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病理教学思考

2020-01-07 22:45邓征浩胡永斌肖德胜周建华
科教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医科医学教育病理学

邓征浩 胡永斌 肖德胜 周建华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湖南·长沙 410078)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及转归的医学学科,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目前我国的病理学学科兼具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学科特点。[1]病理教学是病理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现代技术与医疗技术的结合,新医科概念脱颖而出。新医科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显著特点,这使得现代医学教育面临着重大变革。本文是我们对新医科背景下的病理学教学的思考和具体实践,以供同仁参考。

1 新医科的理念

为适应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我国于2018 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对提高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要求,首次强调“四新”即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其中,新医科通过紧密结合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不断推进医工理文融通,将传统医学与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进行融合。[2]具体而言,新医科要适应新形势下科技革命的要求,把以治疗为主的医疗服务扩展到生命健康全过程,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新医科将引发医疗方式和医疗行为的改变。目前的医疗过程中,大数据分析、高分辨影像学诊断、人工智能诊断以及新材材料不断渗入医学领域,同时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大大改变了现代医疗。新医科要求高等医学院校主动适应新要求而自我进行转变,加大教职工的培养,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带动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随着人工智能、精准医疗、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医学教育必须转型,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变革的需要,必须重构一些核心知识。

2 新医科对病理学教学的新要求

2.1 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适应发展需要所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包括精深的专门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学科知识结构是学科所研究的要素遵循逻辑关系而组织起来的系统。基本概念、原理、基本规则构成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核心是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3]所有学科的知识结构是动态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扩展的。

新医科要求构建病理学新的知识结构。人工智能、精准医学、远程病理诊断、分子病理诊断、转化医学等新技术、新知识都已成为病理学工作者研究、讨论的热点,也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病理学的知识构成主要由总论和各论构成,主要的学习要点是疾病的大体和显微镜下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病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分子病理突飞猛进,不断更新病理学学科内容,在病理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最近,人工智能技术在病理诊断上应用的文章日益增多,不断挑战病理学家的双眼,丰富了诊断内容,有望成为病理学新的分支。为适应新医科的要求,病理学教学应该增加相关内容。

2.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独立实现学习目标。以往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接受性学习,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学生学习有条条框框,学生不主动学习新知识,只要把老师教授的知识掌握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老师教得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满足终生学习的要求。但自主学习倡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多种能力,满足终生学习的要求。

新医科背景下,由于病理学知识量显著增加,只有自主学习模式才能达到新的教学目标;终生学习是医学从业者的显著特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作用。分子病理学知识日新月异,单单课堂教学已不能把所有知识教授给学生了。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迅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达到终生学习的要求。

2.3 培养综合素质

新医科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应该把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最终目标。医学面对的是病人,需要不间断的人文关怀,而不是冷冰冰的仪器和化验单。医生需要多方面的培养,尤其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医生在患者就诊过程中的言行将直接影响患者对疾病的担忧程度,甚至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根本,是医学教育的生命所在。医学生誓言反映了医学从业人员发自内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医学行业规则和纪律的凝炼,也是医学生学习和行医的标尺和指南。它承载着医学伦理和医学社会学的内容,成为我国医学发展与医生毕生追求的理想。

但现在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问题还面临诸多困难,例如:在就业压力和考研浪潮的影响下人文课程不受重视,素质课师资力量单薄,相关教学时数显著不足,教育培养形式单一等。因此,充分发挥医学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将医学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实在必行。

3 新医科背景下病理学教学的路径

3.1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为基础,联系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病理学诊断在疾病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床医生亦要掌握大量的疾病相关的病理学知识。因此,病理学被认为是桥梁课程,也是临床课程,是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知识的前沿。在病理教学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多学科知识,内容十分丰富。这使得在病理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在不同教学环节加强临床病例教学法,初步培养医学生的专业精神,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把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医德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我们的做法是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用病例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再提问、再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人文基本技能。[4]

3.2 拓宽教学视野

新医科背景下病理学知识急剧增加,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一方面,我们以课本知识为蓝本,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获取相关知识,拓展知识面。例如:家兔空气栓塞实验教学中,基本教学目标是明确空气栓子的运行途径和对机体的影响;通过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以空气栓塞为关键词查阅文献,认识到形成空气栓塞的情景(中央静脉插管、各种腔镜术等)。另一方面,我们以临床常见病理知识为蓝本,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获取最新知识。例如:在讲授乳腺癌Her-2 靶向治疗时,以Her-2 为关键词,发现部分胃癌患者也可以应用这一靶向治疗方法,[5]而且有更多的病种的Her-2 靶向治疗正在研究中。[6]同时,我们组织学习兴趣小组,阅读、分析病理学相关文献,深入学习病理学。

3.3 重视早期接触临床

早期接触临床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西方先进国家的基础课程教学时便以多种形式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活动。早期接触临床对医学生的未来学习和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作用。[7]医学及其重视实践。医学生学习的医学知识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应用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书本知识脱离临床实践就会导致理论脱离实际。早期接触临床教育,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也可以加深对临床科室的了解,以及大胆尝试与患者的沟通,逐步培养医学生的兴趣点、人文素质及职业责任感。

除了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应用病例教学法外,课外我们组织学生参加附属医院的多学科讨论会(MDT);还在病理教学网站上提供一些病例供学生讨论分析。另外,我们组织学生参观病理科,完整了解病理切片制作全过程,学习病理辅助检查,知晓病理诊断全过程,为学生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3.4 加强临床病例库的建设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临床病例库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强调以临床病例为核心、问题为先导的理念。[8]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结合病例进行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带教老师扮演旁观者角色,以适当的引导为主,陪同完成完整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将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融于一体,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为将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医科医学教育病理学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医者难自医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