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颈部引流管固定装置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应用1)

2019-11-07 06:59
循证护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别针固定装置头颈部

头颈部肿瘤是人体第9大常见肿瘤,每年新确诊病例超过50万例[1]。外科手术治疗是头颈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2]。但由于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血管丰富[3],术后为避免术腔内积血、积液,常须在术腔留置1~4根颈部引流管,以促进伤口早期愈合,在这一背景下,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引流管通畅就成为头颈外科手术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4-6]。传统颈部引流管固定方法是利用别针将引流管固定在病人衣服上,一方面会因引流球重量影响,导致衣服受到明显牵拉,造成病人不适;另一方面也存在引流管反折、引流管不完全脱管、引流管完全脱管等引流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同时,护理人员倒引流液时须频繁松别针,移动引流管,拿取负压吸引球,操作过程耗时、费力,并易造成针刺伤[7]。鉴于此,研究者对传统颈部引流管固定方法进行改良,制作了新型颈部引流管固定装置,应用后病人满意度提高,引流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4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7年12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70例病人作为试验组。纳入标准:①全身麻醉下接受头颈部手术;②术后留有颈部引流管;③年龄≥18岁;④无认知功能障碍;⑤心、肝、肾功能基本正常;⑥病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病情危重,无法配合问卷调查者。对照组:男75例,女65例;年龄(49.39±14.55)岁;小学以下12例,小学48例,中学50例,大学及以上30例;伴有糖尿病者4例,伴有高血压者18例,伴有肝炎者2例,无头颈外病史者116例;140例病人共留置182根颈部引流管。试验组:男80例,女90例;年龄(47.42±13.06)岁;小学以下17例,小学57例,中学60例,大学及以上36例;伴有糖尿病者5例,伴有高血压者22例,伴有肝炎者3例,无头颈外病史者140例;170例病人共留置189根颈部引流管。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既往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即使用别针将颈部引流管固定于病服上。

1.2.2 试验组

使用自行设计的新型颈部引流管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制作方法:以宽1 cm、长1.2 m的扁带为载体,穿过长度为4 cm的带圈弹簧活扣的小圈,再穿过绳孔直径为4 mm的收缩扣两孔,将扁带两端连接后打成死结(见图1)。使用方法:将扁带悬挂在颈部,收缩扣置于胸前,引流管固定于带圈弹簧活扣上。

1—死结;2—扁带;3—收缩扣;4—带圈弹簧活扣

图1新型颈部引流管固定装置结构图

1.3 评价指标

①病人引流管固定满意度:引流管固定48 h后,向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满意度情况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4个等级。②颈部引流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记录对照组病人2016 年12月—2017年5月术后颈部引流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记录试验组病人2017年7月—2017年12月术后颈部引流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不良事件包括引流管反折、引流管不完全脱管、引流管完全脱管3类。③护理人员倒引流液时长:记录护理人员术后24 h为病人第1次倒引流液所需时长。所有护理人员均按《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中的更换引流袋流程进行统一培训[8],使用同一流程倒引流液,考核合格后才可执行该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引流管固定满意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引流管固定满意度比较 例

注:两组病人引流管固定满意度比较,Z=-3.091,P=0.002

2.2 两组病人颈部引流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颈部引流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注:两组病人颈部引流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χ2=5.241,P=0.022

2.3 两组护理人员倒引流液时长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人员倒引流液时长比较s

注:t=-2.437,P=0.015

3 讨论

3.1 新型颈部引流管固定装置可提高病人引流管固定满意度

应用新型颈部引流管固定装置后,引流管处于单独固定状态,更衣时病人不用担心引流管脱落,方便病人更衣;同时,新型颈部引流管固定装置可有效缓解引流球重力牵拉病服导致的不适感,病人不须用手托扶引流球,有利于解放病人双手,提高病人舒适度、满意度;此外,传统别针固定法在倒引流液时须松开别针,操作不便且易发生针刺伤,而新型颈部引流管固定装置可以有效预防针刺伤,保证医护人员和病人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3.2 新型颈部引流管固定装置可降低引流管相关不良事件

采用传统别针固定法后,病人更换衣服、护理人员倒引流液时须频繁松开别针拿取负压吸引球,其间容易增加引流管移位风险;同时,别针松脱亦可引起引流管移位,导致引流管不完全脱管,甚至完全脱管;此外,传统固定法将引流管固定于病服上,当病人处于坐位时,引流管堆积,易发生反折,导致无效引流。而应用新型颈部引流管固定装置后,引流管未固定在病服上,可减少引流管反折;护理人员在协助病人更衣或倒引流液时不需再大幅度移动引流管,可减少引流管移位风险;采用带圈弹簧活扣固定引流管,牢固、不易松脱,可有效降低引流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3.3 新型颈部引流管固定装置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应用新型颈部引流管固定装置后,护理人员倒引流时操作流程得以简化,省时、省力;病人更换衣物时无须卸下引流管,节约了操作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本研究显示:试验组倒引流液时间为(54.98±6.15)s,对照组为(57.08±8.51)s,说明应用新型颈部引流管固定装置后护理用时与传统固定方式相比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小结

颈部引流管在头颈部术后病人中较常见,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对促进病人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应用新型颈部引流管固定装置,有效提高了病人引流管固定满意度、颈部引流管固定安全性及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其原材料容易获得,制作方法简单,成本较低,容易更换、消毒,对临床引流管护理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别针固定装置头颈部
奶奶的礼物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穿过别针的筷子
旋转滑动式全程监控摄像机固定装置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古老的别针成了时尚界新宠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大型客车座椅固定装置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