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次合作研讨活动的反思

2019-11-18 01:58张启云
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合作

张启云

【摘要】学生合作素养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合作力”。教师的合作力应在合作实践活动中习得。教师的合作研讨若要取得实效,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加以制度保障,要有明确的共同达成目标保证合作的合力,要有规范的合作流程指导合作进程,要有清晰的合作策略解决合作中的问题。

【关键词】合作   合作流程   合作策略

在教育教学中,一提到“合作”,大家更多想到的是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确,合作对于学生是很重要的素养,但这一素养首先来源于教师的培养,我更想谈的是关于教师“合作力”的提升。

“合”字甲骨文形似器皿,上一笔如“盖”,下一笔似“底”,《尔雅》里释为“对合”之意。在合作中,我认为从在团队里发挥的作用来说,每个成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从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来说,要“融合”一体;从完成团队共同任务来说,如同身体的所有部位,心、脑、眼、耳、身、意同时发力,完美“配合”,才为合作。

对于合作研讨,想达到这种效果是非常难的,主要原因是缺少长期的、规范的实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只有在合作中才能习得合作能力。教师的合作研讨若要取得实效,必须要有一个管理机制进行制度保障,要有明确的共同达成目标,要有规范的合作流程,要有清晰的合作策略,只有这样,合作研讨才会真正发生。

合作是互助,不是倚赖

合作需要每一位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作用,但在执行中,成员总是认为主持者应该承担主要任务与职责,倚赖思想根深蒂固,合作不易。

记得那是一次每学期例行的校本教研活动,不同的是,此次的研讨活动形式同以往有所不同,要求各个教研组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开展组内的自主研讨,合作设计出《恐龙》一课的教学设计,并且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现将本组第一次研讨主要内容记录如下:

成员基本情况:

“我”(组长): 教龄11年,小教一级,区学科优秀教师。

赵老师(组员):教龄21年,小教一级,常年任教中高年级语文。

小孙  (组员):教龄5年,初级。

小周  (组员):教龄4年,初级。

研讨主要内容:

首先我把学校此次的教研任务向组内的各位教师进行了传达。

赵老师:组长,你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又是教研组组长,你就代表我们组上就是了。

两位年轻的教师听后,均表示赞同。

对于上述情况,大家应该非常熟悉,教师们会把研讨当作行政任务,有人来交差就好,非常正常。我一看,组里老的老,小的小,的确只有我最合适。

合作是流程引路,策略护航

在学校第一次的研讨情况调度会上,我如实地讲述了我们组的研讨情况,其余各组的情况也大致相同。但有上课任务的教师提出了质疑,这样怎么能体现出合作?

行政及时跟进,进行策略调整。学校管理部门立刻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立即调整管理策略,明确了这是一次教学主题研讨,既对科普类课文中说明方法教学流程进行深度研讨,同时又是一次团队合作力的培训,通过三项举措对研讨进行过程监控管理,同时邀请专家对一个小组进行一次随机观察指导与评价。

一、明确具体任务:

1.完成合作研讨分工表、研讨记录反思单、研讨自我评价单。

2.每位教师在每次研讨前完成导研单。

3.在每位组员独立完成《恐龙》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经过研讨,形成共同的教学设计。

研讨合作分工表

[角色

分工 主持 记录 观察员 资料信息员 教学

展示 主要

任务 组织协调研讨所有工作 记录整理研讨内容 1.观察小组成员发言参与度

2.记录讨论主要的焦点问题,发起深度探讨 1.收集提供相关资料信息

2.收缴、整理本组成员所有的研讨资料 课堂教学展示 承担人员 ]

研讨记录反思单

时间:                    记录人:

[项目 主要探讨问题 难点问题 难点解决策略 自我反思 发言内容 ]

研讨评价单

[一级 沟通 协作配合 结果呈现 二级 参与

意识 沟通

技巧 沟通

效果 角色

认同 任务

服从 配合

默契 材料完成 教学

效果 自我

评价 A B C ]

二、规范合作流程:

1.主持人在成员导研单完成情况基础上提炼此次研讨的主题。

2.小组成员就自己导研单内容讲述教学操作要点。

3.成员交流后,观察员小结主要观点。

4.主持人就共同的难点问题进行梳理,组织共议解决策略,并且布置下次研讨的任务。

5.小组成员进行自评和他评。

三、制定评价细则:

实施捆绑式评价,即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所有研讨任务,获得教研组总分第一的小组组员每人同时获得校本教研课一等奖证书,纳入年终绩效奖励。

合作是重点同解,各有小异

在第一次研讨反馈调整之后,第二次研讨会上,每一位教师都就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说课。以下是讨论环节:

小周:我觉得张老师在带领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恐龙外形特点后,安排了学生对“异齿龙”的图片进行观察,并提供相应资料,设计了一个仿写习作训练,既自然流畅,又学以致用,训练意识强。

小孙:赵老师的朗读訓练设计中,教授孩子语气、语速和语音的技能传授与训练,让我受益匪浅,这是我教学的薄弱点,今天我觉得启发很大……

赵老师:是的,我正想就这一点同你交换意见呢。我觉得小孙虽然年轻,但是重点抓得准,训练也很实......

我:大家各有可借鉴之处,每次研讨时间有限,咱们应围绕主要任务展开研讨。

以上记述可以发现研讨中的通病,各有各的话题,彼此之间话题内容几乎没有多少关联度,更像随意地漫谈,说到哪里是哪里,互相之间欣赏多,质疑少,哪里有“研”的内涵?此次研讨的主题非常明確,即“探讨本学段科普类课文中说明方法的教学难点突破”。这种情况下,需要研讨的主持者具备良好的掌控能力、清晰的研讨目标达成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我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给大家提出更为具体的第三次导研单任务:以课文第二自然段为重点,突破关于传授说明方法的教学设计。

第三次研讨会,我们重点讨论第二自然段这一教学难点部分。在这个段落里,作者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对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奇特的外形进行了重点描述,生动凸显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但是如何使学生更为直观、确切地了解雷龙身体的重量和梁龙身体的长度,体会作比较和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准确性和直观具体性,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难点。

赵老师:我提议我们就用一个PPT来呈现。图片上显示雷龙和六头大象分别在一架天平的两端,中间用上“=”注明,用图片来直观展示一头雷龙等于六头大象的体重。

小孙:我有个疑问。这只是从图片上表示出来它们的体重一样,但是其实无论是雷龙还是六头大象,孩子对于它们的体重都缺少概念。他们对一头大象有多重都不是很熟悉,更别提六头大象了。我们能不能在图片六头大象的后面再按体重换算成小学生的人数,虽然仍是个模糊的概念,但是贴近了孩子的生活。

我:好,小孙的提议进一步完善了这个教学设计。

小周:是啊,用自己熟悉的同学体重做进一步比较,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我:我建议计算雷龙体重的这个环节,我们邀请数学老师共同参与到这个教学当中来。

赵老师:很好,我同意。这一设计体现出了学科之间的融合性,同时打破了知识之间的壁垒,让孩子们明白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是一种事物不同的面而已。真是合作力量大!

大家都赞同这一环节设计。在最后的课堂教学呈现时,效果非常好,的确一下子就拉近了孩子、大象、雷龙的距离。在这个研讨的环节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参与者把话题明确在一个点上的时候,教师之间讨论的内容形成了串联,循着一个点去生发研讨,解决问题的效度自然就提升了。根据这个原则,我们依靠教师同伴,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教学难题。

三次研讨,从倚赖到自主,从自主“松散式”到“集约型”,机制来保障,专家来引领,吸取每位组员的思维财富,我们的沟通越来越顺畅,气氛越来越融洽、愉悦,教学设计日趋完善,“恐龙”在孩子们脑海中日渐鲜活。我们感到研讨文化在静悄悄萌发。

参考文献:

[1]马玉宾. 实践中的教师合作文化[M]. 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 , 2014.

[2]徐延龙. 学校教师合作的支持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09):87-89.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科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合作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中越陆地边境(广西段)管控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