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现象思辨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和写作策略

2019-11-07 09:57重庆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火种观点审题

重庆

现象思辨类材料作文有两大特点:一是材料大体由充满概括性和描述性的话语组成,讨论的对象是一种现象或观点,而写作观点往往隐含在对现象的叙述中,材料之后没有再给出明确的写作任务和情境;二是材料围绕该现象进行了多种描述,这些描述所形成的观点具有明显的对立性和辩证性。

现象思辨类材料作文是材料作文中难度较大的类型,2014年的上海卷和安徽卷、2018年的全国卷Ⅱ等都属于现象思辨类材料作文。遇到这类作文,考生需要极强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思辨能力才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和写作方向。下面笔者以2019年某市“二模”的两道作文试题为例,谈谈现象思辨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和写作策略。试题如下:

试题一: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古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古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二: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名片,是中国速度的代表。高铁通车里程逐年增加,时速高达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铁正在运行。与此同时,中国还有许多普通火车,甚至还有老旧的绿皮火车仍在运行。它们速度慢、价格低、停靠站点多,在一些地区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方法

1.明确材料讨论的对象,分析其内涵

同明确交代写作任务或情境的材料作文不一样,现象思辨类材料的讨论对象(尤其是具体的写作对象)往往隐含在叙述的过程中,如果不先整体把握材料讨论的对象,极容易局限于个别观点或站在材料的外围进行立意,导致审题偏离。因此,在审题立意前,考生首先要通读材料,明确材料字面上讨论的是什么现象或问题,初步明确写作的论点和范围。比如试题一,可以明确是在讨论远古人类保存火种的原因,而试题二是在讨论高铁和普通火车两种交通工具并用的现象。笔者将试题一拿到所教班级进行测试,结果出现了大量谈“多角度看问题”的偏题立意,比如“一种事物多种看法”“答案因思考角度而多彩”。这些偏题的学生没有明确材料讨论的对象及其内涵,没有抓住“保存火种的原因”这一核心思想进行审题立意,所以造成了审题立意偏离材料的后果。

其次,只是抓住材料讨论的现象和对象还不能形成准确、深刻的立意,接下来还需要对材料所给出的种种叙述,逐一分析其具体的含意。仍以试题一为例,也有部分学生谈希望,以“希望”为题,如《黑暗之前的光明》《希望火种照亮前程之路》《火种,点亮希望》《保存火种是一种希望》等。之所以出现这类偏题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看到“保存火种”之后,凭直觉将其与希望、光明联系起来,却无视材料给出的三种关于保存火种的观点,没能将它们结合起来分析。

这一步是准确审题的关键,考生要逐一分析给出的每个观点的意义,如下面的分析示例:

试题明确讨论对象归纳观点分析观点的意义试题一保存火种的原因取暖御寒表明火的实用性,对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帮助烧出美食表明火的实用性,对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帮助让夜空灿烂美丽看到火对人类的审美价值、对丰富人类精神生活的帮助试题二高铁①中国的名片;②速度;③新高铁是新事物,代表中国在科技、经济方面的发展和成就普通火车①老旧;②速度慢;③价格低、站点多;④照顾偏远地区普通火车是旧事物,虽然有缺点,但同样具有很多优点;普通火车的存在也说明发展不均衡

通过对两则试题中提到的观点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试题一意在让学生谈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关系的理解;试题二通过呈现高铁和普通火车的种种特点,意在让学生谈如何正确看待新与旧、快与慢、优势与劣势、理想追求与实际现状等问题。

2.运用类比迁移思维,拓展讨论对象的外延

现象思辨类作文与给出具体写作情境、任务明确的作文不同,这类作文材料没有明确的任务规定,而这些现象体现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对象,所以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在明确材料中各种观点的内涵之后,还可以运用类比思维,通过迁移的方法拓展各种现象的外延,让文章的观点更为深刻,更具独特性、前瞻性。

类比思维主要是根据已经出现的对象与要论述的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将已出现对象的属性、特点迁移到要论述的对象上,实现论证。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类比思维,通过迁移来拓展观点的外延。比如试题一讨论的是保存火种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有实用和审美追求、物质和精神追求。但是如果只围绕火种谈,写作就会受很大限制。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维,将保存火种体现的道理类推或迁移到做人、做事的追求等方面,进而丰富立意。比如可以将材料体现的道理迁移到人生的启示上面,得出“人生既需要物质追求,也需要精神富足”的观点;还可以迁移到做事的方法上面,得出“做事需要立足现实,也需要有浪漫的精神”的观点。

试题二运用类比思维拓展讨论对象的外延,可以将“高铁”和“普通火车”迁移到人身上,将“高铁”看作能力强或有特殊才能的人,将“普通火车”看作普通人,这样就能得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劣势,普通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的观点。还可以将它们迁移到做事的方法上面,“高铁”可以指向做事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更高的追求,“普通火车”可以指向做事要关注实际情况,立足现实。也可以将高铁“新”的特点和普通火车“旧”的特点迁移到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上面来,当前中国改革重在创新,普通火车表现出的“道理”提示我们在创新和追求更快发展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要“守旧”,守住某些“旧”的优良传统,关注落后地区。像第三种类比迁移得出的立意和观点更具深刻性和前瞻性。

3.关注材料逻辑关联词,在辩证分析中锁定最佳立意

运用以上两种方法能够真正读懂材料,做到准确审题立意。但是这类材料阐述的几个观点是对立的,具有很强的辩证性,出题者甚至有意通过一些逻辑表述词语凸显其对立性。因此想要准确地审题立意,还要再次回归材料,关注逻辑关联词,结合辩证思维确定最佳立意和观点。

进行审题立意时,考生可以利用矛盾分析法抓住矛盾或对立点,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或者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重点讨论。试题一中关于保存火种原因的观点呈现出对立性,客观上有如下三方面立意:①认可两位古人类学家的观点,谈物质或实用的重要性;②认可数学家的观点,谈精神、审美需求;③认可两种观点,一起讨论。然而,材料中“而托姆说”的“而”字以及“而”前面用的是句号没有用分号,陈述前面对另外两人观点的陈述用分号隔开,在陈述托姆的观点时则独立成句,说明材料是将前面两种观点看为一类,托姆的观点看作另外一类。这些表明命题者是有价值导向和侧重性的,因此考生可以通过关联词的暗示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试题一中,“而”表示转折关系,是话锋和意图的转变,说明“而”后面的观点更具有价值,是命题者想要引导考生重点关注或想要获得考生认可的地方,也是最佳立意所在。

前文已经分析出了托姆的观点所呈现的写作内容是关注人的精神和审美需求,再结合对命题者命题意图的分析,我们可以判定“最佳立意”就是在坚持两点论的基础上,重点是顺着托姆的观点去关注人的审美需求等问题,讨论审美的重要性,进而可以通过迁移思维提出关注当下中国在教育和社会生活层面出现的精神匮乏、审美缺失等现象,并指出自己的看法。

以此类推,试题二中用“与此同时”表明命题者没有偏向任何一种现象,暗示考生可以采用两点论的矛盾分析法,理性、客观地看待两种现象。同时,命题者在陈述普通火车时用了“甚至”一词,意在指出当今社会我们重点关注了高铁、新科技、新事物的价值,但容易忽略旧的、传统的东西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因此提醒考生要注意思考第二种现象的价值所在。综上可见,关注这些逻辑关联词,可以帮助考生更加准确地立意。

二、写作策略

现象思辨类作文的核心特点在于材料围绕对象或现象呈现了矛盾或对立的多个观点(一般是两种),需要运用辩证思维来审题和写作,尤其是辩证分析法中的矛盾分析法。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写好现象思辨类作文的开头部分和主体论证部分。

1.运用矛盾分析法进行比较与权衡

现象思辨类作文的开头部分应该按以下几个步骤完成:首先,用一句概括性的话语引出材料讨论的对象、现象或观点;其次,逐一分析各种结论指向的内涵,揭示出矛盾;最后,根据是否有关联词等提示性内容,在比较和权衡中明确自己的观点。比如笔者的某位学生应答试题一所写的《诗意化雨润平生》的开篇:

远古人何故要保存火种?有人说是为了抵御寒冷,保持身体温暖;或认为是为了吃到更可口的食物;但托姆却被黑暗中那一束照亮夜空的火光的美丽所吸引。不管是取暖御寒还是烧焙食物,人们看中的都是火种带给人的物质上的丰富和享受。而托姆却从灿烂的火光中看到了人类对美和精神的需求。较之两者,谁的说法更重要?

当物质与精神不可兼得的时候,也许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抛弃精神追求而追求物质的满足。但是我却认同托姆的观点,例如,远古人即使在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他们也会穿戴各种装饰,还在洞穴的石壁上绘出的精美图案。可见,精神上的审美追求同样重要。

这是一篇较为优秀的现象思辨类作文的开篇方式,不仅引出了讨论对象,而且能够抓住材料中关键词的内涵,进而呈现矛盾,最后在比较分析中得出自己要坚持的观点。

2.对坚持的观点进行正面分析

由于现象思辨类作文材料具有极强的辩证性,所以可以采用辩证分析法中的矛盾分析法进行论证和说理。首先就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即从自己选择坚持的那个观点入手分析,可以辨析该观点中的核心概念,可以揭示该观点的内涵和实质,还可以分析坚持该观点的原因和意义。比如试题一可以先揭示“火光灿烂”的精神实质和体现的审美内涵,如《生活需要灿烂火光》的这段话:

“取暖御寒”指向的是实用主义价值,实用主义注重人的物质生活,关注人的现实利益。但是“火光灿烂”指向的则是浪漫主义价值,浪漫主义注重人的精神满足和愉悦。审美需求就是人生过得舒适的润滑剂,就和植物的生长,除了需要土壤、阳光等必需品还需要雨露的滋润才能更好地生长是一样的道理。

该生通过对要坚持的观点,抓住其核心概念进行解释,揭示“火光灿烂”的实质是浪漫主义,并通过比喻论证的方式分析了浪漫主义的作用。然后就可以通过举实例,比如举陶渊明、苏轼、朱自清等名人的事迹,逐一论证即使在物质贫乏的情况下通过精神的充实同样能够收获美丽人生的这一观点。又比如试题二,“快”的方面可以分析中国要追求新和快的原因;“慢”的方面可以先分析“慢”的含义,然后分析“慢”的独特优势和体现的哲理以及意义和价值。这样从正面对坚持的观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即可实现有效论证。

3.对舍去的观点做反面分析并联系现实

在正面分析的基础上,紧接着还需要从反面分析,抓住矛盾的次要方面,从反面分析自己舍去的观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果坚持这部分观点可能带来的后果,等等。尤其要结合当下类似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从而实现论证的深刻性。请看下面的学生作品示例:

然而,过度看重物质和关注实在利益,让当下国人少了很多生活的乐趣,比如时常能听到“人们活得很累”的声音。姑且看看我们的教育吧,更重视物质与现实的利益,关注重要的学科却取消了很多有趣的课程;只关注物质与现实的利益,很多家庭教育中只有各种特长辅导班,孩子时刻处于痛苦和精神匮乏的学习中。为追求工业发展和更为充实的物质生活,我们的路更堵了,空气更臭了,水更浑浊了,即使还剩点鸟语花香也置若罔闻,即使还剩点繁华新草也视而不见。这些就是缺少浪漫主义情怀和审美追求带来的可怕后果!

示例紧扣当下国人由于过于注重物质生活追求和缺乏审美意识而导致的各种问题,对其进行了集中举例分析,通过对舍去的观点进行问题和后果的分析,从反方面深化了对所要坚持观点的论证,在批判性的分析中实现了深刻的论证。

猜你喜欢
火种观点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火种
点燃火种的地方
“三招”学会审题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观点
七分审题三分做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读,这些文字里深埋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