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策略

2019-12-24 01:17汤幼鸿
青年时代 2019年31期
关键词:项目人才培养新媒体

摘 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以视听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媒体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高校作为国家传媒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要紧跟时代步伐,深谙新媒体发展的特点与便利,以前瞻性的视野引导教师完成对创新性传媒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新媒体;人才培养;项目;创新

一、引言

在当今媒介融合与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效果、受众的影响力等方面都比传统媒体有着巨大的优势,作为人才教育的前沿阵地,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由旧媒体向新媒体转化,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媒介融合的新趋势,是摆在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作为高校传媒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顺利从旧媒体的创作理念中解放出来,研究当下新媒体媒介市场的发展状态,从信息采集、媒体产品制作与传播、网站APP运营等一系列新媒体衍生品中探寻媒体未来发展方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且具备新媒体创作及运营技能的现代传媒人才。

伴随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下,新媒体为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平台。在以往传媒类人才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主要通过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课教学指导、实习实践等一些基础教学方法进行人才培养,但是在新媒体技术与媒体多元融合的新形势下,作为传媒人才的主要指导者与引领者,高校教师更应该结合当下传媒行业发展脉络,从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出发,不仅在课堂学习中融入大数据与新媒体的一些理念与创作方法,而且要结合最新的互联网技术成果,重视学生在新媒体领域内诸如新闻采编、媒体推广、新媒体产品的研发与设计等方面技能的综合培养。反观目前高校传媒教育的发展现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专业设置较为老旧且单一、教学培养方案与教学目标与新媒体发展脱节、学生缺乏实践平台与实践训练、课程体系缺乏交叉融合、教师队伍实践能力不足等,在实际教学环节无法完成对学生的个性化、专业性培养任务,需要引起高校教育的重视。

二、人才培养与专业设置

传统传媒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沿用与传统媒体相适应的培养方法与课程设置,但由于高校教育落后于媒体发展业态,同时专业课程设置无法跟随时代发展潮流,导致很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只有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学、新闻学等传统的传媒专业,无法做到传媒类专业的个性化细分。首先,在专业课设置上,仍然保留大量传统媒体专业课程,如线性编辑、电视节目导播等传统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上,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与时代接轨的实践性教学,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个性化专业素养。其次,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阐述和引导教学内容的有力支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在教材选取上,高校应紧跟新媒体发展动态,选取适应时代发展的最新版权威教材,从知识结构上完善学生对新媒体的理解与认知[1]。最后,在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上,高校应始终跟随新媒体发展前沿,切实把握融媒体时代媒体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在传媒人才教学目标与专业设置上要结合媒体市场现实需求,细分专业,分化人才,以个性化、专业化的教育理念,设置如新媒体技术、数字媒体、网络新媒体、新媒体传播等一系列与时代接轨的新型媒体专业,从而从源头上引领学生学习新媒体技术与新媒体创作理念,完成由旧媒体向新媒体人才的顺利过渡。为更好地适应国家人才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高校传媒专业老师也应由学者型教师向实践型教师转化,由传统知识的讲授者、传播者转化为现代新媒体技术的指导者、引领者,加强新媒体实践技能的自我学习与知识传授。在专业教学方面,教师需要摒弃传统传媒人才教学过程中的“大而空”的教学理念,转而遵循“细而精”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掌握新媒体信息与技术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媒介与大数据信息,在傳统课程教学中加入新媒体创作方法与制作理念。因此,新媒体视域下的传媒人才培养,是对当下传媒专业教室的一次深刻考验,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新媒体实践能力,可以通过互联网自我学习或进入到新媒体实践平台进行技能强化。高校也应加强教师新媒体技能培训,加强教师对新媒体领域前沿的理解与认识,在教师的考评体系中,加入新媒体教学的课程考评与专业考评,从而引导教师主动接受新媒体方向的学习与自我提升。

三、课程交融与实验壁垒

尹鸿教授曾说,理想的传媒教育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应当是一种传媒素质、素养和专业理念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一种传播技能、方法和应用知识的教育[2]。在传统媒体教学实践中,专业课之间缺乏联系,交叉性不强,也存在理论内容重复、教学实践重叠等问题。新媒体强调学科交叉与融合,单纯课程无法满足新媒体与知识技能的整合需求。因此,在新媒体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跨专业领域,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整个大学四年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新闻素养、历史素养、政治素养、科技素养等多方面素养,课程设置上也可以将摄影摄像、电视节目、电视广告等与前期拍摄相关的多种课程交叉讲解,以基础理论为支撑,以实践技能为手段,从传媒实践的案例出发,使学生把课堂学习的摄影摄像知识应用到电视节目与电视广告等新媒体实践作品中。交叉学科与交叉课程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具有现代传媒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与文化精神,善于利用新媒体手段学习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精华,使学生不仅在理论素养上获得较大提升,而且在实践技能上能胜任多种领域的媒体宣传与信息传播工作。

在传媒专业实验教学方面,应打破传统实验室之间相互隔绝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专业基础由低级向高级进阶的学习规律,设置以互联网计算机平台为基础,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实验教学平台。在具体的实验室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更新教学实验设备及教学方法,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全面提升高校传媒专业教学水平,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型学习转化为以实验目标为切合点的主动型学习模式。在实践教学中,高校应努力建立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建设传媒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并且与当地的电视台、报社以及新媒体平台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深入到新闻传播实践的第一线,从企业的具体实践中以及实际项目案例中获取社会需求的传媒专业技能。校企合作模式,使老师带领学生从学校课堂走向商业实践,不再局限于课堂内的理论学习与简单实验教学,更加丰富学生的课外商业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校师生与社会接轨,也能够使学校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高校传媒人才的教育水平。

四、项目引导与比赛平台

传媒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类型,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课堂基础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社会实践水平。尤其是在新媒体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融媒体时代,高校要紧随时代潮流,从学界到业界建立起完整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但在目前中国高校传媒教育的发展实践中,缺乏项目引导与高层次的比赛平台。如何给高校老师及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训实践项目平台,使其能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实验性检测,是摆在中国高校传媒教育面前的突出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实践创作以及实践训练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高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国乃至省市新闻传媒类作品大赛,在大赛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以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理念使每一位同学的实践水平获得切实提高。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从课堂到项目、从项目到到比赛、从比赛到考评等系统的项目教学体系。从低年级开始建立以专业课教师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团队,从大一到大四分年级、分层次进行以比赛为抓手的教学考评。同时,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大赛评委等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与操作技能的一线人员共同参与到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中。在具体的考评体系中,加强对高校教师指导学生作品获奖的奖励机制,使其与职称评审挂钩,从而打破教师职称评审中的唯项目论、唯论文论,使专業课教师能积极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专业实践中去。同时,设置完善的毕业设计考评体系,使毕业设计直接与作品大赛挂钩,获奖作品可作为学生年度考评的重要加分依据。高校也可以尝试设立传媒工作室,利用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及资源获取商业项目,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来完成项目,教师和学生都可从中获得相应劳动报酬,从而实现教师职业技能与学生实践技能双提升,也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受益。

五、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高校传媒教育体系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在接受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技术便捷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新媒体发展空间与知识内涵,是每一个高校传媒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求学校在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上充分重视,而且要求教师能以创新型的教学手法与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观念引导,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向创新性、合作型实践者转化。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产业园,给学生提供场地、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位的指导与帮扶;聘请业界创业大咖,对学生进行创业讲座,针对性1对1帮扶,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及时解决创业所面临的困境与迷茫;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为学生创业成才铺设道路。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等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在学校教师与创业大咖的共同指导下,制定详细的创新创业方案,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尽最大努力获得创新创业大赛奖项,进而获得政府以及社会群体的创业帮扶。

参考文献:

[1]郝丹娜,陈奕桦.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编制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2).

[2]尹鸿,周星,胡正荣,等.传媒研究如何应对传媒实践[J].现代传播,2002(1).

作者简介:汤幼鸿,男,汉族,湖北文理学院新闻系教师,研究方向: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纪录片创作。

猜你喜欢
项目人才培养新媒体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