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12-24 12:33徐宇丹许昌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创新性创造力人才

□ 徐宇丹(许昌学院 河南 许昌 461000)

1、创新性人才含义的相关概述

对于“创新人才”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很多的学者去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从心理的这个角度去研究的。对于这种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大致是历经了四个阶段:(1)理论阶段:在这一阶段有相关学者对此项研究著作成书,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自己研究出的高达977名天才人物的思想特征,但是这些著作也都说停留在了探讨理论的这个层面上,并没有对此做出相关的实验;(2)研究人格:一些心理学家将这些天才的心理称之为创造性心理,并把这一心理归纳到人格心理学这一范畴当中。在这个阶段研究的主要方法就是对这些人格进行分析总结;(3)理论结合:心理学家以及哲学家们开始研究关于这方面的思维方法及结构;(4)繁荣阶段:在美国的一次心理学会上面,有学者指出之前对于创造力这方面的研究过少,鼓励大家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对于这种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主要在两个方面来进行探索:一个方面就是去对这些创造力强的人特点方面进行研究;另一个方面就是去研究这群人的智力发展的过程,这种研究一般是针对儿童以及青少年来进行的。陶行知先生在1919年将“创造:应用到了教育的范畴里面,在他的《第一流教育家》这篇文章中提出了要注重去培养具有开辟创造这方面精神的人才。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发表讲话时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经过这样的讲话后,国家开始把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了教育改革的目标,这样在教育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关于创新人才这样的一个概念的界定。以及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和素质也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有了一些成果。在2001年教育部开始提出了一个课题——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使得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开始有了一个新的研究状态。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这方面问题的研究,他们对于创新人才的理解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一直强调创造性是创新性人才不可或缺的一样素质,他们认为创新性人才必须要有着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同时他们的看法又存在着很多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国内的一些学者将创新人才的界定大部分都局限在于“创新”的这一内涵上面,关注的并不够全面;国外则更加注重的是让学生们基于全面发展的这一出发点上再去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们的自由全面的发展;(2)由于国内的很多学者对于创新人才的理解受到政府文件以及西方的一些心理学的影响,导致他们理解的创新性人才更加的具有实用性,而国外大多是将创新人才的培养融入到全面发展的这样一个教育理念中。

2、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现状

在美国的有关学者将创造力归纳到心理学中之后,在各国开始引发了研究创造力的浪潮。在德国有学者提出大学应该要去培养学生们的“全人“理念,在追求”全人“的这样一个基础上再去进行创新。英国学者则是更加注重对于创造力与个性及智力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方面问题的研讨。国外在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培养创新人才这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创造力的研究开始于陶行知先生,他开始大力提倡要对学生的创造力去进行培养,但是因为当时时代存在的一种局限性,让陶行知先生的相关理论并没有被大力推广开来。中国就有很多的学者开始注重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并收获了一些成果,研究观点有以下几个:(1)俞国良先生的研究,他认为创新素质应该要包括四个子系统,从人的性格特征出发,运用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了问题意识的相关概念,以及关于问题意识相关的一些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的一种相互关系,把教学气氛、理念作为培养创造力的一个突破口,增强他们提出问题的这些能力;(2)冯斌先生的研究。他在2007年建立了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其中包括了对于相关的软环境方面的建立,基本知识以及技能的培养,加强实践能力,以及相关项目参与时期能力的运用;(3)吕峰先生的研究。他在2008年提出了要构建一个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这样一个教学平台。立足于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以及多层次,突出在教育中的一些教学特色。

从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来看,国内大致可以被分为四类:(1)开设专门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创造力的形成;(2)在平常的教学当中去渗透培养学生的一些创新品质;(3)开展多种竞赛,这些竞赛可以是单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4)让学生们去参加一些科研活动。

3、创新性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始让学校注重对于学生的一些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使得很多体育院校开始借鉴来自国外的一些经验,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上也开始进行了新一轮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孙荣辉、孙世明提出对于体育院校类去创造创新环境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同时不让忽视学生自身的一些不足,要培养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去作为体育院校的一些办学理念,形成一种具有体育院校独有特色的创新教学氛围;(2)广晖则认为对于体育专业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去转变他们的关于教育的观念。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对学生的一个思维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3)李风雷、颉梦宁在2007年就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建议体育教育的相关部门要有长远的眼光,遵循一人为本的理念,借鉴来自国外的一些比较先进的经验,合理的去调整专业布局,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及知识面,要坚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探索更多的育人方法,追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多样性;(4)钱应华建立了新的的模式用于培养创新性人才上,在这个模式中要求要塑造新的教育理念,构建一个比较合理的体育方面课程的一个体系,深化教育改革,讲求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纵观这么多年国内的体育工作者对于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研究方面,大致可以将他们的思想分为下面的几种模式:(1)精英教育,这种培养模式体现了教学科研相结合、因材施教的员额,在试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求要分系统、分层次的去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对他们进行本、硕、博三个阶段的一个统筹培养,在学生们的本科阶段注重强化他们的基础,在学生们的硕士阶段则要注重对于他们的开发训练,在学生们的博士阶段要开始强化他们发现与创新设计方面的一个训练;(2)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当今的科学技术已经诚信了一个综合化的一种发展趋势,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学校应该要去依靠优势学科,借助各学科之间知识的互补性去找寻一种复合型的培养模式,可以利用加强建设基础学科、改革学科的运行机制等一些相关的措施来完成;(3)柔性化培养。这样的培养模式主要是提倡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与合作,可以让学生可以自由全面的发展。这种模式主要的教学方式有课外教学、课堂教学、自主研学三个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可以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让自己的个性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4、创新性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培养措施

培养创新性人才不只是中国的教育目标,更是来自世界的一个教育目标。在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过程当中,要解析创新人才的内涵,注重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融合,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的切入点,同时要加强体育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对于整个体育事业极其重要这样的一个意识,要在根本上去认为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体育专业学生的属于自己的个性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

都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学会对一门学科感兴趣了他才会有去学习的热情。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们给予学生们充分的信任,要去鼓励他们展示自我,让学生有空间和时间去自由发展。要鼓励学会在自己未知的领域去进行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再去进行创新。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要去为学生积极的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举个例子,体育课程中会有相关的健身操以及武术的相关内容,老师们可以对学生们进行充分的学习后,让他们自己去根据自己所学到的动作去编出一套新的动作,老师可以在旁边加以指导和评价,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

4.2、培养观察力

观察力是学生们学习任何一门知识或是技能必须具有的一项能力,老师在培养学生们创造力的时候,要适当的企业教他们一些方法与步骤,让学生们可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体育教学不是一种单向的教学,在教学中更多是一种互动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去提醒学生们对于自己所教的动作、技能要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观察,要让学生们在观察中学到这样的一种动作同时也要让他们在观察中去思考这种动作的原理及技巧是什么样的,老师要提倡学生们敢于提出质疑,在质疑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3、培养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以老师为课堂的中心的,更多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一种单调模式。在创新体育的教学中要去改变这样的一种传统模式,要在教学课堂上以学生们为主体,充分发挥出他们在课堂上的一种主导作用,培养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占据着主体地位,就意味着可以让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创造性都可以得到一个展示的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一改往日的老夫子的严肃形象,要去加强与学生们之间的沟通,和他们成为朋友,让学生们可以体验到以他们为主体的课堂所带来的有趣与学习的激情,引导学生们去自觉的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使他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收获一些学习技能的方法,使他们的专业性可以增强。老师们在注重学生创新性培养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不可以一概而论,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可以弥补不足,全面发展。

5、结语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让体育院校开设去关注关于学生的创造力方面的一个培养,培养创新性人才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下不得不去做的,同时创新性人才也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所以,要加强研究关于创新性人的培养模式,寻找到一种合适的模式去对当今的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去进行创造力方面的教育,使得他们更好的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创新性创造力人才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人才云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