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与道德张力下思政人文价值理念基础及其建构

2020-01-18 05:57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个体人文

刘 正

(太原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太原 030032)

一、引言

纵览古今中外的核心思想理论体系,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源远流长的核心理念都是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伦理道德精神为基础的。究其原因,首先是伦理道德精神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本质,能够体现本民族的特性,在民族的发展上具有较大的发言权[1]。其次伦理道德精神的普遍适用性,能够给文化的传播和渗透带来便利,从而实现文化的广泛交流。最后就是伦理道德能够淡化社会制度的政治色彩,消除政治伦理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伦理道德理论在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思政教育主要把人的思想作为探讨的主要对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结构就是人文价值理念[2]。当前中国的社会环境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思政教育的外部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人文价值理念构建的基础也随之发生变化,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二、社会伦理道德

1.伦理道德的定义。从传统意义上来讲,道德主要是一种社会形成的意识形态,用来协调人与人或者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规则的外在表现,侧重约束道德活动及其主体的行为;而伦理则是高度概括的人性以及人伦关系基本问题的相关原则,关注的是反映和维持人伦关系所需要的社会规则。从基本定义上来看,伦理与道德有着不同内涵的社会属性,伦理是社会客观形成的,道德则是个体自律主观形成的[3]。进入新时代以来,伦理道德理念发生新的改变,伦理思想更注重理性、科学等社会属性,而道德思想则是更多蕴含着感性、人文等情感属性。伦理与道德的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合力,逐渐为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伦理哲学的主要作用。在人类文明社会当中普遍存在伦理道德问题,其内容基本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复杂关系,外在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虽然伦理道德没有形象具体的规定要求,在人的行为路径上也不存在直接的约束性,但是在整个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的最小组成部分,人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其作用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全面发展能否顺利进行,因此伦理道德对人的重要作用,最终也会传递到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并得到外在的展示[4]。只有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按照伦理道德的要求去做事,才能有效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反之,则会导致社会发展的滞后,带来负面影响。

3.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支柱理念,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的构建基础为儒家的思想理念,它依托于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成为中国几千年来的道德价值理论和行为选择的主要体系。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发源于古代的礼仪,最终归于理学,基本上涵盖了诸子百家的先进思想的精髓,成为中国古代诸多思想的集大成者[5]。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以仁义作为核心观念,形成并完善了一整套的程序制度,引导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发展的方向,使得社会思想行为都比较符合伦理道德的标准。传统伦理道德在新时代具有强大的弘扬价值,既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又有助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思政人文价值理念的意义

1.人文价值的客观实在性。在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历史中,思政教育以独特的表达方式,表现出了其真实的客观性,重点发挥出服务于社会进步需求的主要作用,展示出其包含的社会性功能,这个功能从价值理论上来讲,本质就是教育的人文价值所在[6]。人文价值的重要表现在于促进整个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个体的发展,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思政教育的人文价值主要是服务于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重要性更加显著。虽然思政教育的人文价值在不同历史阶段代表的阶级利益有所不同,但是总体而言,是符合当时时代发展潮流和趋势要求的,因此其有着存在的合理性,这些都是受到当时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限制的,无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人文价值的真实历史性。在社会生产关系不断进步的影响下,思政教育的人文价值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嬗变中表现出明显的历史真实性,代表着生产关系的传承。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来讲,思政教育作为社会核心意识之一,成为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理论前提[7]。在任何一个社会发展中都存在着接续传承的诸多意识,它们当中既有服务于当今社会的意思形态,也有反映正在消亡的旧的意识形态,还有正在萌芽,即将发展壮大的新的意识形态,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发展并不是即时随生产关系的改变就发生变化,而是有着一定的历史延迟性,思政教育的人文价值同样如此。新的思政人文价值之中必定包含着旧的思政人文价值的重要组成因素,在内容形式上表现出一定的一脉相承,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3.人文价值的创新发展性。从大的方向来讲,思政教育的人文价值总体上是不断上升发展的。一方面,思政教育是伴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变化的,是国家实现统治的重要工具,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思政教育能够覆盖更多的人文理论,人文价值也更容易得到实现[8]。另一方面则是随着社会个体认识水平的不断积累,思政教育不断更新,内容上也更加符合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方法也更加丰富,思政教育人文功能的创新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思政教育人文价值的变化。在当今经济发展更加全球化的基础上,不管是社会整体的发展还是个体的进步,都对思政教育的人文价值创新功能提升有着更好的作用,以此更能满足时代进步的需要。

三、伦理与道德对构建思政人文价值的意义

1.坚持人文价值构建的主体性准则。新时代下,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思政教育的人文价值是追求个体的全面发展,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体现出人文价值基础构建要做到以人为本的要求,尊重社会个体的主体性[9]。人文价值的实现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搭建好社会与个体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思政教育和社会个体的良性促进发展,增强思政教育人文价值的可接受性,为实现人文价值奠定坚实基础。在构建思政人文价值体系时,要尽可能地满足社会个体所遇到的生活需求,通过个体的行为展现出思政教育的人文价值所在。在深化思想认同和形成意识共振中,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人文价值的优势,使得人文性功能更加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性。

2.坚持发挥人文的精神价值。从本质上来说,思政教育的人文价值就是以正确的价值理念,来引领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伦理道德理论加以指导[10]。高尚道德的培养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个体追求的完美品格之一,但是道德与利益的冲突又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在培养树立思政教育的人文价值理念时就要更加注重培养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正确的是非观。人文价值是最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发达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能简单折射出国家民族的未来。通过加强伦理道德观念的教育,使得社会更加尊崇人文价值,不断发挥出人文价值的精神作用,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

3.坚持人文价值构建方法创新。从实质上来讲,建立健全思政教育的人文价值理念就是要了解社会个体的内在精神需求和思维方式[11],结合伦理道德理念,综合运用创新的方式方法,以此来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在建构人文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要从社会个体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社会客观条件为前提,尊重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发挥个体发展的内在原动力,使得社会个体能够自发地运用思政教育相关理论成果来培养树立人文价值体系。结合新兴信息化技术,积极开展网络教育,克服传统思政教育的时间、地域限制,扩展教育培养的外延。同时注重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使得人文价值的构建得到更大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新时代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伦理与道德相关理论也得到了不断完善,相关理论体系在思政人文价值构建上的作用也愈加重要,伦理道德理论逐渐成为引领时代思政发展的重要工具,明显影响到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结合当前中国的复杂社会环境,思政教育人文价值理念的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因此综合运用伦理道德理论指导人文价值理念的构建十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并为人文价值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个体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人文社科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