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工程口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研究及对策

2019-12-24 01:17刘庆雪
青年时代 2019年31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摘 要:工程口译具有较强的行业特殊性和专业性,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工程口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指出译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译前充分做好相关背景知识的储备,熟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行业术语的习惯表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机动地进行翻译。

关键词:工程口译;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和文化

口译是指译员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将所获得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5]。但这种转换并非只是单纯语言的转换,而是文化信息的传递。从某种程度来说,口译所要翻译的不仅仅只是交际双方不同的语言,而是不同的文化。巴黎释意派代表人物塞莱丝科维奇提出口译是一种交际行为,而非简单的语言行为,在话语所传达的意义与意义藉以形成的语言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她认为由于词语在语言层次具有多重含义,翻译不是单纯的从语言A到语言B的解码和编码,而是随着语境的扩展和认知知识补充的启动和参与,词语在语言层次意义的多重性才被单一的语篇意义所替代[4]。口译的目的是为了让听者明白说话人在语言层次之外的文化信息,从而达到思想上的交流。人们对文化的定义有诸多歧义,其中比较经典的来自于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他指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了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等[6]。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每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文化有其不同的表达形式,这就必然带来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为语言表达、风俗习惯、体态表情等,而深层次的差异则表现在思维方式、价值标准、道德观念、审美观、心理因素、对世界的感知等[2]。文化的社会性和民族性对口译造成了制约和影响。译员在不了解文化差异的情况下进行的译语,容易使听众产生困惑甚至误解,导致双方交际的失败。

二、工程口译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厦大口译训练模式是厦门大学学者在吉尔的口译模式基础上提出的,该训练模式认为口译结果是译员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口译技巧、职业准则和信息重述能力的综合,而分析能力包括了两部分,语篇分析能力及跨文化交际意识[3]。跨文化意识是指译员在跨文化交际中,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式,是口译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7]。厦大模式强调了语篇分析和文化因素分析的重要性,认为译员能否正确理解原语,能否准确用译语表达,都是建立在译员对语篇和相关文化因素的正确分析的基础上的。

工程口译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工程口译的服务对象比较复杂,来自各种层次各种文化,在涉外工程项目口译中,译员光有语言知识及行业背景知识还不够,还必须有非常强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此外,单就行业术语而言,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习惯用词。在“一带一路”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双方文化上的差异很有可能成为制约工程合作成功的因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政治经济状况,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词语背后的典故,饮食的风俗习惯,当地人民的民族信仰、价值观、审美观、禁忌,部分词语的联想意义,等等,都会有些不同。“一带一路”沿线有65个国家,涉及7大语系,使用的语言有2400多种,有着错综复杂的语言环境,如果不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就不能准确理解和表达出语言层次之外不同文化背景下交际双方的真实意图,由此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导致双方交际的失败,造成工程项目的经济损失。因此,译员在口译过程中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三、如何应对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一)译前做好背景知识的储备

译员需要对当地的宗教信仰、饮食、服装、民俗习惯等有所了解,才能和客户聊得深,从而拉近关系。译员需要知道或者提前准备这些知识,方能胜任口译工作。例如,在印度,牛和猪都是神圣的,因为印度教把牛视为神圣的物种,而伊斯兰教则禁止吃猪肉。根据199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印度总人口的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兰教。因此聊天时由于文化差异,中方最好避免谈论此两种动物,而宴请对方时,也要注意避免食用对方忌讳的食品。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认定事物、判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各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不同的价值观。西方社会比较崇尚个人主义,而亚洲一些国家则注重集体主义及等级观念,在口译中要注意差异,区别对待。例如,柬埔寨人等级观念较强,比较重视官爵、等级,所以在与柬埔寨人进行工程合作时,翻译要注意多用敬语,不要越层沟通。另外,有些中国人聊工作时有时也喜欢顺带谈论时政,但在与柬埔寨人聊工作时,就尽量不要谈及一些与政治相关的敏感话题,如内战、红色高棉、越南等,这是他们比较忌讳的话题。

(二)熟悉不同国家行业术语的习惯表达

虽然有些术语是通用的,但同样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可能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译员要尽量贴近对方常用的专业用语。例如在电气化领域,因为中国最早引入的是德国技术,所以我方“接触网”一词采用的是德国西门子常用的OCS(Overhead Catenary System),而在英国和香港用OHL(Over Head Line)。在谈到“隔离开关”时,英国人用switch,德国人则喜欢用disconnector。又如“码头”一词,我方译员习惯使用dock,而在孟加拉,对方常用的是jetty。“路基”一词,中国人喜欢用“roadbed”或者是“subgrade”,而柬埔寨人喜欢用“foundation”。在涉外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中,每个国家可能都有他们自己约定俗成的用词,这个词可能也不一定非常准确,但因为使用的频率特别高,也能成为口译中的习惯表达。例如,由于中国建筑工程承包商在柬埔寨的项目较多,对于“级配碎石”(graded gravel)即“颗粒大小有规定的碎石”的口译可以简化到汉语拼音“ji-pei”,对当地柬埔寨的经销商或者施工队伍说“ji-pei”,他们也能明白是什么,而且他們也开始用这个词来表达级配碎石。施工现场讲究效率,对于术语的口译选择,可以从简,对方少花精力就能听明白就行。

(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机动进行翻译

译员还要注意化解因为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译员并非是机械的“传声筒”,在口译时遇上因为文化差异会带来的不必要的误会时,要注意调动译者主体性,灵活机动地做些适当的调整,把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图翻译出来。涉外施工工程的外籍人员可能来自世界不同地方,饮食方面有不同的禁忌,如果遇到了有关对方禁忌的言语,一定要灵活处理,不能完全按原词翻译,可以省略不译或者用其他的进行替代翻译。例如,在一次工程口译中,我方施工人员讲了一个关于吃牛肉的笑话,而对方则是巴基斯坦人,如果直接翻译可能会让对方感到冒犯,译员于是没有直接进行翻译,而是说了另外一下笑话进行了替代,也同样达到了效果[1]。译员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弥补说话人在表达上的因为忽视了文化差异而引发的不妥和失误,修复和缓解可能由文化差异引起的矛盾和冲突,准确地把握、传递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从而帮助交际的双方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四、结语

不同的语言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涉外工程项目口译是一项复杂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工程口译人员不仅仅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储备,良好的双语转换能力,还需要遵从工程口译服务的规范,培养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障碍,顺利完成工程口译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晓华.涉外工程翻译的口译技巧[J].西部探矿工程,2002(1).

[2]邓建华,任婷.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3]郭兰英.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刘和平.口译技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5]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M].2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张燕.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2(3).

[7]赵军峰,蒋楠.论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J].中国科技翻译,1998(2).

基金项目:该文章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JD-1720“工程口译翻译服务规范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庆雪(1969—),女,汉族,山东沂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口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