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力

2020-02-14 05:50谢瑜德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五彩池男孩语文课堂

谢瑜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要注重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外,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重特别强烈。”如何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如何激活学生脑中固有的“自主发现”意识已成为“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力”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让语文课堂更加富有活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到语文课堂而言,我认为需要致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应该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课堂

现代教育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完全的自主学习氛围是基本条件。教师要把爱心、童心、信心、诚心带进课堂,学会赏识和宽容,让每一位学生在积极向上、愉快轻松、和睦融洽的课堂氨中新生和成长。听过这样一节课,上课钟响过,走进一位二十多岁的女教师,名叫孙文杰。她把一张课文插图(看谁背得好)放大后贴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这堂课我们要举行诗歌朗诵会,看谁诗歌背得多、背得好。先分小组把你最喜欢的古诗或儿歌背给同学们听,”过了一会儿,“诗歌朗诵会”开始了,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抢着上台朗读诗歌。每位同学朗读完一首诗歌后,下面的同学又抢着给予点评:“他读得响亮”“他读音很准”“他有一个字读错,我来教他读。”朗诵、评点、正音、教读,成为这堂课学生抢做的事儿。这时一位胖男孩用响亮的声音朗诵:“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尾巴小,三瓣嘴,胡子翘,一动一动总在笑。”他读完后,蓝老师问同学:“他读得怎样?”“很好”同学们一起回答。“把掌声送给他!”蓝老师又补充一句。顿时,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这胖男孩满脸笑容正想走回座位,突然,坐在最前面一位小男孩站起来,用手拦住他。“老师,他有一个字读不准音。”这突如其来的声音,使热闹的教室变得安静下来,蓝老师疑惑地问他:“哪个字读不准音?”“我忘记了,你叫他再读一遍给我听。”那胖男孩只好把诗歌再朗读一遍,声音依然那么响亮。蓝老师说:“没有呀,他读得很好。”那小男孩又说:“就是有一个字读不准音!”语气十分肯定,蓝老师问他:“哪个字?”他又说不出来。

课堂教学陷人僵局,蓝老师只好请那位胖男孩再读一遍。这时,教室里所有的人几乎都竖起耳朵倾听,当胖男孩读完诗歌,那位小男孩立即说:“就是那个‘总字没读准音。”每一位听课的老师也听清楚了,“总”字确实读得不够准。蓝老师接着说:“对,我也听出来了,那请你来教他读。”那小男孩把“一动一动总在笑”这句诗歌读一遍,可是那位胖男孩跟读时,还是没有把“总”字读准。同学们都笑了,那位胖男孩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蓝老师对他说:“没关系,老师教你读,你跟我拼读zǒng、zǒng”,他跟着老师拼读几遍后,蓝老师又叫他把诗歌读一读,可是,他读到“总”字时,又发不准读音。蓝老师非常耐心地教他拼读几遍,然后再叫他读诗歌,最后,他终于把“总”字读准了,同学们自发地鼓起掌来。课后,我们为教师这样的宽容,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轻松地学习课堂而兴奋不已。

二、让学生的自我表现,得到充分展示

创设师生共同参与、和谐自由、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他们以自己能发表与众不同、新颖独特的见解为荣,课堂上大家争先恐后,积极性高。如我在教完《狐狸和乌鸦》后问学生:“读完课文,你们还有什么想法?”一位学生说:“如果狐狸能爬上树,它不必用花言巧语,也能抢到乌鸦嘴里的那片肉。”另一位学生反驳说:“狐狸爬上树,乌鸦早就飞走了。”又一位学生接着说:“乌鸦飞走了,它的那些小宝宝,飞不走,怎么办呀?”二年级学生那富有新意的想象,令我和学生都发出一次又一次的笑声。又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在讨论“更羸是个怎样的人?”时,有的学生说“更羸爱动脑筋是个聪明的猎人。”有的学生认为“更羸是个有经验的捕猎能手。”而有的学生则批评更羸“为了表现自己,不顾大雁受伤,还要把它吓下来,真残忍,是个没有同情心,不受护小动物凶狠的人”……学生精彩的发言,闪现着学生们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给质疑方法,从一点想开去

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发现之母,但何处寻疑?怎样质疑?学生有的不知所措,有的包罗万象,有的要兜个大圈,很难一下点到“要穴”。这就需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方法,从扶到放,学会质疑,学会发现。如《草船借箭》中的“借箭”一词,高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利用“草船”借箭,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能出众。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课题人手,启发学生围绕“借箭”提出问题。结果学生以“借箭”为线索提出:谁向谁借?为什么借?怎样借?结果怎样?这样一步步设下悬念,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作者的思路,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五彩池》中的句子:“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学生边读句子,教师边板画葫芦、镰刀、盘子和莲花四种形状,学生看到生动形象的板画时,露出惊喜之情、亢奋之状。我抓住契机,问:还有吗?学生回答,其实还很多,但作者没有写出来。我接着问: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书上用了一个省略号,就表示还有很多。老师说:你读书真仔细,连作者用的符号都注意到了,你们还能想出五彩池的哪些形状?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想出了诸如乌龟、南瓜、蛋、冬瓜、果、气球等多种形状,教师相机配以板画,学生看后,忍俊不禁:“五彩池真神奇!”我及时肯定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集体的智慧,使本段教学水到渠成。这样巧妙地设问,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开拓学生的思路。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实验研究已经证明,儿童有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而不是教师讲的越多,他们就越有知识。让学生拥有一个自己的课堂,也许他们会创造出一道教师们意想不到的新课堂教学风景线。

作者单位:甘肅省酒泉市肃州区丁家闸小学(735000)

猜你喜欢
五彩池男孩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游九寨沟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亲爱的“老男孩”
静谧的五彩池
差不多男孩
黄龙·五彩池
瓶中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