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工作需要细细做

2020-01-15 10:12孙守化
家长 2020年12期
关键词:仪式感家访

孙守化

【关键词】家访;仪式感;认可感

入户家访的教育形式是伴随着一批人成长起来的,这种教育形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挥了积极、难以替代的作用。曾经,在福建省福州市12345 便民(惠企)服务平台上,出现了一篇名为《投诉关于市教育局发文要求市中小学每学年至少要有一次入户家访的通知》的帖文,帖文以家长身份称,当今通信方式足夠发达,电话、QQ、微信都能比入户家访更迅速、及时,教师入户家访根本没有必要,应当叫停。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入户家访一直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作为过去相当普及的家校沟通方式在家校合作育人方面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多样化、便捷化,教师入户家访的形式常常被冷淡,甚至被排斥。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快餐文化不断盛行、教育功利化不断升级的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尊重教育规律,给教育足够的耐心和等待,慢下来做教育;更应该耐心些,提倡教师入户家访,原因如下。

一、教师入户家访使教育更有仪式感

教育是需要仪式感的。仪式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价值表达。我们教师进行的真正教育,都是一种基于教育目标与价值的唤醒、引导和建构。而教育的价值期待,需要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以各种适合的方式来表达与实现。能“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的仪式,正是对教育价值的一种富有张力、直入人心的隆重表达。这种表达,无论是预设表达,还是生成表达,都是对学生成长的一种有力牵引与乐观期待。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学校所拥有的意象挥洒空间,无疑有很多,而作为不可或缺的入户家访,更需要彰显教育的仪式感。

教师千篇一律的说教方式,会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感受到教育方式的单一、枯燥。学生更喜欢换一种形式新鲜的教育方式,走出校门的入户家访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入户家访使教师的教育有了仪式感。其实,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需要有仪式感的,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能让人记住的事情总是那么几个节点,那些节点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仪式感标记在人的脑海中。这正如在生日之际众多的“生日快乐”祝福语不能让人记忆深刻,可是家人若为之精心准备了一顿大餐、精心布置了生日宴会会场、精心赠予了生日礼物后再送上一句“生日快乐”,便会让人难以忘怀。这是因为这样的生日赋予了仪式感,仪式感会在视觉、听觉、情感共鸣等多个方面刺激生命个体,使之印象深刻。

尽管从一定程度上讲,入户家访会让一部分学生既担忧又期盼,担忧的是教师跟家长近距离的接触,会把自己在学校和家庭里的问题都暴露无遗,使自己面临“如临大考”的风险,期盼的是能够得到教师的造访和关注,是一种激励和自豪,教师的入户使师生交流有了浓浓的仪式感。为了这样有仪式感的节点,更多的学生会精心准备、认真对待、改正不足,以期尽可能多地展示自己的优秀和闪光点给家访的教师。教师身体力行的有仪式感的入户家访,定比单纯的教师讲授、批评、引导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教师家访产生的效果也会更明显、更持久。

二、入户家访能够给学生以真诚感

学校教育需要真诚,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意会让学生心中更踏实,学生更期待被读懂,在我们现实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和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教师的真诚投入也许会让教育效果更明显,更会缓解教师和学生之前的矛盾。坚持真诚做教育,用心对待每一名学生,入户家访可以给学生以真诚感。

在通讯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入户家访的必要性在不断降低,这成了不争的事实,但是决不能够说入户家访就可以被现代通讯方式取代。尽管电话、微信等沟通工具的普及,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的参与,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及时、更立体,但是,这样的沟通却少了一种真诚感。短信的沟通可以是改头换面,不具针对性的借鉴和拼凑,语音的沟通少了能面对面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面容和神情,视频连线也会在人猝不及防的接听中感到忐忑和尴尬,这些沟通方式往往会使家长和学生感受到交流的不正式、不被重视,使沟通存在应付和随意。而教师的入户家访却能让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近距离地面对面接触,使交谈语言有了温度,使教育手段也变得更温柔,教师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关切的抚摸,都传递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真诚,而这些能带给学生温暖感受的教育手段,都不是通过简单的电话连线能够实现的。越是坚硬的外壳里面,越是藏着柔软的部分。教师入户家访通常会一改平日里的严肃,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者,平等的姿态更有利于深入沟通,入户家访教师会把柔软的教育情怀和人文关怀流露给学生,融入教师真切的情感。入户家访会让学生在不由自主中得到一些触动、感动,进而转化为积极向上的行动。

三、入户家访能够让师生获得认可感

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着巨大、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道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也起着积极的、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是一组一荣俱荣的合力,也是必不可分的两股教育力量。

入户家访让教师深入学生家庭,更近距离地了解学生的衣、食、住、行,更真实地了解学生受教育的家庭背景,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性格、特长,更准确地看见了学生的需求、个性和潜能,收获更全面详实的教育资源,为教师选取更直接、有效的教育手段提供参考,对学生的教育会更有针对性。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教师入户家访有利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收获认同感,这有利于找到施教的切入点,进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教师入户家访不仅能让学生不断进步,还能使家访教师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配合,在教育学生方面形成合力,形成教育的最大公约数,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家校和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家访教师收获了认可感,产生了积极上进的内驱力,进而促使教师自身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获得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入户家访,让教育变得更有“人情味”,也让教育更加接地气。入户家访作为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给教师提供了最直观、最迅捷的教育讯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更重要的是在入户家访的过程中,教师传递了更多的真情,为实现教育高效与和谐提供了重要保证,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所以即使通讯方式再发达,入户家访也不能太“匆忙”,教师不妨慢下来,把家访功课做到“家”,相信在很长时间里必然会存在,必将得到进一步的鼓励和推行。

猜你喜欢
仪式感家访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小王子》的光芒照亮整个荒原
论互联网时代广告实践教学中的仪式感营造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安托南·阿尔托对后现代戏剧的影响探微
少年成长的仪式
以家访提升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有效性
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家访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