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研究

2019-12-27 01:49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工支部书记支部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1 引 言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呈蓬勃发展之势,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历来是各校工作的重点,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也成为各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2019年1月3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着力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下大气力解决软弱涣散问题。党支部要担负起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201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实施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学院党委领导下的党支部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落实到广大教职工群体和学生群体中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是学院党委联系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了增强教工党支部的建设活力,加强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的先进性,必须不断地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的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教工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过程中,基层教工党支部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教工党支部的建设成果也在不断推进,广大教职工发挥了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助力。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部分基层教工党支部的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1 对支部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丰富,使得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呈现出一定的难度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有的高职院校在党建工作过程中,缺乏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意识,没有做好学院发展规划与基层党建工作的衔接和契合,没有把教工党支部建设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结合越来[1],使得基层支部党建工作与学院的发展没有同步而行。

第二,有的高职院校在开展支部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响应新时代对党建工作的创新性要求,支部活动仍然以读读文件、听听报告、写写体会、整理资料、保留痕迹为主,没有主动结合教学、科研等其他工作去思考支部的建设重点及难点,使得支部没有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

第三,有的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按专业设置,支部书记一般都是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业务骨干,平时忙于专业建设、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班级管理等工作,难以静心思考支部党建工作的创新、改革和发展,认为做好领导安排的工作就足够了;支部委员认为支部的工作规划、创新、发展等工作是支部书记的工作范畴,自己只需完成份内的收缴党费、写写宣传稿件等工作就行;党员教师要么受日常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之累,无心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学习和思考,无法取得好的效果,要么由于专业建设外出调研,难以参加正常的支部活动,出差回来也没有主动补学。

第四,有的高职院校目前党建工作制度比较滞后,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相适应,使得基层党支部的建设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2]。如:师资培训方面,培训计划绝大多数是专业的业务培训,缺乏明确的党建培训计划,校外相关部门下达培训任务就临时选派人员,校内培训次数少之又少;职称评定和晋升方面,主要关注专业建设、比赛获奖、科研论文、横向及纵向课题、教学排名等可以量化的业绩,对耗时长、见效慢且难以量化的党建工作基本不予考虑。

第五,根据当前“双带”工作的要求,教工支部书记既要是党务工作的带头人,也要是专业建设的带头人,且职称必须在副教授(特殊情况除外)以上,这种做法本身不存在大的问题,但是,有的高职院校在教工支部书记的选配上没有做深入考虑,硬性规定教授必须站出来承担此项工作,不论是否具备承担此项工作的能力、不论年龄、不论个人意愿等。就高职院校而言,现实情况是教授的年龄一般来说都偏大,思想上较为守旧,很多教授平常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并无党建工作经验,想让一个完全不懂且无心去做的人来抓党建工作,其结果可想而知;而对于年轻一些的党支部书记,由于对自身党务工作者的角色没有进行准确定位,对党务工作业务和理论知识疏于学习,造成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不强[3],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工党支部的有效建设和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上述种种现象表明,高职院校从上至下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2.2 对支部政治学习的思想认识不够

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工党支部和教工党员在学院党委和二级学院党总支的统筹安排下,都能认真落实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学习活动,组织本支部落实“三会一课”、用好“学习强国”平台等等。但是,部分党支部和教职工党员还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组织意识薄弱等方面的问题,简单地认为教工党支部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按学院要求完成“规定动作”就好,如政治理论学习、发展新党员、按规定收缴党费等,而教育教学及科研方面的工作与党支部无关,造成基层党组织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正是由于思想认识上的不足,使得部分教职工党员缺乏政治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过程中敷衍了事,没有深入学习领会精神,更有甚者,在党支部集中学习过程中看手机、讲小话、打瞌睡等等,“人到心不到,学习无效果”的状况时有发生;也有部分教职工党员认为,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是党建干部的事,自己的工作重点是教学和科研,只要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完成科研任务就好,认为政治理论学习完全是在浪费时间,“轻党建思政重教学科研[4]”的思想倾向较为严重。

2.3 对支部活动形式单一,创新不够

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的建设、创新、改革及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高职院校有的教工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开展支部工作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按学院或总支的要求来做,流于传达学院及总支文件精神、组织学习活动、发展新党员、收缴党费等等,抱着“维持现状挺好”的想法,即使对支部工作有创新的意识,也仅仅停留在想法上,不愿也不敢创新,生怕创新会带来不好的效果;有的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在工作中没有主动、积极地去关心教师,对支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没有做到细致入微,对少数党员思想觉悟退化、学习积极性不高、本职工作出现问题等没有及时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并分析原因,难以找准工作的落脚点和切入点,“头雁”作用发挥不充分,工作过程中“讲形式、走过场”现象比较普遍,淡化了支部的存在感,影响了支部的活力[5];有的支部党建工作受多种因素影响,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没有真正做到使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思路闭塞,没有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支部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入研究如何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去开展支部党建工作不够,支部书记的“双带头人”作用流于形式,使得支部党建工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3 结 语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在引导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等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保障,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实基础。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当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深入基层抓党建。但是,基层教工党支部的建设不可能也不能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正视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猜你喜欢
教工支部书记支部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支部联建润“甘泉”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党支部书记能否实行招聘?
党支部书记正确运用表扬艺术“六字”诀
支部园地
“历史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