忧悲等不良情绪,从而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

3.2 基于中医情志的心理护理可改善体外循环术患者认知功能

本研究中,中心组和常护组术后1、2、3 d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中心组术后1、2、3 d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常护组,中心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常护组,表明基于中医情志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改善体外循环术患者认知功能,减少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基于中医情志的心理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和消除体外循环术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心理状态得以向积极乐观的方向调整,有效缓解了不良心理状态对患者机体的不良应激反应,减轻了不良情绪对机体的影响,尤其是可能有效减少了交感神经的兴奋及儿茶酚胺的分泌,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有助于减轻脑部神经的抑制和损伤,从而有效地减轻了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减少了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3.3 基于中医情志的心理护理可提高体外循环术患者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中,中心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护组,表明基于中医情志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体外循环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护理中,采取基于中医情志的心理护理营造了良好的护患氛围,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患者真切感受到了该干预对患者的帮助作用,使患者产生温暖、舒适、轻松、愉快的感觉,有助于提升了患者对护士及其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信任度,最终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基于中医情志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体外循环术患者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有利于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体外循环中心组情志
理论学习中心组
理论学习中心组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理论学习中心组
理论学习中心组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情志护理的效果探析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