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分析

2020-02-16 14:46万新娜
教育界·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中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万新娜

【摘要】教育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它具有义务性、高等性、广泛性的特点。高中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高中教师应利用课本知识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进入大学的独立思考能力。“互联网+”的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的各项领域都能看到“互联网+”的影子,“互联网+”与高中教育的融合也愈加紧密。“互联网+”时代能够帮助高中生切实提升他们自身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本文就以“互联网+”时代的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进行讨论分析,通过理论与实例相结合,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能力提供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教育;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如今在网络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使网络信息技术融入高中教育当中,如何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条件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一件值得思考的问题。在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参会人员表明了对学生的要求与期许,即要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青年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即让广大青年学生具备懂历史、求真理、明方向,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核心素养。

一、“互联网+”时代

1.“互联网+”时代的背景

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和思考方式。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互联网+”也不例外。它有着方便快捷的优势,但又对社会的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就“互联网+”的优势而言,人们可以进行实时的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老师、同学进行知识的讨论;其资源共享的特点可以节省教学经费,降低教学压力,提高教学效率;微课、翻转课堂、智能化课堂等网络信息化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其具有的挑战性而言,网络信息化教育会使学生的集体意识越来越淡薄,这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互联网的庞大信息量使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但信息的可靠性、科学性、说服力不高会导致人们对网络信息的错误解读。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各所学校应结合社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对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育进行全面改革与深化,进而培养学生肩负起发扬信息技术的责任与使命的能力。

2.“互联网+”时代融合教育

将“互联网+”融入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的本质还是以教育为基础,在不改变教育性质的前提下,融入互联网的便捷性、高效性、信息宽泛性、成本低廉性等特点,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1.信息意识

在“互联网+”的时代,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加强对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互联网庞大信息量的筛选能力,培养他们正确运用互联网甄选出适合自身强化的信息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这样,学生不管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还是课下的自主学习中,都能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能够及时地化解,排解学习上的压力,消除学习上的负面情绪;信息意识的导向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对社会上、学校里的信息做出自我判断,从而选择出适合自身的信息。

2.计算思维

(1)计算思维的概念

计算思维是指当人们在制定问题和设计问题解决方案时,所产生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能够让人们或者计算机产生清晰的、有序的处理方案,进而可快速有效地处理问题。计算思维不只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也可以定义问题。

(2)计算思维融入高中信息技术

计算思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发掘信息技术价值的动力。信息技术发展的几十年间,是无数的信息技术人才用自己的知识去积累,去造就的,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而产生的。高中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将计算思维与信息技术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3.信息技术的社会责任

2013年9月10日,国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就网络信息的相关内容发布了法律法规,提出了人们应该养成健康规范的行为习惯,积极履行个人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人们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符合国家价值目标体系、寻求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谋求个人信息社会责任与国家信息社会责任的共同利益,积极参与国家的信息社会建设,努力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合格网民,全面发展人们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三、“互联网+”时代的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形成

1.联系生活实例,培养核心素养

教师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应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灌输。教师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从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当中,培养学生自身的信息意识。教师应该寻找有关信息技术的新闻热点事件,利用生活实例为学生展现最具可信度的信息技术。2019年6月,中国科协年会在哈尔滨举行,年会信息科技论坛发布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科技,包括自然语言理解、规模量子计算机的软件基础研究、人工智能与生物智能的融合等十项全新科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下载大会视频让学生观看,为学生讲解其中的信息技术,通过大会的流程、大会上的科技问题,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在后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会对课上的信息技术了解得更加深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2.提高创新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时效性、多变性促使教师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不断地挖掘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不断成熟的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创新基础。教师应该建立情境模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构建“互联网+”平台,这有利于数字化与信息技术课程的融合,数字化的新型教学方式能够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这有助于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发挥学生的集体性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课堂自学,通过主动了解信息技术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提高学习效率;要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愉悦。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与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是一个人在社会立足的基础,高中阶段是学生从懵懂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所以高中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思维、信息技术意识导向等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信息技術核心素养培养应该立足于课堂,延伸至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自身信息技术核心能力。笔者相信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必将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陆美华 .基于项目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18(36):42-43.

猜你喜欢
高中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