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家校合作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0-01-07 22:45
科教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家校高职思想

金 晔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江苏·南京 211800)

近年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工作中的方向和方法方面有着更深入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对高校教师也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将思想教育工作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笔者在一线工作中,围绕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研究,重点关注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希望借此找到家校合作的方法,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高职院校家校合作中的角色

(1)教师。学校教育中,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直接接触学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积累了丰富的识别学生问题、应对不同阶段问题以及解决教育问题的经验,能直接把握学生的变化,正确的认识学生。因此,在家校合作中教师家长正确认识学生的协助者,是家庭教育和学生发展的指导者。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要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学校与家庭需要彼此了解,相互理解,形成写作关系。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担负着沟通和协调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师及时学校政策的宣传者,也是家校关系的协调者。

(2)家长。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学生成长的启蒙者。但在调研中发现,家长普遍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在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缺乏经验,是个家庭教育初学者。但在家校合作中却扮演着重要的合作者角色。

(3)学生。从传统观点看,学生在教育中是被动的学习者,但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学习者。家校合作中学生能够促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够促进家长更多的参与学校教育中来。

2 高职院校家校合作的特点

(1)家长对学生的关注度降低。高职院校的家长对学生的关注较中小学家长低。除年龄因素外,还有学历因素、经济因素、文化背景因素、空间距离因素等影响。家长认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可以“自理”全部问题的,通常的做法是打个电话了解情况,定期打卡送生活费。很少有家长会主动联系班主任或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发展等现状。

(2)家长对学生的关注内容以知识技能学习为主。家长在学生进入高职学习后,普遍想法“孩子大了,交给学校、老师管”,认为学生在校学习以掌握知识,学习技能为主,其它的都不重要。因此,会忽视学生的心理状态,交往情况等问题。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考试是否通过,是否有参与技能考试。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笔者听到最多的说法是,“专业我们也不懂,得让孩子多学学专业知识。其他的学校看着管就行。”

(3)与家长的沟通以问题导向为主。高职院校家校沟通的主要内容,往往围绕问题展开。如学业成绩问题、就业问题、实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往往是在问题较严重的情况下,与家长沟通,甚至是告知处理结果。而此时,围绕学生问题解决的沟通才刚刚开始。家长认识到学生在校的问题后,往往也会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参与到家校沟通中来。

(4)家校合作中以教师为主体,家长较为被动。在笔者的研究中,以问题为导向的家校沟通存在以教师为主导,家长较为被动的情况。教师会在学生发生问题时联系家长,告知家长情况,及学校处理意见。此时,家长的表现往往是听学校安排,或者被动接受学校处理,缺少在沟通中的主动性。源于“不了解”的主动性缺乏,则是高职学生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处于被动状态的重要原因。

3 家校合作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促进学生问题的尽早干预。高职院校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与沟通实质性的开始,是学生的问题严重,学校须将处理结果告知家长。而此时相对于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惩罚的手段则是占了上风的。家校合作中的无序性、低层次性、片面性等问题,会错过对学生问题的早期介入和干预机会,导致家长只能被动接受学生问题处罚的结果。从学校角度看,处分等手段是为了对学生的惩戒,是在学生问题触碰到学校规范的底线后形成的,期间有教育过程。但从家长的角度看,由于家校沟通的缺乏,并不知晓学生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而只是知道学生被处分的结果,即使有参与到问题干预和解决的意愿,也错过了机会,被动的接受结果。在调查中,家长对于学校的处理结果普遍有不知道的情况,甚至不知道会有处罚的结果。尤其在处理学生留级问题时,家长接到学校通知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有家长会说“怎么可能,孩子平时说都挺好的”。对学生成长而言,问题的尽早干预,可以避免其焦虑、迷失甚至出现更严重思想问题的情况。因此,促进有效的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庭在发现问题阶段的沟通,是有利于学生问题的引导和解决的。

(2)学校和家庭教育合力的形成。学生的思想问题往往是具有延续性的,它往往不会因空间变化而变化。在隔断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情况下学生的思想问题会有反复的情况。在学校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想认识有向好发展的状态,但由于环境发生变化,比如放假回家后,在家庭中缺少直接的心理支持,学生很容易受到干扰。因此对于学生的思想问题的干预不是简单的依靠学校教师,同时在家庭中也要建立延续的教育支持,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合力,形成对学生教育的统一性和延续性,进而实现学生教育的良好发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与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学生思想行为的导向。学校与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除传统意义上的管教外,还有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作用。通过良好的家校合作,可以产生正向引导的效果。笔者在管理学生过程中,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在遇到学生问题时,通常会以告知、探讨和指导的形式与家长联系。与家长在对于学生问题达成共识后,分别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不良发展进行干预,最终达到纠正问题的效果。

(4)家长的启发与引导。高职院校学生的家长都不是教育专家,对学生情况认识不足,当学生出现情绪低落、态度消极等心理问题以及认识偏差、违反规定等行为问题时,或暴力解决或放任不管。导致学生行为的偏差发展。在家校合作中,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心理等专业知识以及积累的教育经验等,帮助家长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到干预学生行为的方法,对家长的教育心理、教育行为、教育方法等进行启发和引导,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教育活动,形成合作伙伴关系。

4 高职院校家校合作的指导方法

(1)促进家校合作观念转变。传统观念中学校教育居于主体地位,家庭教育属于从属地位。尤其到了高职院校阶段,家长与学校几乎沟通全无,除了留级、退学等极端情况外,辅导员会与家长沟通,绝大多数情况均是让学生自我管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家长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互动。应促进学校教师与家长意识到学校与家庭是教育中的两个场所,具有不同的分工和职能,需要相互支持和合作。

(2)多渠道建立合作机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搭建线上线下家校合作平台。抓好入学教育机会,学校可以利用新生入学报到日,召开家长会,传递学校管理信息、专业信息、就业发展方向信息等。借助电话、QQ、微信等交流工具,建立家校沟通群,由辅导员老师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情况,以及各阶段学习进展、学校的政策措施等。开展家庭教育小课堂,向家长传递教育信息、教育方法等,指导家长在参与教育中的活动。利用学生学业进展的关键时间节点,及时告知家长学校的工作开展情况,如学期考试前、实习前等,提醒家长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家长分析学生思想情况,形成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模式,建立合作机制。

(3)增强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培养。做好家校合作,首先要利用好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通过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增强其做好家校沟通的自信,进而在处理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学校可以通过为教师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课程、专家讲座等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知识的积累;可以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沙龙,定期交流对学生问题的处理过程,方法和效果;可以邀请家长、学生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在与家长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中积累指导经验等。

(4)开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途径。学校要改变传统的“叫家长”模式,应鼓励家长接受并乐于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家长可以以参观者、志愿者的身份深入学校,成为学校管理的顾问团和后援团。提升家长了解学校,认识学生,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的主动性,进而实现家校合作的深入化,以利于学生思想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家校高职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