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名篇名句默写题复习及备考策略

2019-11-07 09:56浙江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错字名篇篇目

浙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而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在高考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高考语文的必考点,主要对中国古代优秀诗词作品进行考查。该板块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理解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目标。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在高考中主要有以下考查特点:

从考查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情境式默写,即给出一定的情境,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情境填写相关的名篇名句。由于这种考查形式更能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所以近几年全国卷一直采用这种命题形式;另一种是填空式默写,即给出诗文的上句或下句,要求填写空处的内容。填空式默写的试题也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无选择性的,即要求考生完成全部题目,比如2019年高考天津卷、江苏卷;第二种是有选择性的,考生能够根据具体要求和自身的识记情况选择做哪几道题,比如2019年高考浙江卷。分值一般为6分到8分。

从考查内容上看,高考全国卷中,命题范围会严格控制在每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64篇段内,通常是考查高中篇目两篇、初中篇目一篇,且诗词和古文均有涉及;考查的多是富有哲理的名句。

背诵经典古诗文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且近几年高考对名篇名句默写题的考查难度加大,考查内容不再局限于名句。考生对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备考时,一定要复习并背诵《考试说明》中要求背诵的64篇段,还可适当背诵教材要求背诵而《考试说明》中未涉及的篇目,且要注重理解性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名篇名句默写,立足于“常见”,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不偏不怪的,生僻的、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所以很多考生都当这是送分题。“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名篇”通常为传统的名家名篇,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可以说,每年考查的范围均在当年《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之内。因此,师生需要立足于《考试说明》进行复习。

【样题分析】

【样题1】(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解析】这道题以情境式默写的形式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在解题的时候,考生可先根据题中所提供的相关语境回忆诗文内容,尤其要注意题干给出的一些提示性信息,如第(1)小题,根据题干中“腾跃起飞”“飞行的极致”便可推测出正确答案;第(2)小题,根据题干中“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便可推测出正确答案;第(3)小题,根据题干中“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便可推测出正确答案。同时也要注意易错字的书写,如仞、翱、蒿、摧、钩、勒等。

【答案】

(1)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样题2】(2019年高考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其身正,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

(《论语》)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

(《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5)________,________。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解析】本题为填空式默写,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既要平时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更要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需要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芥、萧、霭、黍、嘶。

【答案】

(1)不令而行 虽令不从

(2)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4)淡烟暮霭相遮蔽 禾黍秋风听马嘶

(5)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样题分析】

以上两题都是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题目内容指向明确,难度适中,所设置的情境简单明了,易于考生把握。

【应考策略】

1.领悟名句含意,重点把握关键词的意思。比如要想正确理解“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意思,一定要先明白“陟”是“提升”的意思。关键词的含义往往会出现在题干中,把握关键词及其含义是考生准确答题的关键。

2.揣摩提示语,准确理解情境。提示语对于正确解答情境式默写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示语主要包括作者、出处、题干中的叙述性内容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所包含的关键词、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等。

3.注意语句的前后顺序。有不少名句即使顺序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正是出于这个原因,部分考生往往就容易犯观其大略、不求甚解、颠倒语句顺序的错误,白白丢了分数。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的“故国神游”,可能会被错写成“神游故国”。

4.要注意具体语境。考生在背诵与默写名句名篇时,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分析、品味和识记。如识记《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时,如果不联想“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在千呼万唤后才出来弹奏”的语言环境,就容易把“始”错写为“使”。

5.圈点识记,注意通假字。考生在背诵、默写时,应用红笔把名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等圈点出来,重点掌握。比如,通假字虽和本字的意思一样,但在默写时,若把句中的通假字写成本字,也属于误写,是不能得分的。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师说》);“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以上两例中加点的字在默写时不能写成括号中的本字。

6.不要遗漏虚词。文言文中有大量的虚词,考生稍不注意就很容易遗漏,造成丢分。

【解法探究】

1.强化“倒背”意识,改变“记忆惯性”。先背上句,再背下句,这是人们的一种“记忆惯性”。一般来说,对于给出上句要求填写下句的默写题,我们通常不会出错,但如果题目给的是下句,要求填写的是上句,我们往往就会出错。因此,我们要摆脱背诵时的“记忆惯性”。要想改变这种“记忆惯性”,平时就要试着改变背诵习惯,加强训练,例如培养“倒背”的意识,学生之间可以互相配合。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就会具备逆向思考的意识了。

2.准确记忆,关注易错字。名篇名句默写题中,常见的易错字有生僻字、形近字、同音字,师生在复习时要格外注意。此外,学生做题时还会出现添字、漏字、颠倒语序等错误。如“扪参历井仰胁息”,要注意“扪”不要误写为形近字“们”,“胁”不要误写为形近字“协”;再如“雄飞雌从绕林间”,要注意不能颠倒语序,误写成“雌飞雄从绕林间”等。

3.理解题干具体情境。解答情境式默写题时,学生需要认真分析题干给出的具体情境,确定要默写的语句,不要误解题干导致错答。

4.把握词语和语句指向。有时候题干没有描述人物、画面等,而是给出了要默写的语句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题干给出的相关信息把握要默写的语句。

5.细致分析各种手法。把握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便于更准确地默写。

猜你喜欢
错字名篇篇目
重点:名句名篇默写
火眼金睛找错字
易错字 来提醒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错字在身边
“囫囵吞枣”讲名篇
现象学视角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以大陆、台湾高中语文《红楼梦》节选篇目编选为例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名篇中的文品与人品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