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疗联合巴氯芬治疗脊髓损伤后中重度肌痉挛早期疗效观察

2019-11-14 07:56郭艳萍周学梅王岩松
关键词:水疗肌张力痉挛

郭艳萍 周学梅 王岩松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外力或疾病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脊髓结构、功能的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各种运动、感觉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发生异常变化[1]。肌痉挛(muscle spasticity,MS)是SCI 后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率为12%~37%,对于慢性SCI 患者,发生率高达65%~78%;全部颈髓损伤患者、75%胸髓损伤患者和近60%腰髓损伤患者可发生MS,其中有30%属于严重痉挛,常发生于SCI 后数周[2-4]。适度的MS 可延缓SCI 患者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的发生,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会,有利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但严重MS 则可导致患者肢体疼痛、关节挛缩畸形,并增加异位骨化和骨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康复锻炼[5,6]。目前研究较多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中医治疗、药物治疗、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神经阻滞疗法、手术治疗等,但是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缓解MS[7-11]。水疗是指利用水的理化性质作用于人体以调节身心功能障碍的疗法,主要包括浸浴式和非浸浴式[1]。现阶段关于应用水疗治疗SCI 后MS 的临床相关研究较少,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观察水疗联合巴氯芬治疗SCI 后中重度MS 的早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苏州瑞盛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自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收治的90 例SCI 中、重度MS患者,经MRI 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定标准确诊[12]。其中男性66 例,女性24 例,发病年龄为19~73 岁,病程1 个月~3 年,平均5 个月;颈髓损伤22 例,胸髓损伤20 例,腰髓损伤27 例,T12~L1 损伤21 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6 例,坠落伤25 例,重物砸伤23例,挤压伤16 例。所有患者均无癫痫及精神病等病史,入院查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尿、粪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将患者用统计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水疗组及药物组,每组30 例。3 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受伤原因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3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Mean±SD)

二、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定标准,病情稳定[12];(2)双下肢痉挛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分级2 级以上[13];(3)无颅脑损伤;(4)无严重认知障碍;(5)无严重的心肺疾病;(6)无进行水疗禁忌证(如皮肤病、伤口等);(7)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损伤部位在圆锥或马尾者;(2)严重沟通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或视觉障碍者,无法配合完成检查、评定及训练者;(3)排除脑卒中、腰腿痛等其他可并发痉挛的疾病患者;(4)因寒冷、精神紧张、疼痛等导致痉挛患者;(5)具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等;(6)有精神病、癫痫病史者;(7)有水疗其他禁忌证者。

三、治疗方法

药物组:给予巴氯芬5 mg,3 次/d,口服,间隔时间3~7 d 增加一次剂量,每次增加5 mg,至痉挛明显减轻到不影响日常康复训练为维持剂量,最大剂量为120 mg/d。水疗组:采用HY-8110 型水中蝶型浴槽(北京海德润康有限公司)进行水中浸浴治疗,室温26℃~28℃,水温35℃~37℃,使用天轨升降转移装置将患者转移入水槽,水位浸没胸廓,总治疗时间为20 min;开始实施单一气泡涡流浸泡浴5 min,然后由水疗师进行10 min 的大腿内收肌群、腘绳肌以及跟腱的牵伸治疗,最后让患者平卧水槽行气泡涡流浴5 min,整个治疗过程中水温保持不变;1 次/d,20 min/次,30 d 为1 个疗程,共3 个疗程。观察组:药物治疗联合水疗治疗,两者治疗方案均同上。3 组同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训练、牵张训练、站立训练等。

四、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国际通用的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评定患者的MS 情况[13]。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中:(1)0 级(1 分):无肌张力增高;(2)Ⅰ级(2 分):肌张力轻度增高,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 之末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的卡住和释放;(3)Ⅰ+级(3 分):肌张力轻度增高,被动屈伸时,在ROM 后50%的范围内出现突然的卡住,然后在ROM 后50%的范围内始终呈现一定的阻力;(4)Ⅱ级(4 分):肌张力增高较明显,通过ROM 的大部分时阻力均较明显增加,但肢体尚易于屈伸;(5)Ⅲ级(5 分):肌张力明显增高,被动活动困难;(6)Ⅳ级(6 分):僵直,受累部分不能屈伸。疗效评定:显效为肌张力减轻两个级别以上;有效为肌张力减轻一个级别;无效为肌张力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之和除以总例数。同时观察药物组和观察组的药物用量、药物不良反应及血压变化,2、4、8、12 周定期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

五、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轶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3 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86.7%,水疗组是56.7%,药物组是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3 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二、3 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 评分比较

治疗前3 组患者改良Ashworth 评分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组患者改良Ashworth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药物组和水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和水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信息见图1。

图1 3 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 评分比较

三、观察组和药物组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及血压观察

观察组巴氯芬每日平均用量为75 mg,而药物组平均用量为100 mg。服药后观察组出现嗜睡1例、乏力2 例、恶心1 例,未出现精神错乱、癫痫及低血压;药物组嗜睡3 例、乏力4 例、恶心4 例、精神错乱1 例,也未出现癫痫及低血压。2 组患者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及心电图未见异常,定期监测血压未见异常。

讨论

MS 是SCI 后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症候群,是一种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功能障碍。SCI 后MS 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现象,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SCI 引起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使中枢神经系统失去对脊髓反射弧的控制,抑制中间神经元活动降低,中枢抑制作用减少,从而产生痉挛[14]。正因为发病机制不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对于SCI 后MS,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完全缓解痉挛。在众多治疗方法中,单一的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疗程长、起效慢、效果不佳。药物种类虽然较多,但没有能彻底缓解或根治的药物,还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多等不足,患者往往因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而效果比较明显的如A 型肉毒毒素,其价格昂贵,难以在临床广泛推广。还有神经阻滞法,主要是通过鞘内注射神经阻滞药物,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是巴氯芬。鞘内注射巴氯芬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然而部分患者无法忍受鞘内注射的痛苦,同时鞘内注射巴氯芬可存在戒断综合征,这些成为了其临床治疗的弊端[15]。外科手术治疗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在MS 不能通过以上任何一种方法得到很好的缓解时选择,而大部分患者均不能接受。国内有学者研究发明一种神经再生复合剂(N6),可用于SCI 后MS,但仅局限于动物实验[16]。国内外学者也有研究通过脐血干细胞治疗SCI,因其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未推广于临床[17,18]。目前尚难以找到一种效果满意而不良反应较小的治疗方法。综合近年国内外研究发现,抗痉挛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SCI 后MS 的主要手段[19]。

巴氯芬主要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γ-氨基丁酸β 受体,干扰兴奋型递质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释放,抑制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使肌张力降低,是国内外首选的抗痉挛药[20,21]。临床观察中,对于中、重度MS 患者口服剂量达到最大量100~120 mg,仍不能控制MS,并且出现诸多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治疗过程中必须减少巴氯芬的用量或停用,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联合治疗减少了药物用量,减低药物不良反应,能使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治疗后观察组和药物组患者治疗期间复查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及心电图未见异常,未出现癫痫发作,定期监测血压未见异常,说明患者服用巴氯芬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长期服药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安全可靠。

医疗水疗,也称“水中康复”,利用水的理化性质作用于人体,针对患者的病损和功能障碍,有专业治疗师使用特殊设施、设备进行康复训练的治疗技术。水具有浮力、压力及运动时的阻力等物理特性,同时作用于人体产生综合效应。丁葆丽等[22]认为,水疗对促进SCI 患者运动、心理、情绪等方面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全身浸浴时,气泡加涡流的按摩作用可刺激神经末梢,改善血液循环,促使患者肌肉松弛。在水中轻柔、有节律的缓慢运动,可使痉挛的肌肉松弛,减轻痉挛和疼痛,增加无痛的活动范围,改善平衡性和协调性[6]。水的温度可影响肌纤维的活动,使肌梭对牵拉的敏感性下降,因而经温度感受器触发的反射降低,暂时缓解MS,同时也有利于改善下肢关节的活动度[23]。在“脊髓损伤水疗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中也提及水疗法有助于改善SCI 患者的MS 和疼痛[1]。崔尧等[24]认为,通过游泳、水球、潜水灯带有竞技色彩的水中运动方式有助于提高SCI 患者的残存肌力、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短时缓解肌肉紧张度,扩大关节活动度,减轻机体不适症状。但因水疗治疗后MS 改善持续时间短,临床需要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本研究结论也证实这一观点。

在治疗过程中笔者还观察到病程越长,治疗效果越不满意,3 组无效病例病程均超过半年以上,说明治疗效果与病程长短相关。另外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评分为6 级的治疗均无效。

综上所述,巴氯芬联合水疗治疗SCI 后MS 有一定效果,可以提高SCI 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目前还没有一种能有效完全控制SCI 后MS的方法,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的探讨。

猜你喜欢
水疗肌张力痉挛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水疗在美国日渐流行
魁北克Strøm Nordic水疗中心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厦门朗豪酒店「川」水疗中心获最佳酒店水疗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