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2019-11-26 12:55徐玲玲
小学生 2019年9期
关键词:理念目标内容

⦿徐玲玲

新课改大力的倡导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真正的展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其收获更多。因此,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应致力于生本理念的渗透,借此来展现学科价值,为学生的全面发现贡献力量。基于此,本文将对该理念的渗透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一、明确教学目标,实现以生为本

在传统模式下的体育教学当中,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任务,师生间严重的缺少在此方面的沟通,继而使教学目标设定的方向性、针对性、导向性等有所减弱。在这样的目标设定下,教师会在上课时就宣布本节课的目标和任务,学生才知道本节课要学习、锻炼什么,很难真正的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目标。因此,在现代化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改善这一现状,应摒弃自身的传统思想,可以由师生共同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设定,促使生本教育的实现,使得学生获取到平衡心理,真正的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

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确立好以生为本的教学目标。首先,在课前,教师就应充分的秉持着生本理念,可以和学生们共同的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正确、全面的了解,并充分的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等,明确好教与学的双重目标;其次,在设定学习目标时,教师也应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比如学习内容是否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参与到活动内容中学生会得到哪些方面的提升、目标的制定能否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等,保障目标设定的适用性;再次,在课前,教师也可以以询问的方式,来观察学生对该目标设定的接受程度、满意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大化的保障学生的参与性,将其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最大化的展现出来;最后,在确定完目标之后,如设定内容为“长跑”、“快速跑”等,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在课堂中预留出适当的空间让学生展示,进一步的丰富其的学习体验,将生本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

二、注重兴趣培养,实现以生为本

在当前小学生的体育教材中,多多少少与小学生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略有不符,比如很多内容具有着较强的重复性,是多次出现的,个别内容存在着较强的竞技性,专业要求比较高,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技术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大大的减少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学之无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在以生为本理念的导向下,教师也可以促使教材内容的整合,可以根据小学生现阶段的真实情况,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整合等,并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促使以生为本得到真正的实现,使得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深刻的感知到体育锻炼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铅球”这一运动项目中,大部分的教材都会为学生介绍跪跳起等技巧,使得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比较困难,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开展一些“投掷”的小训练,并适当的引入一些比赛机制,在学生的参与中找寻到适当的时机讲解一些简单的技巧,使得学生取得胜利。在这样的模式下,既让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也帮助学生掌握了相关技巧,比传统生硬式、单一式的教学模式来的有趣、有效得多。

另外,学校在此方面,也可以举行一些趣味化的运动活动。比如,可以尝试着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必修”和“选修”这两个板块,其中必修中包含一些基础的素质训练,比如弹跳项目、柔韧性、耐力训练、速度训练等,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并完成的;而选修内容则要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其中适当的融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球类、形体训练、武术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其中,真正的促使学生的特长、个性全面发展,将以生为本的理念真正的落到实处。

三、注重学生差异,实现以生为本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当中,常常是教师怎样讲、学生就要怎样学,教师在课堂中所占据的主导性过强,并且采用的教学手段、形式过于统一,常常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对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师也应积极的改善这一现状,并对学生间的差异性予以尊重,促使生本教育的实现。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应先对学生现阶段的兴趣爱好、基本水平、体育技能有所了解,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提供依据;而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前者作为标准,来对学生进行高、中、低的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内容、方法等,以此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其的主体性真正的展现出来。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小学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中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得生本教育得以实现,也能深化学生的锻炼体验,使其深刻的感知到体育锻炼的魅力和重要性等,这对于小学生的快乐成长和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在这其中,教师也应运用正确的渗透方法,以此来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助力。

猜你喜欢
理念目标内容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主要内容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