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研究

2019-10-21 09:48商玮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1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商玮

摘 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工作内涵丰富,专业负责人作为专业建设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多项职责,需要做好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科研、教研室管理、校企资源开拓等各项工作。随着国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专业建设面临更为艰巨的改革任务。而目前专业负责人队伍整体素质距离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高职院校的专业负责人队伍管理、培养体制还不完善。本文通过对当前专业负责人面临的主要任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的分析,积极探索了如何提高专业负责人队伍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专业负责人;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专业管理;教学管理

引言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工作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规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党建思政、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日常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方面面工作。

专业负责人作为专业建设和管理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专业建设和管理各方面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专业建设任务决定了专业负责人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对产业发展的把握、职教改革精神的理解和贯彻、社会活动、校企合作能力、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改革能力、教研室管理能力、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能力。而目前专业负责人队伍的整体水平距离要求还存在的较大差距。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正式发布,职业教育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专业负责人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如何提高专业负责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各项改革措施能否很好的贯彻落实,能否实现改革目标,专业负责人的质量是最为关键因素。

1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主要工作职责

1.1专业负责人岗位内涵

本文指的专业负责人为专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不同学校的称谓可能不同,有些为专业带头人,有些为教研室主任、专业主任等。

专业负责人岗位工作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专业调研、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体系规划、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科研、教学常规管理、相关教学文件编制、监督检查等,如授課计划、课程标准、试卷等、各类计划、总结报告撰写等。

1.2跟踪把握产业发展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规格要与区域经济发展,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对接。随着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的不断出现,正在改变着传统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对专业负责人及时跟踪把握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时、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是制定具有前瞻性、科学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基础。

1.3高职教育理论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举办20年以来,作为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一直在探索、改革过程中。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厅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出台了大量相关的政策文件,指导、扶持高职教育的发展。

今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后,国家密集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文件中蕴含着国家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期望以及具体指导部署。改革措施力度大、涉及面广。

作为专业负责人,要能准确把握、领会文件精神,并能将文件中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

1.4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随着目前“三教”改革的推进,赋予了教师、教材、教法新的内涵。专业负责人需要掌握“三教”改革的理念,并有较强的改革实践能力,自己在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改革中能有较为突出的成就,课程建设理念、路径、方法一般能在本专业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从而能有效领导、指导专业老师进行改革实践。这对专业负责人教学改革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5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的开展

校企合作、产较融合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随着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2号)的发布,开启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潮。现代学徒制改革与以往校企合作项目相比,企业合作更加紧密,改革任务的要求更高,由于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需要专业投入很大的力气去积极探索、创新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需要专业负责人具备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能开拓符合专业培养需求的合作企业,并能与之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调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1.6专业教研室工作组织管理

专业教研室是负责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基层组织,教研室工作内容繁杂,教研室负责人既要抓建设又要抓日常教学管理,统筹安排落实教研室承担的各项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各项工作,并及时解决、协调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专业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其次,随着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一带一路”服务输出能力的加强,专业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工作者也成为一些重点专业必须开拓的工作,需要求专业负责人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总之,专业负责人工作内涵丰富,需要具备的各方面能力,既要有教育教学改革能力、又要有理论研究能力、教学管理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

2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职业教育理论水平不足

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项目课程建设等,都有其理论基础、理论体系。而专业负责人一般都是由普通专业教师岗位走上管理岗位的。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培养,理论素养普遍不足。工作中一方面由于工作繁忙,另一方面是自身重视不够,对一些教改理论、政策措施的理解、认识肤浅,生搬硬套或简单粗暴地落实到专业改革建设中,造成后续出现的很多问题。

2.2教育教学改革能力不足

目前教育部国家教学资源库、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立体化教材等课程、教材建设项目的建设理念、建设目标、建设方法、建设内容等指引了当前高职课程的改革方向。翻转课堂等众多课堂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竞赛项目等都指引了高职课堂教学改革。而目前大部分专业负责人对课程、课堂改革精神的学习研究、实践探索还不够,自己本身的课程建设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在本专业中还不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难以指导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改革。随着“三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负责人的教育教学改革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3 教研室管理能力不足

教研室主任需要安排、协调专业建设和教学实施的各方面工作,需要具有较强的管理水平。教师工作和管理工作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工作,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一定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要做好管理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目前专业负责人的管理能力普遍不足,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领导力不足、不能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遇到问题沟通协调能力不足、上传下达不够等问题。

2.4社会服务、技术服务能力不足

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深化,国家对于高职院校社会的技术服务职能的期望越来越高。但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与本科院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专业不能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企业对专业认可、依赖就不强。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是当前专业负责人急需加强建设的能力。

因此,总体来看,目前专业负责人的理论研究、教学、管理、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与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专业负责人能力不足会影响专业建设和管理的工作质量。

3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队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专业负责人在学校管理体系中的地位

高职院校的管理体系大多采取院、系二级管理体系,二级学院(或系)下设若干个教研室,一个教研室负责一个或多个专业。专业负责人一般为科级,处于整个管理体系的末端。负责执行学校、各职能处室、系部的各项指令。而随着目前专业建设改革任务的加重,任务的难度、复杂性越来越大。例如,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协调学校和企业双方资源,由于每个专业的专业背景不同,合作的企业类型、岗位工作任务性质的不同,不同专业的学徒制方案都有其个性化的特征。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以及有关的考核、监督、评价体系。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专业负责人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各项政策、制度的设计过程中。而目前专业负责人“执行者”角色定位很難在管理制度制定中发挥作用。

3.2专业负责人培养培训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已较为完善,国培、省培、校级培训体系较为健全,培训内容能基本覆盖教师各项能力。而专业负责人的工作内容与普通专任教师是不同的,如上所述,需要具备理论研究、教学、管理、科研与技术服务等各方面能力。而我们目前针对专业负责人的培养、培训体系还很不健全。即使有培训项目,内容覆盖面不够、形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是听报告、学文件的形式,对专业建设、教研室工作管理的实践指导不够、研究工作不够、对专业负责人自我学习的督促、指导不够。

专业负责人的考核评价体系也不够健全,不少院校还是以专业负责人个人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业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缺乏对专业建设业绩、教研室管理业绩的考核,即使有考核,考核的指标体系还不够健全、科学,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发挥还不够。

4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途径

4.1 建立健全专业负责人培训、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目前专业负责人队伍培养体系不够健全的情况,要建立起区别于普通教师培养的独立的专业负责人培养体系,内容要涵盖管理、教学、科研、社会和技术服务等各个方面,更有针对性。同时要增强对专业负责人实际工作的指导,建立学习、交流、研讨、指导实际工作的工作机制。

建立起能有效评价专业建设和管理工作业绩的考核评价体系,起到更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由于各专业基础不同,专业规模不同、面向产业不同等,需要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研究制定能科学评价各类不同性质的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从而能有效评价其工作业绩。比如:新专业和老专业、重点专业和普通专业、规模大的和规模小的专业,面向传统产业和面向新兴产业的专业、工科类和经管类专业等。

4.2 加强对专业管理实践工作的指导

专业建设、教研室工作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负责人即使经过了一定的理论培训后,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如何落实各项政策文件精神、如何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等,在推进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障碍,学校需要建立起一套符合各校工作实际,能有效指导专业负责人实际工作的管理体系。能有效倾听各种问题,并能建立起协同各部门研究、研讨、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机制。专业教师有“磨课程”机制,专业负责人要建立起“磨专业”的机制。一方面能解决专业建设、教研室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在推进工作中培养和提升专业负责人的实际工作能力。

4.3 进一步明确专业负责人的地位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重中之重的工作,一个学校的水平往往是通过专业建设的水平体现出来的。当前的“双高”建设项目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专业建设重要性。

要做好专业建设,除提升专业负责人的素质和能力以外,专业负责人的地位也尤其重要。目前,专业负责人处于高职院校整个管理架构的末端,在管理工作中,主要接受来自学校、二级学院(系部)、各职能处室的各项指令,是各项工作的执行者。而高职教育改革的各项工作最后都要通过专业建设的改革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负责人在专业建设和改革中需要有主动权,需要有关的职能处室、系里提供支持其改革方案的政策措施。因此,今后学校需要给予专业负责人更多的主动权,专业负责人与学校、二级学院(系部)、各职能处室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是可以协同工作,而不是被定位于被管理者。

结束语

在当前新一轮职教改革背景下,专业建设面临更为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专业负责人肩负着多项职责,扮演着多重角色:优秀教师、教改工作者、科研工作者、职教理论、政策文件的研究者、专业工作的管理者、校企合作开拓者等。需要进一步重视并建立完善专业负责人队伍的培养、激励、考核和评价体系,提升专业负责人队伍的整体水平。专业负责人能力的提升,才能提升专业建设和教研室管理的水平,从而保障当前各项改革任务的有效推进,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郝天聪. 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第7期.

[2] 王亚南,石伟平.转型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角色定位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15期.

[3]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4] 卢荷.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队伍能力提升培训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2月.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