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的“山海经”

2019-12-20 01:58刘光琳通讯员成美华
农家之友 2019年9期
关键词:东兴肉桂山海经

本刊记者 刘光琳 通讯员 成美华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边吃边,扶贫也一样。

东兴市地处广西南部,与越南广宁省芒街市隔北仑河相望,是我国唯一与越南海陆相连的国家一类口岸城市。而且东兴资源丰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种植玉桂、八角、荔枝、龙眼;沿海滩涂盛产对虾、青蟹、泥蚶、文蛤等海珍品;东兴还是一个集边、海、山、少数民族等特色为一体的旅游区。近年来,东兴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特色农业种植、水产养殖、乡村旅游观光等产业发展,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稳步实现脱贫致富。

山经:一镇一肉桂

清晨,暗香浮动。家住防城港东兴市马路镇大桥村的陈秋桂最近每天都要上山。去到自己种植桂树的一片林地,他拿出一把奇怪的刀来准备剥树皮。剥树皮是一门技术活,要用专门的剥刀于树干环切一刀,往上平移一段距离再环切一刀,两刀之间竖剥,然后把一块块统一长度的树皮剥了下来,浓郁的香气弥漫开来,原来,这些散发着香气的树便是当地特产——肉桂。

肉桂是我国著名的天然香料和中药材,“参、茸、燕、桂”自古就有“中华四宝”之称。以肉桂为代表的木本香料,在广西具有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特别是东兴市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加上有着300多年来的传统种植习惯,使这里成为我国重要的肉桂种植加工基地。主产于东兴市马路镇的“东兴桂”是广西两大肉桂品牌之一,其栽种历史悠久,以其肉厚油多而闻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国家从中国进口肉桂时,就指定要马路镇生产的肉桂。

马路镇村民晾晒肉桂。

走进十万大山山区,到处可见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八角、肉桂林。每到春、秋采收时节,山区处处“八桂”飘香。绕过崎岖的山间小路,来到大桥村最远的贫困户陈秋桂家里,正在院中摆弄肉桂的陈叔说,他家里种了25亩地,大约有10000多棵肉桂树。肉桂树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树皮,所以剥肉桂已经成为村民的日常劳作。而清明至立夏,是采收肉桂的最佳季节,树干的水份充足,桂皮容易剥落。因此,每到采收季节,陈叔每天步行半个小时到山里,大概能剥100多斤桂皮。

大桥村位于马路镇东南面,毗邻黄淡水库,辖区18平方公里,耕地3000多亩,林地12000亩,是个比较偏远的山多地少的村庄。近几年来,村里利用林地资源发展积极发展肉桂、八角等传统林业经济,昔日的荒山如今已成了当地村民的绿色银行,村民也由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如今,每年玉桂收获时节,全村12000亩玉桂林里,飘着一股股清香,区内外客商如约而至,抢先收购,为村民创收。今年陈叔又在自家的林地里新种了4亩玉桂树,马路镇的帮扶干部也帮他积极申请“以奖代补”补贴。陈叔站在自家空地,凝望着晾晒的桂皮,期待着来年的丰收。

今年58岁的庞文,是大桥村人,为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高中毕业后就开始收玉桂,今年是他收购桂皮的第14个年头。庞文说,马路镇的玉桂因为含油量高、灰粉不超标、没有重金属而颇为受日本、德国、科威特、利比亚等客商的青睐,去年他收购了1500吨玉桂干皮,今年早早就跟国外客商签订了认购合同。

肉桂,又名玉桂,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全身都是宝:桂皮、桂枝、桂丁、桂子,甚至连桂盅(花萼)都可以直接入药,有散寒止痛、活血化瘀、健胃等功效,和人参鹿茸并称为“参茸燕桂”,它也是重要的化工、食品加工原料,因而成了香饽饽。

马路镇肉桂收货时节。

为延长产业链条,增加肉桂的附加值,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东兴通过鼓励发展民营企业、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扶持等办法,引 进、培育发展了一批香料加工企业,对肉桂产品进行深加工,挖掘其潜藏的附加值。

我们走进东兴市马路镇的庚源香料公司标准化厂房,厂房里有一条国内先进肉桂精油生产线。公司加工厂厂长陈庭晖介绍,从2015年以来,庚源香料公司每年从农户手中收购剥桂后废弃的桂枝叶的价格从原来的800元/吨提升到1300元/吨,最高收价格突破1400元/吨,收购量提升到每年10000吨左右。仅这项就为马路镇当地农户每年增收1000多万元。

在庚源香料公司展示厅看到,肉桂加工品除了桂皮、茴油、桂油等外,还研制出了茴脑、茴香醛、桂醛等一系列优质产品,产品出口市场十分广阔。

以广西庚源香料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成功创建的“广西肉桂(东兴桂)产业示范区”,从育苗、种植、加工、观光到科研,一二三产业全覆盖。从桂油进一步深加工的高端产品苯甲醛纯度达到99.99%,品质国际公认最优,产量占据全球1/3,被世界诸多顶级品牌食品、化妆品、医用品等用作“不可替代元素”“头香香料”等。

上世纪末,用于提炼桂油的肉桂枝叶仅为300元/吨。进入新世纪,庚源香料公司批量生产桂油后,当地肉桂枝叶收购价逐步提高到800元/吨。2016年桂油提纯苯甲醛量产后,肉桂枝叶收购价迅速提高到1200元/吨以上,不到20年翻了两番。

如今,马路镇已是我国肉桂加工和出口的主要集散地之一。该镇肉桂加工厂年加工生产能力近1000吨,总产值400多万元,创税35万多元;东兴本地打造的“东兴桂”肉桂品牌备受国内外客商青睐,远销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并且飘洋过海走向世界,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国家。

现在,马路镇几乎家家户户种植肉桂,一到肉桂的收获季节,在马路镇,处处是剥桂、晒桂、卖桂的繁忙景象。肉桂已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单是收购肉桂这一项,每年为当地农民增加500万元左右的收入,惠及130户贫困户。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租赁当地农民10000亩土地作为肉桂种植示范基地,从土地流转方面增加农民收入;从种植、肉桂枝叶收购、桂木收购和肉桂精油加工的用工等多个环节,增加农民家门口就业机会。

海经:盐碱地变“聚宝盆”

东兴既沿边又沿海。靠海吃海。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为创建具有现代海洋核心示范区提供了产业基础和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

时至七八月,中午的太阳直射下来,使人感觉到火辣辣的热情。记者走进位于东兴市江平镇潭吉村的江源水产有限公司,只见工人们正在忙着用铁锹、扫帚清洗大虾养殖池里面的淤泥,显得十分忙碌。“这个大虾养殖池的4000公斤南美对虾刚卖掉,这些大虾刚一捞上来,就被云南、贵州、四川的客商抢购一空。”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子法说。

东兴市江平镇江龙、榕树头、潭吉等沿海村庄约有2000多亩农田受海潮长期浸渍,成田后,海水的盐分聚积在表土层,土壤缺水返酸,导致水稻等庄稼产量低或不易成活。

将盐碱地变为宝田,一直是当地村民的梦想。“近几年我们在外面务工,就将家里的盐碱地租给水产公司,每年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家在潭吉村的脱贫户曾世辉说,他们夫妻俩因常年外出务工,无法料理自家的盐碱地,便租给东兴市江源水产有限公司,每年都有一笔固定收入,加上夫妻俩在江平工业园区打工,已于2017年底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为改善土壤盐碱化状况,增加农民收入,东兴市江源水产有限公司以“小块并大块”的方式流转潭吉村农民闲置的千亩盐碱荒地980亩,开发建成标准化养殖塘,每年租金800元/亩,三年为一期增加租金5%,第一年支付给潭吉村村民78.4万,带动全村1700多人增收,平均每人每年收入700多元,其中包括18户贫困户均增收2000至4000元。

有了资金,农民致富就有了希望。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土地流转,开发盐碱荒地,使闲置土地得以利用,从中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特色农业种植、水产养殖、乡村旅游观光等产业发展,产业覆盖贫困户达80%,让曾经无人问津的盐碱地,变成村民实现脱贫致富的“福满地”。目前,该市盐碱地变海水养殖的面积约3.5万亩,既增加了贫困群众的家庭收入,又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

潭吉村村民黄兆堂因为要送两个小孩读书,自身又没有技术和资金,多年来,他一直打零工,收入微薄,并且工作不稳定。2015年,黄兆堂到江源水产有限公司务工,从事养鱼养虾、清洗虾塘等工作,每天有180元的收入,极大地改善了家庭经济。去年年底,黄生已还清了因为建新房而背负的所有外债。

东兴京岛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

东兴市江源水产养殖基地。

“以前我们在外面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生活很困难,现在干活离家近,月收入有4000元左右。”江平镇潭吉村困难户黄厚光说。

在东兴京岛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占地3200多亩的东兴市江源水产有限公司江源水产养殖基地开阔壮观,一眼望不到边。“占地500多亩的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科技示范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工厂化养殖示范基地。”公司总经理黄勇华告诉记者,“2017年核心区水产产量达到1800吨,产值9000万元,2018年公司将加大创建力度,争取创建国家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目前,示范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开发养殖方式,吸引了不少农户加盟,农户收入增加明显。且利用冷链物流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更多水产品上市,实现了农民增收。

边经:边境兴 旅游旺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顾名思义,那怎么靠边吃边呢?

东兴毗邻越南,旅游资源丰富,集山、海、边、少数民族特色于一体,有美丽的山海风光、浓郁的京族民俗风情、旖丽的中越界河风景、便捷的跨国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使东兴享有“上山下海又出国”的知名旅游品牌。

近年来,东兴市发挥边境旅游的优势,让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发上了“旅游财”。

在江平镇万尾金滩,海浪阵阵的海滩上,游客络绎不绝,一排排五颜六色的太阳伞,与沙滩、碧海、蓝天相映,好一幅美丽的滨海风光画。

这长约15公里的海滩,成了村民的“金饭碗”。“靠海吃海,旅游业已成了我们村里支柱产业,全村2000多户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万尾村副支书苏海兵说,村民在金滩边做生意,只要将太阳伞、小桌子等固定好,就有收益了。

记者走进万尾村,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京族村寨风情,只见绿树围绕、翠竹夹道,一栋栋小洋楼掩映其间。因旅游火爆,很多民房都改造成了民宿客栈,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村民阮雪梅是一名导游,她将自家的5层楼房装修成有25间客房的客栈,营业收入一年有40多万元。

万尾村原是个孤岛,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与相邻的巫头岛、山心岛合称“京族三岛”。现年84岁的村民武瑞芳老人告诉记者,京族三岛原来四面环水,三岛之间没有陆路可通,岛上居民只能在退潮时才能徒步往来。

“这三座浅海岛屿都是由海水冲积而成的沙岛,以前岛上耕地少,粮食成为最大的问题。”武瑞芳老人回忆,“居民祖祖辈辈以打渔为生,大家挑着鱼虾走十多里路,到附近的集镇上换粮食。那时候,能吃上大米太不容易了。”

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初,这一现象才开始改变。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大伙儿通过围海造田,将氵万尾、巫头和山心三岛连成一片,并修建了防浪堤与陆地相连,增加了数千亩土地。京族人从此告别了不能大量产粮、长期缺粮食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京族三岛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特别是随着中越边贸往来的恢复和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建设,京族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这些年,我们深挖‘海’的潜力,做足‘边’的文章,建设起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边境贸易和特色滨海旅游业,生活越过越红火。”苏海兵说,现在村民的经济收入多元化,有海上捕捞、海产品收购及加工销售、水产养殖,还有边贸互市、旅游、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商店零售等。

目前,全村有虾苗场13家,养殖面积3500多亩,海蜇加工场110多家,带动了村内外经济发展。氵万尾村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并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景观拍摄点、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

近年来,东兴市创新“边境旅游+”扶贫模式,充分利用边、海、山旅游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通过乡村旅游拉动、特色产业带动、龙头景区推动等形式,让越来越多的群众端起旅游饭碗,甩掉贫困帽子。

家住东兴市江平镇交东村的脱贫户龙树云,一早就委托村干部帮忙把七彩贝丘湾景区订购的土鸡送过去。他们家自与景区签订农副产品回购协议以来,养的鸡根本不愁销,让他家享受到旅游发展的“红利”。

万尾村兴办渔家乐旅游增加渔民收入。

交东村有许多资源,比如红树林、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古渔村田园风光、金花茶种植基地等,而且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特色亮点。为此,当地村民充分利用丰富的滩涂和红树林资源,发展边海乡村生态游,村里根据不同季节特色,推出景区不同的休闲农业项目:每年3、4月,推出红姑娘红薯挖采亲子体验项目,让游客体验农家人收采的乐趣;9、10月是秋收的季节,400多亩的水稻等游客来收割;11月底到次年2月,则提供旱地水果采摘的体验活动。而每年的5月至8月是防城港的旅游旺季,涨潮时驾驶皮划艇横渡海上红树林,退潮时捡海鸭蛋、挖螺、挖沙虫等极具特色的体验式娱乐项目成为吸引游客的“利器”,大量区内外游客们纷纷前来赶海拾趣,体验渔家生活。去年,交东村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5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1.35万元。

“我在景区工作差不多两年了,每月收入2500多元,我们摘掉了‘穷帽子’。”吃上旅游饭的不止龙树云一家,同村的温胡蓉通过在景区餐厅当服务员,温胡蓉一家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去年顺利脱贫。

江平镇那漏村既不靠海也不靠山,人均不到2分耕地,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甘蔗和肉桂,依然沿袭着靠天吃饭的传统耕种模式。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种植养殖和外出打工等。防城至东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那漏村凭借着地处高速公路入口优势,以发展休闲乡村旅游为切入点,积极走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以石江组为示范点,依托东兴“红姑娘”红薯品牌优势和百香果等特色产品,深入推进“村企共建”,建设生态产业扶贫示范基地300余亩,将红薯、百香果种植与“特色花海”“稻田艺术”相结合,以特色小红薯和百香果成就扶贫大产业,形成了“石江效应”。2018年底,那漏村集体经济收入9.04万元,同比增长了近6万元,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从4300元增长到6000元。

猜你喜欢
东兴肉桂山海经
肉桂精油和肉桂醛的抑菌、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体寒的人吃点肉桂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
我见证了东兴侨批馆的发现、印证、修复历程
我的父亲陈植芳与东兴汇路
应运而生的东兴汇路
东兴汇路 烽火侨批
肉桂全身都是宝
肉桂醛的调味、保鲜及稳态化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