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2019-11-29 08:49于国良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土家族湘西

【摘要】湘西土家族民歌优美动听,本身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促使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对于传统民族音乐的关注明显下降,尤其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湘西土家族民歌造成较大的冲击,导致民歌的传统元素不断流失。现阶段,土家族民歌娱乐色彩过于浓厚,失去了原有的精气神。鉴于此,本文在分析湘西土家族民歌文化价值的同时,提出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希望能为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传承与发展湘西土家族民歌的重要意义

湘西土家族民歌是天然未经雕琢的天籁之音,从音乐本身蕴含的价值来看,传承与发展湘西土家族民歌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续接历史,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湘西土家族民歌历史悠久,有不少经典作品,比如《摆手歌》《丧歌》《哭嫁歌》等,作品本身更是土家族人智慧的体现;其次,湘西土家族民歌独特的艺术文化特征,不仅丰富了艺术领域的艺术形式,其本身本真、个性的艺术形式对于土家族人抒发内心情感有着重要意义;其三,湘西土家族民歌与当地宗教、习俗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且发展历史由来已久,传承与发展湘西土家族民歌对研究宗教、民族、民俗以及地方音乐史的发展都能提供一定的便利。湘西土家族民歌蕴含着土家族精炼的文化信息,是多代土家族人智慧体现,是本土文明延续的重要因素。如今,湘西土家族民歌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有诸多重要意义,现当代音乐工作者更应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深入挖掘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与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因素,探寻解决的办法,助力民族文化传承。

二、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现状

(一)传承群体语境消失

民族文化的傳承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传承语境之上,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其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以及传承群体的习俗、信仰甚至是地理环境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日益突出,使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的文化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尤其是祭祀歌曲等与信仰相关艺术作品难以传承,甚至是濒临消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湘西土家族人的生活与外界的联系日益频繁,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日益凸显,已经逐渐渗透到土家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以来,湘西土家族民歌与土家族人生活息息相关,但随着外来文化影响的加深,土家族人对湘西土家族民歌的应用频率逐渐减少,湘西土家族民歌逐渐远离土家族人的生活。长此以往,传承群体语境逐渐消失,湘西土家族民歌必然面临失传的境地。

(二)传承发展过程中丧失其本真性

从民俗学层面来讲,“本真性”也即搜集与复原民间文化活动,更为通俗地说,也即保护原生态的历史原物及与其相关的历史信息。近些年来,外来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对传统民俗造成巨大的冲击,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美观念也开始出现变化,原有的民族音乐也因此逐渐变异,甚至失去其原有的“本真性”。以土家族的《哭嫁歌》为例,这种歌曲原本与土家族独有的婚嫁风俗有着密切联系,每当土家族的女性出嫁之时,都会在娘家哭嫁,而这首歌最大的作用在于使整个婚婚姻趋于圆满。哭嫁歌表达了土家族姑娘内心复杂的情感,极其感人。笔者虽然也在当地听到了哭嫁歌,但是歌曲的味道已经与过去截然不同:婚嫁现场完全是模拟的,穿着土家族服饰的年轻姑娘按照固定的程式表演,完全丧失了《哭嫁歌》本身发自内心的淳朴情感,而是将传承多年的民俗转变为取悦游人的工具,成为当地民俗旅游的卖点。这种传播不仅完全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而且脱离了其产生的环境及群体,也就完全丧失了自身的“本真性”。

(三)民俗生活观念改变传承难以为继

大多数湘西土家族民歌都来源于传统民俗,或者是祭祖拜神活动,原本主要用于祭祖求福,而并非娱乐。在举办上述民俗仪式时,人们通常会运用大量的音乐及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使得村民的观念习俗也开始发生变化,导致民歌的传承遭遇阻碍:

其一,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对于传统民俗的信仰不断被削弱;对民俗文化的认同程度也在不断下降,甚至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民俗根本视若无睹,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很多年轻人认为传统民族文化无法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因此更热衷于追求新的外来文化。

其二,土家族民歌需要用土家语演唱,但是懂得土家语的人越来越少,许多年轻人甚至根本听不懂土家语。由于使用的人数急剧锐减,导致年轻人不再热爱本民族艺术。

其三,传承的方式太过守旧,缺少变化,土家语无法形成文字,只能通过口口相传,再加上当地固有的传承习俗,对民歌传承带来困难。

其四,土家族生活的地区经济水平并不发达,当地的村民受教育水平较低,很难认识到民俗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

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贴近现代文明,大部分村民已经习惯用汉语进行交流,现代化农业完全取代原生态的农业生产活动,原本的歌舞祭祀文化也开始被流行音乐文化所取代,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传统民族音乐的本能和自觉正日益消失。传统的口口相传的方式明显无法满足快速的教学需求,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

民俗文化传承本身离不开社会实践,土家族民歌传承若想摆脱当前的困境,就必须转变过去的观念,在认真做好与民歌传承相关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根据实际的需求,尽可能地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从而不断拓宽传统民族音乐的应用空间。

三、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一)取其精华创新其表现形式

在确保不损害土家族民歌原生态的基础上,针对时代发展需求,更新其理念,使其展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土家族民歌和其他音乐也有共同之处,可以通过节奏及唱法的创新来展现时代性。所以,在对作品进行创新时,可以尝试运用通俗的方法,比如在节奏方面采用通俗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使其展现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土家族民歌的演唱形式也应当在确保其原有特色的同时,尝试性地融入通俗的唱法,比如可以尝试性地添加重唱元素或者说唱元素,对土家族民歌的演绎形式进行创新,进而获得更多受众的喜爱。此外,还要注意适当融合其他民族民俗歌曲的特色,通过积极的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确保湘西土家族民歌更加多样化。

(二)坚持对现有传承人的支持和保护

音乐的活力源于其生存的独特环境,如果音乐失去其原本依存的环境,其生命力也会随之削弱。所以,对民间音乐传承而言,传承人极其重要,鉴于此,必须为传承者提供充分的支持与保障,不断完善相关的机制,确保传承逐步制度化。首先,必须做好认定传承人的相关工作,进一步扩大传承人的队伍,给予其相应的奖励,让世人理解他们的工作,认识到他们工作的价值;其次,建立专门的保障机制,确保传承人的基本生活;第三,支持传承人将自己的技艺教授给年轻一代,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传承者,为民族音乐传承贡献力量。

(三)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

首先,要尽可能抢救抢修传统文化。加强对民族特色建筑及基础设施的保护,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着手,进行统一的规制和管理;其次,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做好静态与动态两方面的保护工作,从不同角度挖掘与整理民族音樂的资料,从文字、乐谱以及音像等三个方面同时着手,采用走访调查、文字搜集、乐谱记录以及原声录音等方式,更加合理、科学地保存民族音乐。此外,还可以结合当地旅游景点开发的需求,鼓励更多群众积极参与,打造土家族音乐艺术品牌,充分发挥土家族民乐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从而推动当地文化特色产业的发展。

(四)坚持民族特色元素保持本真性

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很多民间艺术在经过包装之后再次进入市场,使得传统音乐失去了原有的精气神,鉴于此,要想更好地传承土家族民乐,最佳的途径就是充分尊重其原有特色,然后再不断改进,使其符合时代变化及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积极保护土家族民乐的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当地群众的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确保其逐渐社会化,使土家族的民俗文化重新焕发活力。传承民族音乐不仅需要无数专业工作者的参与和支持,还需要广大群众一起努力。唯有如此,中国民族音乐才能与时俱进,真正登上国际舞台。

(五)利用校园实现民歌传承的全民化

通过校园教育来实现民俗文化传承。在民俗文化研究方面,高校有着极大的优势,整合各个高校的优质资源,建立专业的研究中心,将土家族民歌传承纳入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确保民族文化得以长期发展的有效策略。(1)将土家语教育作为基础。要想有效开展土家族民歌教育,就必须先做好土家语教育,在开展土家语教育的基础之上,使土家族民歌得以代代传承;(2)通过传授土家族民歌进行传承。只有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才能确保土家族民歌的保护工作逐步落到实处;(3)充分利用科研基地的优势资源。通过整合各个高校的资源,建立专门的研究中心,从理论上系统性地研究如何传承与发展土家族民歌,才能确保民族文化得以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璨.土家族民歌的发展及其艺术特征探析[D].中南民族大学,2009.

[2]胡远慧.湘西保靖县苗族民歌调查研究[J].北方音乐,2012.

作者简介:于国良,男,汉族,黑龙江,硕士,讲师,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项目“‘非遗保护视野下湘西民歌传承人群体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SX062)。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土家族湘西
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Dancing for theDead
一桥飞架
土家族情歌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土家风情惹人醉
小天使研学旅行之湘西助学夏令营(下)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