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020-02-07 05:35郑素娟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郑素娟

小学语文是一门指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培养语文素养的核心。《心理学》指出:“理解的过程是从语言文字中获取信息的思维过程。”我们旨在为学生今后广泛阅读,自主获取知识打下扎实基础。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一、紧扣课文题目,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课文的题目是体现中心的关键。把它显示出来,就可以大体上理解课文内容的梗概、范围和主旨。小学语文,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课文题目,这些题目,有的点明了文章的情感,有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有的显示了文章的思路。我在备课时找准课文题目,紧扣题眼,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我在教《将相和》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找出题眼:“和”,然后提出问题: “和”是什么意思? “将” 、“相”各指谁?因什么事闹不和?结果又是因为什么而重归于好的呢?这样从找准题眼,所引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实际是开通一条理解课文的路子。抓住一个关键词来教,学生理解课文就容易得多了。这样紧扣关键词教全篇,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重点突出,整体感悟强,学生理解深刻。

二、抓住重点句子,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句子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对象。抓住重点句子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多、快、好、省”地进入课文的内在天地。抓住重点句子的关键是抓住“突破点”,而寻找“突破点”的方法是找“中心句”“重点句”“重点段”等。如在《一夜的工作》的教学中,同学们通读课文后,我让他们找出反映文章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作为“突破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们,让他们联系全文通过小组讨论,分别总结出哪些地方是具体讲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哪些地方是讲 “生活简朴”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读自议,很快就归纳出表现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地方:一是批阅文件多:“一叠”“一尺来高”说明工作量大;二是审阅态度认真:“看”“问”“想”“画”;三是工作时间长:“公鸡叫鸣”。表现周总理生活简朴的地方:一是办公室“陈设极其简单”;二是两个人只有“两杯绿茶”“一小碟可以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的夜宵。尤其是反映周总理审阅稿子态度认真的那一部分,我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细细地分析,让学生读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在此基础上再点拨学生:课文中还表现周总理哪些高贵品质?学生通过再读课文,再讨论,很快就发现还有两处:一、关心同志——自己工作,让何其芳到值班室去睡觉;二、作风严谨——把何其芳碰歪的小转椅扶正。最后我让学生用“总理啊……”这样的句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然后再让学生去朗读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使学生的“心中情”与作者的“胸中情”在这里迸发出强烈共鸣的火花,由此认识、理解周总理人格的伟大和品质的崇高,并对周总理产生了无限敬仰和爱戴的思想感情。这时学生不仅读出了真情实感,而且悟出了要通过生动事例进行细致描写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这样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句子,就是抓住了课文的“纲”,学生就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又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岂不是一箭双雕?

三、注重朗读指导,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促使学生增强语感,大大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師在朗读方法上必须做出示范性指导,让学生掌握停顿、节奏、重音,运用恰当的语气等技巧。这样学生就能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从体会文章思想,陶冶情操等方面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培养。如教学《杨氏之子》,这是一篇文言文,学生读来有难度。于是我抓住重音、停顿、节奏等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如文中关键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我进行范读,把学生带进正确的停顿和有效节奏的朗读中,让学生明白了对“家/禽”要断开读引起质疑,又进一步理解课文里面“家禽”是“家里的鸟”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存在明显的区别。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促进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四、质疑问难,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学贵有疑”。知识获取的前提条件是疑问,学生存在疑问,就有更加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能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那么,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老师也要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循循善诱,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中开始。”因此,教师质疑问难的技巧,就决定了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如上《草船借箭》一课时,我让引导抓住题目质疑问难:“谁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怎样借?借的结果怎样?”由于抓住问题来质疑,学生带着老师所提问题读课文,情绪高涨,学习欲望强,很快就弄清了文章的大意,并把握了整篇课文的脉络。为了让学生能仔细研读、把握、深化课文的“涵源”,我在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还设计了层层深入的提问:①孩子第一次尝试写诗,母亲为什么极力称赞,父亲却毫不留情地批评?②成年以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的”?(体会作者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③作者为什么认为父母的两种极端断言都源于爱呢?(体会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而且认识到这两种评价的共同点。)这样学生对文章的领悟,对思想的洗礼,便有了更深刻的印记,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

总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注重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教师只要深入钻透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扎实训练,不断提高课堂效益,学生的理解能力就能插上翅膀,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