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精讲与拓展的策略研究

2019-11-11 12:25韩迪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韩迪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都应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聚焦于教学策略助推课堂实践提升能力。有了明确的目标,我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了。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精讲与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113-01

本篇文章以画人物的几篇文章为例,运用“抓住细节,析文品情见人悟法”这一教学策略进行课堂实践。虽然我本次仅是针对人物类课文进行研究,但要“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以此带动其他类型文章的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动情朗读—渗透情感形成语感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要力求让这样一篇老课文产生新的价值,要厚重、饱满,从而体现核心素养的落实。《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主要应体现的是学生在文化背景下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一)必要的语文知识;(二)丰富的语言积累;(三)熟练的语言技能;(四)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深厚的文化素养;(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而这些就是我们课标中讲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本节课我设计,抓重点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细节描写,重点处理“救助车夫”一事,落实写作方法,这样做到一课一得,达到熟练语言技能,深厚文化素养的落实。这节课在读文、补充鲁迅资料的基础上逐步激发孩子的情感,让孩子走进人物,所以在写的时候就水到渠成了,抒发孩子个人的真情实感,这才是感情的真实流露。我就是想让孩子们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丰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真正体现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对鲁迅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走进鲁迅,产生敬仰之情,文化素养是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才能在知识、能力、情感上均有所获。

在朗读方面可以运用“情境朗读,升华情感”让这堂课中的朗读凸显出来,老师在学生抓到细节描写“扶、夹、半跪……”等系列连续性动词的同时,孩子们受到内心触动动情的朗读,才能真正让学生走入当时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境。这地读设计得直指中心,现在我还沉浸在孩子们那如诗如歌、如泣如诉的朗读中。学生在这样蕴意丰厚的动情朗读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学习经验、朗读经验、情感经验,老师帮助学生建立起了“语感”的模型。不光是落实了语文素养中“语感”的培养,学生在这节课中建立了同情贫苦大众的“同情心”,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克己为人”,接受了民族优秀文化的滋养。学生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养料,这正是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细节描写,落实一课一得

在每一课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很多,但是每一课中的所有知识点都要求学生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所以课标上的三维目标往往难以在课堂上达成。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把握重点,侧重一方,让学生一课有一得,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形成系统。在《渡河少年》一课,我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通过圈画出相关语句,抓住渡河少年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感受少年的倔强性格。同时我也注重了将学生的想法切实落实到学生的写作上,在最后的环节通过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渡河少年,写一写对老翁说的话,深层次的理解课文。

找准切入点,统领全文,通过对“切入”点的深入感悟,激活学生有价值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在有效的多元反应中求得共识,在重点指向的开掘中找到共性。这样的课虽不面面俱到,但是却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开拓了一个被文本浓缩了的精彩境界。在渡河少年这一课中,以“少年的倔强”作为切入点,所有的细节都是围绕倔强抓的,中心确立后,孩子们的发言也更加贴合主题了。

三、读写结合,丰富语言表达

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语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这种素养的形成需要經过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我在《渡河少年》一课也用到了读写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随着对文本的理解,情感的升华,学生们已经被渡河少年深深地打动和感染了,心中定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这时候,老师设计了一处练笔,让学生替少年写一封信,既让学生抒发了感受,又能锻炼了写作能力。在读写结合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有道是:“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之所以前面在朗读上下了那么多的功夫,就是为了给后续的写作做铺垫,把读写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落实核心素养,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明白写作就是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段,只要心中有所感,就要及时的记录下来,当写作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生命之中时,那么,他还会讨厌写作吗?还会冥思苦想憋作文吗?我想,不会的,他一定会爱上文字,用文字叩问心灵,用文字记录生活,然后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四、批注阅读,抓住细节描写体悟品质

怎样能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形成阅读个性,还节省课堂时间?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批注式阅读”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倔强的贝多芬》一课中我问到:“你觉得贝多芬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看出来的?结合词、句,进行批注。”学生在批注中抓住了“愤怒、高声、怒不可遏”等词语体会到了贝多芬的倔强。从“沉静幽雅的旋律在大厅里回荡……”这一段感受到了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技艺的高超。学生们在批注中圈点勾画,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批注式阅读的策略我也同样用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请学生根据文本的重点段落“救助车夫”这件事,开展个性化的批注阅读,抓细节描写,感受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他人想得多。学生是在多读,多思基础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这既是一种阅读鉴赏,也是一种智慧的启迪。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评,有意而注,有感而发,有得而写,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逐步提高了学生理解,感悟,欣赏评价的能力,有效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最后落到笔上的是丰富的情感,独到的感悟,真情的流露。批注阅读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精讲策略中的一种,它在此类文章中还是起到体悟人物品质,从而落实“道德修养”这一人文素养的作用。

本文总结梳理了把核心素养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用策略。我们普通语文教师力求通过此项主题的研修让学科核心素养根植于课堂,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我们一直在研究的路上……

参考文献

[1]吴昕宇.核心素养大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2).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