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思考

2020-01-18 02:01
黑龙江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资源教学内容

石 琦

(哈尔滨金融学院 基础教研部,哈尔滨 150030)

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学习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更加自由自在地学习。混合式教学利用先进教学设备和软件,使课堂变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场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高等数学》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高等数学》是最容易产生挫败感的课程之一。《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公式、定义、定理比较抽象,证明多、逻辑性强,学生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课堂授课过程中,信息量大、知识点密集,前后内容衔接紧密。学生只要有一个知识点没有弄懂,就很难领会下面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在现有合班上课的形式和课时限制的条件下,为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在课上基本采用一言堂的形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抬头率低,参与度小,学习获得感和成就感不足。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容易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

网络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在慕课平台上,有大量的、各种层次的《高等数学》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自主地进行学习。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与全网优秀的教师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种形势下,《高等数学》必须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前导学、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的重点难点讲解、线上线下结合的深度讨论、过程性考核等方式,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2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应抓住重点教学环节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数学学习依赖性强,自学能力较差。部分学生,特别是文科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有抵触和畏难情绪。基于这种现状,对于难易程度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过程,较难的内容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简单易懂的内容选择混合式教学。

教师首先要吃透《高等数学》的教学大纲,掌握教学标准,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然后筛选网络教学资源,结合自己对教学资源的掌握情况,将视频、音频、文档等资源发布给学生,供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要根据在线测试的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线下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是将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简单地结合,也不是将学习过程转移到网络上。在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时,要科学地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可以在课前推荐相关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仍然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重点讲解,配合例题和思考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混合式教学多用于比较容易的教学内容,课前微课视频的重点,一是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二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第二个重要极限前,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给学生提供网络课程资源,由学生在线上完成预习和自学,基本理解和掌握定义和简单的推导。这类课程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有难有易,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筛选出网络教学资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所学的专业提出问题,比如在货币银行学中是如何应用第二个重要极限计算连续复利的。开展课程教学前,检查基础知识的复习和补充结果。

通过在课前环节使用网络视频资源,用视频讲解代替教师讲授,解决了集中授课的内容取舍、注意力的持续等问题。视频的动画效果或现实场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在自制微课视频时,一是要注意借鉴和利用网上已有的资源,二是要制作适合本校学生的资源,要以本校的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所使用的教材,自制视频以简单易懂为原则。

3 线下教学应当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线上学习的反馈中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应由以下三个环节构成:教师讲授、快速测试、小组讨论交流与问题解决。第一,教师根据课前的测试结果讲授多数学生仍然存疑的概念、难点、疑点等问题。第二,快速测试刚刚讲过的内容,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并推广应用。第三,由教师或学生总结教学内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课堂上的难点在于控制秩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相互答疑解惑。每一节课都要结合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明确、强化所讲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分组答题、研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生分小组学习非常重要。合理的分组能够提升班级整体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小组内要分工协作,并由组长组织督促组员课下的线上学习和课上的学习成果展示和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总结重要知识点,反馈不理解或不会应用的内容。教师统一解答这些疑难问题,并将相关知识引向深入。经过“学生—教师—学生”这个路径后,会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相应地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要积极进行反思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同学生一样,要从传统教学模式的角色定位和方式方法中脱离出来,从单一的课程讲授者转变成更完整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学习指导、课堂教学掌控、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充分思考,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教师要通过不断地研究、学习和实践,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使混合式教学取得实效。

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较弱,对于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教师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如何设计必要的环节,使学生能主动按时完成线上学习、线上测试,积极反馈疑难问题,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

传统形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单独学习的个体,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不需要学生之间的协作。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低,学习模式单一。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学生会有不适应的表现,他们需要调整和适应。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是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模式,但是,把这种模式与现有的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需要积极不断地探索。

猜你喜欢
高等数学教学资源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