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不走寻常的“游果蛋”

2019-12-20 01:58谢青夏通讯员赵桄陈飞旭
农家之友 2019年9期
关键词:黑皮火龙果基地

本刊记者 谢青夏 通讯员 赵桄 陈飞旭

边城龙州,有很多头衔,既是红八军故乡,又是中国天琴艺术之乡、中国长寿之乡。

近年来,为了做好产业扶贫,龙州精心打造了旅游、火龙果、青皮鸭蛋三张产业名片,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游:樱花谷·体验型旅游

“没想到樱花谷真的那么漂亮,真是不虚此行。”近日,在龙州县逐卜乡逐卜村板弄屯樱花谷景区,记者遇到来自宁明的游客卢先生一家,他们慕名而来,尽情而归。

穿过一片静谧的竹林,映入眼帘的是三面环山下的一个巨大的湖泊,一条数百米长的水上木桥,从湖心穿过,桥两边清幽幽的湖水倒影着长相各异的山峦,让你恍如置身仙境。这里春赏樱、夏品荷、秋摘果、冬骑马。一年四季都有非常好玩的节目。

樱花谷特有的鱼。

樱花谷景区距离龙州县城45公里,距离大新德天瀑布55公里,比邻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花山至德天旅游中心路线,交通便利。景区2016年7月开工建设,先后已投入建设资金1360万元,建有水上情人桥、樱花林、桃花林、紫藤花隧道以及卡丁车速跑、游泳池、冲浪池、儿童水上乐园、彩虹滑梯、玻璃滑道等观赏游乐设施,还配套有餐厅、旅游商店、烧烤区和民宿等休闲娱乐场所。

景区自开门迎客以来,游客络绎不绝,2018年接待游客7.5万人次以上,有时候一天营业额可达20万元以上。

樱花谷乡村旅游区通过吸收贫困户入股,年底以红利的方式进行分红增加收入,已经有330户贫困户以扶贫产业奖补资金入股,入股金额121.6万元,2017年底分红3.7万元,2018年底分红11.6万元。2018年以来接待游客达11万多人次,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000多人,樱花谷乡村旅游区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有力推进了全乡甚至全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为什么一个乡村旅游景区,能取得如此成绩呢?

熟悉的人都知道,除了政府的扶持,还因为有致富带头人张立荣。

“我退伍回来几年,都因为太穷,娶不上媳妇。”1960年出生的张立荣,1977年入伍,4年后退役回家。年幼丧父的他,作为家中老大,一直肩负着照顾弟弟妹妹和母亲的责任。因此立志要依靠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发家致富。

退伍在家的张立荣除了下地干活,就是去书店买各种技术书籍看,然后再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由此掌握了比较丰富的技术,1991年,被聘为乡政府技术员,开始推广杂交水稻。使到该村的水稻产量由原来的150~200公斤1亩升到300~450公斤1亩,且省工、省力、省成本。

1999年,张立荣担任龙州县逐卜乡逐卜村党支部书记。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贫困的山村。全村13个屯520户,2600多人,人均年收入只有800元。且作为经济产业支柱的糖料蔗,亩产量竟不足3.5吨,种下的甘蔗95%属淘汰、劣质的品种。后来他采取先赊账种收蔗后入厂扣款的办法,购进高产高糖的新品种“新台糖22号”给各农户种植。又在村里办培训班,请县、乡的甘蔗技术员和专家到村里给蔗农传授种植管理技术。到了2007年,全村种植“新台糖22号”达375公顷,长势喜人,糖料蔗亩产增加到4.5吨,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1035元增加到2007年的3400元,张立荣全家人均纯收入超6000元。全村人皆大欢喜,人人笑逐颜开。

此外,龙州人喜欢吃黑皮果蔗,平时都是每家每户种1~2分地。1999年,张立荣遇到湖南的客商来龙州收购黑皮果蔗,而且说有多少就收多少,张立荣当时半信半疑,对方说,你不信,就跟着我们去湖南 看看吧。因此,张立荣就找了辆货车拉了车黑皮果蔗到了湖南怀化,没想到一车黑皮果蔗除去运费和本钱,还净赚2000块。张立荣当时整晚捏着2000块钱,兴奋得睡不着!

龙州黑皮果蔗。

2002年,张立荣在村里推广黑皮果蔗种植,当年全村就有500亩水田改种上了黑皮果蔗。局面打开后,张立荣组织党员带头科学种植,合理施肥,加强管理,采用薄膜覆盖栽培和紫外线灯诱杀害虫。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的黑皮果蔗的亩产量逐年增加,从开始种植时的6吨增到2006年的8吨。光这一项,村民种黑皮果蔗1亩地就能收入1万元。

2006年8月,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指导下,张立荣在自家的30平方米的厅堂摆放了23套课桌椅,办起“农家课堂”,请专业人员前来授课,并播放科技视频,传授黑皮果蔗科学种植管理技术,为蔗农解难答疑。他分别在自家的承包地和大新县堪圩乡投资30万元创建了果蔗标准化生产基地,让蔗农到基地现场参观、实地操作,并要求每个党员定期到“农家课堂”参加学习,掌握1~2样致富技术,以技术结对帮扶的形式,带动蔗农加以推广。此外,还培训了一批果蔗种植骨干,辐射带动全乡、全县甚至邻县果蔗产业发展。据统计,2006~2007年两年“农家课堂”办了12期,接受培训的蔗农有370人次,黑皮果蔗的产量也逐年增加。如今,蔗农热切地称“农家课堂”为“致富殿堂”“致富贴心屋”。

龙州桃花谷精美的竹子民宿一角。

张立荣说用来加工民宿的竹子都是到外地统一订购的。

龙州标志——天琴。

甘蔗增产了,销售的问题随之而来,一到收获季节,蔗农们抢着出售果蔗,卖不出好价钱,影响蔗农的种植积极性。怎么办?

后来,张立荣通过在网上学习,请专家指导以及向别人取经,终于找到“秋植黑皮果蔗”的办法。就是把正常种植时间提前三个月,在上年秋季种植,使果蔗在下一年的中秋节前上市,卖上好价钱。解决了产销矛盾后,张立荣又在拓宽市场做文章。他带领党员干部远赴湖南、湖北、河南、重庆、北京等区外市场,为开拓销售不辞辛苦地奔波劳碌。经过不懈的努力,逐卜村的黑皮果蔗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仅果蔗一项,就使全村人均纯增收1600元,并且在逐卜村的示范带动下,逐卜乡全乡的黑皮果蔗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2003年,张立荣当选为崇左市人大代表。有一年去台湾参观学习,看到了名声远扬的蝴蝶泉后,心情非常的复杂,因为自己村里就有个三面环山、怪石嶙峋、风景优美的湖,但是那么好的环境却被人拿来养猪。如果利用这里的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游的风景区,那该多好呀。

从此,想做乡村游的想法就在张立荣心底里生根发芽。一直到2016年,张立荣终于付诸行动。他想既然是乡村游,就应该按照乡村的做法去做,不要钢筋水泥。因此才有了现在古朴、纯美的竹子民宿,以及亲自修建的湖上木桥。

“我们餐厅招待客人吃的除了猪肉外,其它的鸡、鸭、鱼、米、青菜全部产自村里。比如我们的鸭都要求要养到4个月以上,翅膀羽毛丰满才收购,鸡要养足8个月的,很多客人说,长那么大没吃过那么好吃的鸡、鸭,因此很多客人为了吃我们的鸡和鸭,念念不忘的经常过来。”张立荣说,村民深深知道,只有旅游搞好了,生活才会越来越好,因此大家都不会偷工减料,因此不管是种植的蔬菜还是养殖的鸡鸭都按照最好的标准养殖,也有一些根本就不用种的,比如大家喜欢吃的假蒌夹,那些假蒌叶都是村子溪边长的,有位员工主动每天在上班路上给餐厅采摘假蒌叶子回来。

2018年2月,樱花谷被定为自治区级党员干部远程教学示范基地、龙州县党建促扶贫产业示范基地。

“以前我也在南宁打工,可是家里老妈一个人在家,平时有什么问题一个电话就要跑回来一趟,一个月2000~3000元,基本都花在路上了,在外面打工根本就没法存钱,现在好啦,旅游区建好了,我白天可以来这里上班,晚上回去照顾老母亲,一举两得。”立信村张伟民开心地说。

除了樱花谷之外,逐卜乡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为抓手,还涌现出了陇亨观鸟基地、溪水弄岗旅游区、森泉农家乐等一批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典型,形成了良好联动发展态势,旅游产业链初具规模。陇亨观鸟基地深入挖掘土著名鸟的旅游资源,开发“鸟导扶贫”,推进村屯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导游,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地参与旅游经营服务。目前陇亨观鸟基地已经辐射5个屯,其中有10户33人参与农家客栈经营,促进旅游扶贫,带动饮食、住宿、手工艺品等第三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龙州县乡村旅游产业已逐渐形成集聚化发展态势,乡村旅游先期发展较好的地区出现了整村、乡镇全域开展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龙州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何子才表示,近年来,旅游主管部门运用乡村旅游+,培育了特色民宿、自驾游基地、房车露营地、度假休闲特色民宿新业态。目前,龙州共整合1.6亿元资金,完善各项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已打造了发现·弄岗、樱花谷、壮营等一批特色景区,在景区内,特色民宿与休闲场地成为“标配”。一些乡镇、行政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村民创新创业,较好地解决本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脱贫。据统计,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300多人。

统计显示,龙州县接待游客量从2014年的165.91万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309.25万人次,增长了1.87倍;旅游总消费由2014年的16.8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2.76亿元,增长了1.95倍。2017年1~10月,全县共接待游客35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37.09 亿元。旅游已经成为龙州产业扶贫、农民致富的一条新路子。

火龙果·青皮鸭蛋

“前段时间刚刚采收过一批果,再过半个月第二批火龙果就可以采收了,我种了8亩,今年收入约8万元,我们今天能有这样的成绩,还要感谢我们合作社的理事长何浩然。”龙州县上龙乡武权村那赧屯的何建成在自家火龙果基地一边除草一边告诉记者,他5年前就开始种植火龙果,但是以前种植的都是需要授粉的品种,这些品种需要投入的人工多、收益少。如今在合作社的带领下,种植了金都1号等新的优良品种,收益大大提高。

而武权村的残障人士农星保在提到何浩然的时候也是充满感激,他说那么多年在理事长的带领下,跟着种植水果、黑皮果蔗,2016年已经成功脱贫,2017年种的5亩金都1号火龙果,今年已经有3亩挂果。

驻村书记吕良军与合作社成员研讨火龙果种植情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何建成提到的何浩然是龙州县益尔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6年8月在武权村那赧屯致富带头人何浩然的牵头下成立。原来,从1998年开始,何浩然就开始探索种果之路。“我之前种过很多品种,比如大青枣、葡萄等,都不成功,直到2008年开始种植火龙果,最初种植了5亩传统授粉品种,后来在2017年才改钟金都1号,成功后,马上推广给合作社成员。”

何浩然介绍,龙州县益尔美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火龙果种植、技术培训和采销服务等,成立之初共有32户加入合作社,其中贫困户6户,种植火龙果70亩,平均亩产值8000元,年产值56万元。

三年来,在麻植强、何建山等村屯干部的带动下,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54户,其中贫困户20户,种植面积达到300亩,平均亩产值10000元,年产值近300万元,有效带动本屯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并辐射带动了百索屯、板底屯部分农户种植火龙果的积极性。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自治区妇联、龙州县妇联以及龙州县农业农村局的资金、技术支持,其中自治区妇联资助5万元、龙州县妇联资助4万元用于采购化肥奖补给社员,龙州县农业农村局每年都派技术人员到火龙果种植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在政府和社员的共同努力下,益尔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火龙果种植产量、品质和产值连年攀升,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给个别农户提供了水果包装、装车的零工收入,产业发展日渐成熟。

武权村驻村第一书记吕良军说,种植金都1号等优良的火龙果品种后,村民们的收益明显增加,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精神层面也得到大大提升,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而争吵了,村里购买了健身器材,经常搞篮球比赛,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2018年龙州县积极开展“四个好”宜居村创建工作,有8个屯入围崇左市“四个好”宜居村创建名单,其中那赧屯就是其中之一,还得到了5万元的奖励。

“火龙果现在成了我们村的名片了,我们种植成功后,附近村屯纷纷跟上,如今大家一起发展,共同致富。”村委主任麻植强笑着说,村民发展火龙果产业有钱了,村委会主任这个“官”才好当。

与武权村发展火龙果产业种植不一样,龙州县水口镇罗回村在奔向致富路的时候,走的确是一条不一样的路。

该村以市场为导向,探寻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带动农户就业致富。在后盾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的大力帮助下,成立了罗回村第一书记产业扶贫基地(以下简称“产业扶贫基地”),该基地总占地面积220亩,有19个养殖大棚,采用水禽旱养技术饲养绍兴麻鸭,现存栏18万羽蛋鸭,日产青皮鸭蛋上万斤,已成为桂西南地区最大的蛋鸭养殖基地。该基地配套屠宰加工厂1座,内设鸭屠宰生产线1条、500立方大型冷库两座,已形成日屠宰3000羽鸭的生产规模。

罗回村产业扶贫基地主打产品为青皮土鸭蛋和冰鲜禽类产品,主要销往南宁以及江浙沪市场,为国内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如周黑鸭、绝味鸭脖等供应原料,打造自有商标品牌“相和鲜生”1个。2018年,该基地按照供港澳食品企业标准建设,获评广西四星级生态养殖示范场(麻鸭类)。同时,还获评崇左市就业扶贫车间先进单位、龙州县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罗回村产业扶贫基地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发展罗回村特色产业链,实现需求式和订单式农业。目前,产业扶贫基地可提供60多个工作岗位供贫困户就业,培养贫困户劳动习惯,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上岗就业促增收脱贫。同时,该基地还吸纳水口镇156户贫困户集中寄养麻鸭,2018年底该批贫困户获得分红2000元左右。青皮鸭蛋成为了龙州另一张产业扶贫的靓丽名片。

猜你喜欢
黑皮火龙果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红心火龙果不神奇
邱婕 火龙果带火创业路
我的基地我的连
雪天
闯祸的车
黑皮系列
火龙果里有黑芝麻
都是话多惹的祸
火龙果Pita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