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明:紧抓“牛鼻子”

2019-12-20 01:58谢青夏通讯员梁海霞
农家之友 2019年9期
关键词:牛鼻子养牛肉牛

本刊记者 谢青夏 通讯员 梁海霞

牛鼻子,比喻事物的主要矛盾或影响全局的关键。而今天,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真正抓住了牵动该县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牛鼻子”。

民间的养牛热潮

“现在有牛回来了吗?我想养牛。”

“还没有呢,10月份之前都没有新牛回来。”

近日,宁明县亭亮镇永豪顺肉牛产业示范园负责人接到不少想养牛的农户的咨询电话。

与永豪顺一样,宁明的很多牛场,都经常有很多农户到访,咨询养牛事宜。

这几年,宁明县的各个乡镇掀起了一股养牛热潮,因而种牛、牛犊越来越紧俏,有不少养得早的村屯农户早已经在养牛业分得“一杯羹”。

宁明华昊牛场。

2016年以来,寨安乡就坚持把发展养牛产业作为发展壮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群众稳定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采取帮扶后盾单位出一点、地方有关部门拿一点、贫困群众凑一点等方式,协调成立了渠围村泰然畜牧专业合作社、那练村富练肉牛养殖合作社、鑫德隆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多个合作社,通过吸纳贫困户以奖代补资金23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脱贫致富。2018年,入股参与肉牛养殖的200多户贫困户共获得分红8万余元。其中,富练、泰然两个合作社共养殖肉牛398头,产值428万元,带动贫困户120户。2017年,那练村获崇左市脱贫攻坚红旗村。

寨安乡党委书记温华颖说:“合作社发展养牛产业,很好的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壮大。每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4万元以上,其中贫困村立门村的收入达到了7万元。”

提起现在的收入,寨安乡顺宁社区贫困户吕校洪很是开心,他说:“我到合作社养牛场上班,一天工资100元,一年能收入36000元,就是到外面打工,一年下来也赚不到那么多钱。”

仅2018年,寨安乡就完成支付贫困村集体经济资金200万元、落实专项扶贫资金512.62万元,用于发展养牛产业,该项目涉及贫困户1059户;同时,成立乡村级扶贫车间4个、村民合作社14个,新增肉牛835头,完成牧草种植2300亩。

此外,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宁明县明江镇紧紧围绕“找准产业精准脱贫”的工作目标,在政策梳理、方向把握等方面鼓励致富带头人发展符合自身的种养产业,引领群众脱贫增收。2016年,在外打工多年的胡福宝带着资金回到家乡,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明江富万家种养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主要是以繁育母牛为主,目前养殖规模已有200头母牛。2018年入股该合作社的贫困户已有424户,共1679人,这些贫困户每年可获得入股金额8%的分红。

在明江镇富万家种养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牛场,一大早,牛场饲养员黄立冬就来到牛场里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打扫牛舍、给牛喂水、喂草,仔细查看每一个牛圈里的牛健康状况。“能就近在家打工,感觉非常好,既可以照顾家人,又能赚钱。”

2018年以来,宁明县将精准扶贫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和头号工程,紧扣水产畜牧业产业特点,立足本地实际,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扶持,大力发展“5+2”特色扶贫产业和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助推精准脱贫,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8年12月中旬,全县建档立卡总户数22333户,“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17756户,无劳动能力或家庭劳动力全部长期外出务工贫困户3983户,产业覆盖率96.76%。其中,养牛覆盖5378户,产业规模6720头。洋妞产业覆盖5378户,产业规模4.3万头。

政府的“加持”

佛教里面一些得道高僧会经常给信众“加持”,让他们得到新的能量,顺利修行,心想事成。而宁明县短短几年养牛产业发展之所以迅速,很多人都知道,那是因为有宁明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作为“加持”。

早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加快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桂政办发〔2016〕175号下发了《关于印发广西现代生态养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建设布局。随后崇左市以崇发〔2016〕26号印发了《中共崇左市委员会崇左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的决定》,并明确了宁明县2017年的任务是存栏5.44万头肉牛,未来三年每年增长12%。

可爱的小牛。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的重要精神以及崇左市“两篇大文章”“四大攻坚战”决策部署,全面完成精准扶贫工作和加快生态肉牛养殖产业发展任务,宁明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地甘蔗尾梢、玉米秸秆等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决定将养牛产业列为脱贫攻坚重点扶持产业。自2017年起,在全县13个乡(镇)、3个华侨农场大力发展养牛产业。

宁明县委书记刘勇说,大力发展生态肉牛养殖产业有四个重大意义: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尤其是养殖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态肉牛养殖可以形成更高效的、生态的、可循环的产业链。二是精准脱贫扶贫的需要。目前扶贫工作大多还停留在原来传统的产业上,传统产业给农民带来的经济增长幅度比较有限,只有在原来的基础上想方设法通过调整结构把养殖产业做上去,才能更快地拉动精准脱贫。三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需要。当前不少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通过村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委托龙头企业经营养牛等方式壮大村集体收入,整体性解决集体经济不足的问题。四是循环绿色发展的需要。发展生态肉牛养殖,可以较好地推进沿河两岸“退蔗还草”,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大力发展生态肉牛养殖产业,不仅是带动全县贫困户脱贫摘帽、拉长蔗糖产业链、打造绿色生态循环经济的现实要求,更是落实崇左“两篇大文章、四个攻坚战”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我们将采用“龙头企业(县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参股)+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养牛与甘蔗“双高”基地建设、扶贫产业结合起来,统筹资金在13个乡(镇)、3个华侨农场建立生态养殖区,着力引进和培育肉牛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养殖大户、合作社,以打造现代生态肉牛养殖业为主线,解决全县扶贫产业滞后、项目规模小、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实现畜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力争2017年全县牛饲养量达6.05万头以上,2018~2020年全县牛饲养量保持在9.72万头以上,使生态肉牛养殖成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支柱产业”。2017年3月3日,宁明县县长黄一碧在全县养牛产业推进会上发出了加快养牛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总动员令。

宁明县长亭镇富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2430亩甘蔗“双高”水肥一体化基地。

为了快速发展生态肉牛养殖产业,宁明县率先在崇左市7个县(市、区)中成立县、乡两级现代生态肉牛养殖产业发展机构,并下发了《宁明县加快现代生态牛羊养殖业发展实施方案》《宁明县现代生态牛羊养殖业发展扶持资金申请及发放流程》《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合作协议范本》等文件,将牛羊养殖任务下达给乡(镇)、农场,推行责任清单管理,实行定领导、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定责任并定期检查。同时建立“周汇报”例会制度,以协调会、现场办公等模式研究、解决项目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牛羊未动,粮草先行。在养牛饲料供给保障方面,该县将通过利用甘蔗“双高”示范 基地、甜玉米种植基地,鼓励带动群众种植甘蔗、甜玉米,充分利用丰富的甘蔗尾叶、玉米秸秆进行精加工成为养牛饲料。如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种植牧草,并对牧草种植、饲草料加工等给予补贴扶持。规定凡在沿河两岸30米内种植牧草的给予每年每亩500元补贴,在荒山荒坡种植牧草或构树连片30亩以上的给予每年每亩300元补贴。与此同时,对县域内年收购、加工牛羊饲草料1万吨以上的规模饲料加工企业、合作社给予每吨20元的补贴,确保全县肉牛养殖饲草有充足保障。在稳定甘蔗种植面积前提下,当前可种植牧草面积达3.66万亩。

“甘蔗卖给糖厂,甘蔗尾叶直接收购加工,提升甘蔗叶利用率。群众种植牧草、甜玉米,每亩年产牧草 15吨、甜玉米杆10吨左右,按照每吨300元计算,亩产值达到3000~4500元左右。仅甘蔗尾叶和甜玉米杆两项就能为群众人均增收500元左右。同时,有劳动力能力的贫困户还可以到养殖小区、基地打工领取劳务报酬。”该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作平介绍。该县不仅对牧草种植及收购加工给予补贴,还出台肉牛养殖扶持政策,鼓励全民养牛,推动养牛产业发展。

宁明亭亮镇永豪顺肉牛产业示范园。

该县规定,2017年全县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个肉牛养殖小区。对基础母牛见仔补母2000元/头,引进良种种牛补贴5000元/头;对获得市级、区级、国家级的养牛龙头企业给予10~30万元的补贴;对于获得自治区或国家标准化示范场的肉牛养殖企业分别给予10万、20万元奖励;对从事养殖类家庭农场,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或产值20万元以上)且被评为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的,给予5万元奖励;对注册会员14户以上,年产值达140万元以上的养牛合作社,给予10万元奖励;对县域内向银行贷款全额用于养牛业发展的业主给予利息100%补贴。通过这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更多企业、合作社、个人购牛养牛,进一步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现代生态养殖和规模化养殖。

企业的角色

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启动下,该县还着力引进和培育了养牛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共引进养牛企业10家,建设规模养殖场及合作社64个,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13个;全县肉牛存栏4.3万头,带动农户1.3万户,其中收益达3000元以上的贫困户1230户。如广西旭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华昊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大型企业落户当地后,重点扶持养殖大户、养殖合作社。对宁明县的养殖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北京华昊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5000万元,目前已经在亭亮镇天西村建成优良品种扩繁基地。

“华昊公司吗?我们想养牛,你们的杂交牛出生了吗?什么时候可以领养呢?”

“我们自从落户到宁明,发现这里肉牛种源很缺乏。”华昊公司基地负责人王力表示,这里从四月份到十月份都进不了牛,因为天气太热,从北方进回来的牛很难一下子适应这种闷热的天气,很容易掉称或者因水土不服而生病甚至死亡的都有,因此一般公司不会在这个时候从北方引种,导致种源缺乏,并成为制约当地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王力介绍,宁明甚至整个广西最大的优势就是草料足,甘蔗尾梢资源丰富,但是气候相对贵州和云南而言偏向闷热。“因此公司落户后,头号任务就是扩繁,想方设法扩大母牛群体。”

在育种行业,“强强联合”一直被誉为是最佳的育种方式。因此起初广西华昊牧业有限公司也想直接采用北方的安格斯牛与西门塔尔牛杂交来获取优秀的下一代。此事引起了中科院肉牛繁育专家戴蕴平的注意,戴教授是国内著名肉牛育种专家,他非常关注宁明肉牛产业的发展,曾经2次到过宁明调研指导。戴教授认为品种改良环境因素占50%,品种基因因素占25%~30%,如果全部拿北方的品种来这里繁育,有可能繁育出来的牛一代不如一代,个体会适应这里,会越来也小。因此建议利用本地优良品种与北方优良品种杂交,这样杂交出来的后代既能迅速适应这里的气候,又有可能把父系、母系的优良基因继承下来。

在戴教授的指导下,华昊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决策层马上做出调整,将南丹黄牛与安格斯黄牛列为品种改良的重点。“南丹黄牛是广西三大地方品种之一,历史悠久、性格温驯、个体大、役力好、耐粗饲、耐热、少病,适应性强。成年公牛体重355±30公斤,性成熟900±157天,母牛的繁殖利用期一般18岁。南丹黄牛以其肉味鲜甜,柔嫩多汁,风味独特而著称,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安格斯牛起源于苏格兰东北部,具有良好的肉用性能,被认为是世界上肉牛品种中的典型品种之一。该牛适应性强,耐寒抗病。表现早熟,胴体品质高,出肉多。屠宰率一般为60%~65%,哺乳期日增重 4.5~5公斤。育肥期日增重(1.5岁以内)平均0.7~0.9公斤。肌肉大理石纹,有很好的外观。”

王力说,目前南丹黄牛与安格斯黄牛的怀孕母牛表现良好,小牛在2019年11月份就会出生,两个南北方优秀品种的繁育成功,将会给宁明以及广西肉牛产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为了让牛能够运动,华昊公司还建了上万平米的运动场,11月后即将投入使用。“此外,我们还建起了牛的数据采集场,每头牛每天吃什么,采食量多少,体温、体重以及牛的运动轨迹都一一清楚,可以有针对性的护理。”王力解释道,判断一头牛健康与否,体温是个重要的指标,一般观察牛是否正常,主要看牛是否反刍,眼睛是否有眼屎,三是看前鼻是否有小水珠,这是牛的正常表现。再个就是牛的体温,体温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出现问题。这样综合判断,就能很好的护理牛。

“正常的安格斯架子牛,长得就像个肉棒一样。非常的大。我们把南丹黄牛和本土黄牛优良品种选出来后,配上安格斯的冻精,2个月后,可进行胎检,确认怀孕后,就交给农户养殖,养出来后,小牛我们回收,然后我们继续为农户配种搞好基础服务。这样就可以保证农户一年可以有一头小牛出生,有一头小牛出生就可以拿到3000多元,加上政府还补贴2000元,这样农户养出一头小牛,就可以拿到5000块钱。可以说一个人养一头牛就可以脱贫了。且农户养母牛成本是特别低的,因为山里的草料特别多,你可以拿去放养,也可以在家里就建一个简单的牛舍,收割的时候稻草、甘蔗尾都可以喂。这里一年四季都有青草,补充一些精料就可以,养殖成本很低。”

对于如何做大做强生态养牛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效益,该县按照“一业多辅、一体多元”的发展思路,在优先发展肉牛养殖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产业,(一)利用该县“全国蔗糖生产基地县”“广西农业大县”的资源优势,以肉牛生态养殖为主导,集聚发展“蔗—牛—菇—肥”循环产业,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宁明县骆晔循环农业核心示范区,实现甘蔗“双高”基地、肉牛产业、蘑菇、有机肥的现代循环农业无缝衔接发展。即:以“肉牛养殖+甘蔗种植”“肉牛养殖+牧草种植”“肉牛养殖+磨菇培育”“肉牛养殖+产品加工”等模式,发展生态养殖和循环经济,“一产接二连三”,推广“一蔗二牛三草四树五菇六肥七加工八物流九旅游”模式,实现产业扶贫规模化发展。示范区坚持“生态养殖”,创新“循环农业”的绿色发展模式得到自治区领导们的高度好评,示范区荣获自治区第一个四星级循环农业核心示范区。

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着重创建本地生态养殖品牌。截至2019年10月,全县完成生态养殖认证16家,生态养殖认证率达76.9%。其中,广西旭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板棍乡林贴村养殖基地、广西派阳林下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先后获得自治区五星级生态养殖示范场;宁明县泰然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宁明县壮西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宁明县永豪顺农牧有限公司3个肉牛养殖场获得自治区三星级生态养殖示范场称号;板棍乡“蔗—牛—菇—肥”生态养殖模式、循环利用模式获得了市委高度肯定。

宁明,正在靠肉牛养殖产业,抓住牵动该县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牛鼻子”。

猜你喜欢
牛鼻子养牛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奇怪的牛鼻子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肉牛口炎咋防治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牵好“牛鼻子”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两类公司改革已成为国企改革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