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对策

2019-10-21 07:06王彦君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学化倾向解决对策幼儿教育

王彦君

摘 要: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必须探讨小学化的倾向问题,并将素质教育理念视为指导思想,通过有效策略的实施、教学步骤的简化、师生关系的构建,更好的促进幼儿们身心健康成长以及学习能力综合发展。另外,我们教师需要尊重幼儿,让他们在良好的活动氛围里发现美的事物,养成主动参与的好习惯。家长方面也要努力,摒弃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后为幼儿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并总结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具体表现;解决对策;研究

引言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即为:教师们或者家长更偏向于小学教育模式的应用,要求孩子学习小学阶段的教材知识,毫不在意他们实际的心理需要,也制约着幼儿们个性化的成长。过分忽视幼儿,小学化倾向明显,这样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是没有存在价值的,如何改善弊端现状呢?笔者认为,从新的角度出发,寻找有效对策,整合课程资源后鼓励幼儿快乐游戏、小组交流、实践探究等至关重要。下面,笔者特意阐述了几点不同的看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首先,幼儿园办园理念和生存竞争的影响。不少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和家教经验比较匮乏,教育观念还比较陈旧,要求教师要将小学一年级课本内容提前教给幼儿掌握。而一些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1]。其次,教师观念和专业素质的束缚。不了解幼儿身心特点,错误地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就是正确的、成功的,他们的做法不仅不能真正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反而为幼儿健康成长设置了障碍。再次,走进了幼小衔接的误区,夸大了“幼小衔接”工作。调查发现,有接近一半的教师“小学化”教育观念严重,认为“幼小衔接”是提前教孩子一些小学知识,以更好地过渡到一年级。于是,许多幼儿园开始对幼儿灌输小学知识,以小学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幼儿园。最后,应试教育思想始终存在,使家长教育观念出现偏差。应试教育的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严重的影响,“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在众多家长脑海中萦绕,纷纷向幼儿园提出要学前开始为孩子恶补拼音、写字、算术的要求,家长急于求成,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进行攀比,这样做不仅压制了幼儿的个性成长,而且使幼兒厌学,消极抵抗。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幼儿教师应当正确理解“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2]。“以幼儿为本”就是要以幼儿为中心,遵循幼儿身体、心理的发展规律,而不是揠苗助长。幼儿园阶段对幼儿的教育应当主要专注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如: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感知力、动手能力等,而不是只看重智力因素。同时,教师还要将正确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幼儿家长,帮助家长纠正因为虚荣、攀比等错误心理而产生的错误育儿方法,共同帮助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二)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

游戏教育方式可以说是幼儿园教育中的最佳途径和最为有效的方式,盖因幼儿正处于好玩好动的年龄阶段,通过游戏教学方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同时教师也应當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孩子营造美好的童年回忆[3]。如:在“狼来了”的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参与到游戏角色的扮演中来,故事的角色是虚构的,但内涵是丰富的,在游戏角色扮演中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想象力以及自由的发挥,并积极配合孩子完成游戏角色的扮演,让孩子在游戏的全过程中完成自己的想象创造模式的构建,与幼儿共同构建美好的童年回忆。

(三)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当前,幼儿园对于小学化现象高度重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定期召开家长会,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告知家长幼儿时期,开发智力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如果过于注重引导孩子学习小学教材内容,将会影响幼儿发挥发散思维,致使幼儿感觉学习是一种负担,进而产生压力,且会机械地学习知识,必然会扼杀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家长在引导和教育孩子时,应先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结合孩子的兴趣点,引导孩子学习感兴趣的知识,有利于唤起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性,促使孩子主动识字、画画等等,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家长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明白如何培养孩子,教育孩子时更加注重引导孩子懂文明、讲礼貌,才能促进幼儿更为长远的发展。

(四)做好幼小的衔接工作

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要想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的启蒙性,潜移默化的增强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与科学性,就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在此基础上,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特殊性,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诱导及帮助方法,通过开展活动游戏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参与热情以及主体意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学习主动性[4]。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理论工作及实践指导,通过探究幼小衔接方法来确保幼儿园与小学间的教育水平过渡,做到平顺自然。幼儿园要充分重视教学内容以及方法上的研究与探讨,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引导,切记不要出现陡坡现象。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及学校应当加强与幼儿园教育间的关联性,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结束语

总之,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目前存在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严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及幼儿教育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欣怡,刘凯,徐伟.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2018,20(01):313-314.

[2]徐顺顺.新形势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有效解决[J].赤子(上中旬),2018,19(10):77-78.

[3]姜元平,王凯丽.浅议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措施與做法[J].知识窗:教师版,2018,07(03):44-45.

[4]李顺心.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和对策[J].教师,2017,04(02):66-67.

猜你喜欢
小学化倾向解决对策幼儿教育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要想花开果硕, 切忌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