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词及自主探索对儿童因果学习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2020-01-10 00:04陈水平白雨诗杜潇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证词证人因果关系

陈水平 白雨诗 杜潇潇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8;[2]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岭幼儿园 江西·南昌 330038)

0 引言

学前儿童的因果学习,是基于其现有的关于世界的理论经验、知识以及在观察行动中获得的概率证据等信息资源,进行解释新证据、发现因果关系的过程。它是复杂的,不能由某个单独的过程或因素所控制。首先,学前儿童的因果学习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在学前期,儿童就已经具有统计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会影响他们对因果关系信息的解释。在过程中他们会追踪证人证词的准确性及可靠程度,作为判断依据。对于因果学习的研究,学者们就曾探讨学前儿童如何获得各种物理、生物和心理逻辑现象的概念知识,并强调学前儿童如何积极地探索和评估观察到的因果关系证据。其次,学前儿童的因果推理学习也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在实践中,学前儿童会通过亲身的探索式活动收集新的因果关系的证据。例如,Schulz和Bonawitz(2007)的研究证明,相对于儿童已经知晓玩具的正确功效,当某一玩具的功效对于儿童是未知的时(即儿童不知道哪两种激活剂会产生新的效果),学龄前儿童会更频繁地、更长时间地探索玩具。由此可以看出,学前儿童可以通过了解证人证词和自主探索两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进行相应的因果学习。

1 证词与自主探索对儿童因果学习的影响

证词,是源自外部个体的理性、知觉、记忆等的信息,即从外界发声者那里获得的知识。对于证人证词的研究始于司法领域,在过去也一直是其热点之一,但其实在科学研究中,个体的认识也会不可避免地依赖于外界的证词。证词作为一种知识来源,也具有辩护的能力,以作为知觉、内省、推理的来源。哲学家休谟曾说,没有哪种推理比从证词中得出的推理更常见、更有用,甚至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可以说,证词是作为个体进行推理、获得知识的主要和基本来源而存在的。尤其在学前期,他人证词信息对儿童的知识积累和因果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实践表明主动学习过程比被动观察有更多好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均认可自主探索会在儿童科学思维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积极发现新对象的因果效应的学龄前儿童能够更准确地学习该因果关系。例如,当面对模棱两可或不确定的证词时,儿童会从自己的探索行为中做出更强的因果推论。先前已有研究表明儿童自主探索对修正先验观念的作用、儿童的自主探索与科学解释的协同方式等等。

基于证人证词或积极的自主探索的因果学习在学前儿童真实的实践生活中是存在且常见的。例如,在Koenig(2004)的实验中,儿童被问及一些明确的判断问题(儿童必须确定面对的两名证人中的哪一方提供了正确或错误的证词)时的表现中可以直观地得出,儿童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理解问题,又能够从一些特定情况下的关于证词准确性信息中推断出证人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儿童会进一步地进行因果推理过程。此时,儿童必须依靠他们已有的知识来评估证人的陈述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周围世界的真实状态。并且对证人证词的鉴别,同样是学前儿童在因果推理学习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进行有选择性地证词的判断。

此外,在学前儿童的因果推理中,当多种过程或因素同时进行或作用,特别是当观察到的证人证词与儿童的自主探索发现相冲突时,最终的因果推理将受到孰轻孰重的影响。在刘雁伶等人(2018)的研究中,将成人证词与儿童自主探索对儿童推断因果关系的共同作用进行探究,其运用Bridgers等人(2016)的研究范式证明了成人证词与儿童自主探索间的交互作用,5岁儿童能够综合成人证词和自主探索的结果证据进行因果关系的推断。可以看出,学前儿童对因果关系的推断,会受到证人证词和自主探索的综合影响,当儿童自身未进行自主探索时,绝大多数儿童会依据证人证词的提供进行推断;当儿童存在自主探索的情况时,若自主探索结果与证词相冲突,儿童会将互动交流中取得的证人证词与自身的实践探索证据相结合,进行因果学习。

2 促进儿童有效因果学习的教育策略

2.1 关注证词,提供良好的知识来源

学前儿童的知识来源依赖于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对于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儿童来说,在社会、学校、家庭中都会有自己所信任的存在,会依赖于自己所信任的个体提供的证词。因此,教育者们应关注信息的提供及表达方式,真正作为儿童可靠的知识来源。

对于幼儿园,其中教师和指导者们作为儿童生活中非常有影响力和重要的成年人,在一日生活或日常教学及常规中,首先要尽量确保向儿童信息传输时的准确性,时刻关注自己的说话方式、互动方式等,构建起与儿童的知识信任,这些方面都会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学习及培训,在提升教师的整体知识专业水平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能力发展,确定特定儿童的学习需求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规划教学活动,最终使儿童能够最大程度地受益。

对于父母,作为学前儿童最为熟悉和亲密的人,其言语及行为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例如,Corriveau,Harris等人(2009)研究得出,五岁的孩子对母亲的信任与陌生人不同,这是由儿童与母亲间的依恋关系所导致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温暖与支持的纽带可能会增加孩子倾听、回应父母信息的可能性,从而影响知识和经验的教育与吸收效果。因此,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努力营造温馨、关爱的家庭氛围,并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与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知识及儿童的常规状态,协助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以带给儿童正确的、适宜的教育影响,使儿童更好地成长发展。

2.2 关注并利用“无知的优势”

作为学前儿童最重要的知识启蒙者、信息传递者,教师及家长为儿童对世界的因果关系的推断提供着大量的证词信息,但表达信息时的状态可能会对儿童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如果教师偶尔或在恰当的时机说出“我不知道”,这表明可能具有一种能够准确监测自己知识的能力;相反,不准确的陈述可能反映出这名教师一系列的消极的心理逻辑状态,如无法监测自己的知识程度、意图欺骗儿童等。学前儿童会认识到无知和不准确性之间有着重要的区别,并且相对于不准确的教师,他们会更加信赖看似无知的教师。在Kushnir(2009)的实验中,四岁的孩子似乎已经可以觉察到这一区别,当他们被分别介绍给一个一贯无知的证人或经常不准确的证人,大多数儿童会认可无知证人所提供的新物品标签。

因此,教师及家长在信息的解释或儿童问题的回答时,首先要端正自身的教育思想,要保持真诚谦虚的态度和“无知”的美德,理解“教”与“学”是融合于教师与儿童、父母与孩子的相互协作中的,双方是共同走向未知的知识世界的伙伴;其次,教育者们在遇到难以回答或陌生的事情时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无知”,切忌随意告知儿童虚假或错误信息。反之,可能会造成儿童对该教师或家长的不信任或怀疑,影响儿童对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结束后应积极的自我反思与实践,评估自身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促进继续探索求知的发展。

2.3 鼓励儿童自主探索

与欧美裔儿童相比,亚裔儿童有着更强的默认偏差,部分儿童可能会无条件地相信成人的证词。在我国,儿童认知的默认偏差受社会历史影响较大。由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及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期望过高等影响,多数幼儿园在当前教育教学上并未真正地贯彻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儿童往往被鼓励“专注”于知识的学习,忽略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想法。另外,成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大多时间里扮演着权威者、领导者的角色,儿童长期倾向于服从成人的指令或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儿童与成人进行信念、感受等讨论的机会较少,更易存在较强的默认偏差,缺乏自主探索的机会。因此,当前对家庭和课堂环境等日常环境的改变尤为重要。

对于幼儿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育者首先要意识到儿童的亲身体验式的探索的重要价值,独自探索的机会的增加可能导致儿童在证词具有欺骗性、不适当或不知情时,使信任他人的倾向发生类似变化。其次,应坚持贯彻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关注教育的主体——儿童。针对于学前期儿童的特点,埃里克森曾关注此时儿童获取主动感的体验,幼儿的行为更具主动性和目的性。此外,建构主义也强调主动建构的过程,真正的理解只能是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立起来的。因此,园所及教师要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帮助儿童发挥其主体性,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及物质环境支持,让幼儿在主动探索、观察中发现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要经常鼓励儿童和支持儿童,增强儿童积极主动探索的信心,引导儿童学会采取游戏或多种探索方式寻找、获得知识,如,在故事、绘本等教学中引导儿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和回答,真正成为学前儿童学习和生活中的支持者、引导者,更是合作者。

对于父母,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儿童观,摈弃过去一味追求孩子专注于书本知识的错误做法,变拔苗助长式为主体发展式教育。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放手让儿童亲自操作、体验,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加直观的、直接的经验或观点,对于儿童的想法、观点等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回应,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帮助儿童有效地取得或修正知识。最后,父母应有多样性参与的意识,懂得放手让儿童去自主探索,但不是游离于儿童之外。作为学前儿童的重要的教育者、影响者,父母要努力做学前儿童学习的伙伴,并鼓励他们与自己进行交流、分享及讨论等积极的互动。如果在自主探索中儿童遇到困难时,要鼓励他们勇敢克服;在取得成功、获得新经验或知识时,可以与他们共享喜悦。

3 结语

学前儿童在信任他人证词时的偏见会随着经验的变化而变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减弱。由于学前儿童逐渐意识到面对的证人可能是不准确的,并且儿童自身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及知识,可以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对世界的亲身探索来验证证人证词,获得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

依赖证人证词或自主探索都是学前儿童进行积极的因果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他们在试图以合理的方式确定证据的相关性和信息性时,填补现有经验或知识中的空白,进行事物因果关系的推断,更多地了解、认知客观世界。

猜你喜欢
证词证人因果关系
玩忽职守型渎职罪中严重不负责任与重大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目击证人”长颈鹿(下)
目击证人
火烧云
帮助犯因果关系刍议
凶手是谁
为台湾当代新诗发展提供“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