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立德树人,重视基础考查
——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及2020年备考指导

2019-11-07 09:57河南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吴起字数断句

河南

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情一览

卷别选文体裁字数内容总分题量变化全国卷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人物传记约650字贾谊才能非凡,热心于政治,主张更改律令、列侯返国,遭到权贵忌妒,建议未被文帝采纳19分客观题: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题,共3道;主观题:两句翻译,共1道除文本字数有所增加外,其余无大变化全国卷Ⅱ《史记·商君列传》人物传记约610字商鞅投奔强秦,受到孝公赏识,他说服孝公变法,使秦国变得国富民强19分客观题: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题,共3道;主观题:两句翻译,共1道除文本字数有所增加外,其余无大变化全国卷Ⅲ《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人物传记约630字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声名渐起,却遭人忌妒,为楚建功,反遭祸害19分客观题: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题,共3道;主观题:两句翻译,共1道除文本字数有所增加外,其余无大变化北京卷《非国语》议论散文约730字阐述对左丘明所写的《国语》的观点、看法19分客观题:实词、句子、文意理解,共3道;主观题:翻译、分析,共2道文本字数略有减少,其余无大变化天津卷《衡州新学记》杂记约730字记述石鼓书院搬迁、修建的情况,阐述作为学者应该经世致用的道理23分客观题:实词、虚词、断句、筛选、理解分析,共5道;主观题:3句翻译,共1道除文本字数有所增加外,其余无大变化江苏卷《临川汤先生传》写人叙事散文约830字记述汤显祖一生的主要事迹20分客观题:实词、文意概括,共2道;主观题:两句翻译、概括信息,共2道与2018年相比字数略有增加;分值提升2分浙江卷《<宗子相集>序》序约760字叙述宗臣为官经过、为文特点,并给出自己的评价20分客观题:实词、虚词、概括赏析,共3道;主观题:断句、2句翻译,共2道与2018年相比字数略有下降

综观2019年高考这七套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1.着眼于“立德树人”

选文对象多为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改革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如贾谊、吴起、汤显祖等,他们或锐意改革,或征战沙场,或醉心艺术,为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以此为题,就是用这些历史人物的责任担当、进取精神、艺术追求影响考生,化育青年。

2.选文灵活多样

从体裁上看,三套全国卷均选用典范的人物传记,均出自《史记》;地方卷选文虽多出自文人之手,体裁却异彩纷呈,有以写人叙事为主的叙事类散文,有针对具体人物的议论文,也有极具实用性的序等。从表现手法看,叙事、写人占绝大多数,其次是侧重于议论。

3.字数趋向增多

高考选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故文言文阅读的字数也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2019年高考这七套语文试题中,除了北京卷、浙江卷选文字数略有下降之外,其余地区的试卷的总字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阅读量的增加,势必延长考生思考、书写的时间;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会增加试题的难度,提升试题的区分度。

4.题型相对稳定

文言文阅读题型相对稳定,总体来看多采用客观题、主观题相搭配的方式进行考查;从数量上看,客观题多于主观题。三套全国卷相对稳定,坚持近年来三客观、一主观的题型格局,没有变化。北京卷、浙江卷、天津卷、江苏卷亦采用客观题、主观题相搭配的方式考查,虽然比例各有不同,但与2018年相比,题型较为稳定。

5.重视基础考查

文言文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因此,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向来受到命题人的重视,特别是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在试卷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三套全国卷除考查断句、文化常识、理解文意外,更利用翻译题进一步加强对词语、句子、语气、修辞等内容的考查。北京卷、浙江卷、天津卷、江苏卷则直接考查实词、虚词等基础考点。

【备考指导】

根据以上对2019年文言文阅读考情的分析与思考,在今后的文言文复习备考中,笔者认为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利用教材,强化基础

人教版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是考生复习备考的优秀材料。这些课文中含有丰富的实词、文化知识,涵盖词义、句式、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每天诵读教材中的文言文、古代诗歌等;制订详细的诵读计划,先读教材原文,再读课文注释。在诵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词汇和文法、文化、修辞等知识。较短的课文一次读完,较长的课文可以根据字数,分若干次读完。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约2 400字,便可分为三次诵读:

第一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约620字,共有32处注释)

第二次:秦王坐章台见相如……赵亦终不予秦璧。(约900字,共有53处注释)

第三次:其后秦伐赵,拔石城……为刎颈之交。(约910字,共有46处注释)

诵读过程中,要动手整理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文化常识等内容。

例如多义词“属”字的意义总结:

①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隶属

②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掌管

③家族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族类

④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羽之死》)——跟随

⑤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通“嘱”,嘱托

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类

⑦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核舟记》)——相同

再如授官晋职类文化常识:

①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②除,授予官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③辟,征召。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④察、举,由地方官向中央荐举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⑤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⑦拔擢,提拔、提升。如:至微至陋,过蒙拔擢。(《陈情表》)

2.科学训练,掌握解题技巧

若想精准解答文言文试题,必须有科学的训练做支撑。

(1)翻译训练。高三两个学期,学生要在每个学期里选择五至十篇600字以上的文言文进行自主翻译训练,翻译的过程中可以翻阅字典,以确认多义词、同义词、古今异义词在具体句子中的词义。采用百分制(满分100,译错一句扣1分),自主评改。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增加实词积累量,提升文言文理解、翻译能力。

(2)试题训练。选择高质量、典型的文言文进行训练。一是本考区最近三年的高考真题;二是本考区大型联考模拟试题。因为这些试题设计科学、答案准确、针对性强,有训练价值。

(3)掌握解题技巧。首先要掌握词语题解题技巧,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文言虚词等。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推断词义、用法。解答客观类试题,还要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

例:(2019年天津卷第8题)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元本本 元:探索

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

望:察看

C.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

当:符合

D.兵其细也 细:小事

【解题技巧】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相关知识理解加点词的意义。B项,“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后世的为政者学习和施政分离,不敢回顾先王在位的时候,“望”意为“回顾”。答案选B。

其次要了解的是断句题的解题技巧。断句要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前提下进行,参考句中的专有名词、话语称谓、文言虚词,特别是句子结构断句方可解答。例如,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动补之间、同位语之间等内容,都不能断开。

例:(2019年全国卷Ⅰ第10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解题技巧】认真阅读选项,结合句意、结构等发现问题。A项,“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错,“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语意完整,“中”后应断开;而“吴廷尉/为河南守”是完整的主谓句,主语、谓语之间不可以断开。B项,“召置/门下甚幸爱”错,“门下”是“置”的补语,动补之间不能断开,应该断为“召置门下/甚幸爱”。D项,“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错,错因与A项相同。答案选C。

再次要掌握文化常识题的解题技巧。解答古代文化常识题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善于调动平时积累的古代官职、礼俗、科举、地理、典籍、服饰、器物、历法、刑法、音乐、作品、作者等文化、文学方面的文化知识。二是要利用上下文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排查。

例:(2019年全国卷Ⅱ第11题)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做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解题技巧】调动平时积累,结合文意推断。A项,可调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的积累(课文注释“秦伯”“尝为晋君赐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三处均提到秦穆公);B项,结合原句“汤武不循古而王”,可知汤武二人均指国君,即商汤、周武王。C项,结合文意可知。D项,结合字形、相关积累可知。答案选B。

最后要掌握概括分析题的解题技巧。解答概括分析题,重点关注分析部分,注意发现事件的细节、过程误导,人物、地点、时间的错置等。

例:(2019年全国卷Ⅲ第12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解题技巧】题文对照,关注相关细节。根据原文“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可知,C项“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的分析属于“无中生有”。答案选C。

猜你喜欢
吴起字数断句
字数变多 有妙招
吴起“求变”——县域发展导向“高质量”
不是兵书的兵书——从吴起说《左传》
“夏译汉籍”中的断句情况考察
吴起:打败你的不是我,是你的双眼
“断句” “密码”费人解(二则)
以“高富帅”为目标提高初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妙用标点巧断句
吴起采油厂提前8天完成248.2万吨原油生产任务
断句难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