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学课前导入重要性的研究

2020-02-16 14:46张飞
教育界·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前导入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张飞

【摘要】小学数学对于尚未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的小学生来说,既抽象又难以掌握重点。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应针对课前导入进行创新探索,以确保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时,能够融会贯通、有条不紊地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为此,笔者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前导入的重要性展开相关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导入;数学教学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课前导入的实践应用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前导入设计,即可以结合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小组合作等多种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并启发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这一教学过程不仅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同时还要具趣味性与针对性。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很简单,但却需要教师融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全面优化,使之在科学导向的作用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课堂教学带来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一、数学教学课前导入的重要性

1.营造氛围,融洽师生关系

当前,随着小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应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使他们在进行良好的学习互动的同时,可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由于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压力较大,而教师通过课前导语营造的良好气氛,将有效地缓解其压力,并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更加活跃、积极而主动。

2.吸引注意力,激发求知欲

精彩的课前导入教学,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使他们一路跟随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在有效激发其求知欲的基础上,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渴望心理,进而展开自主学习,当学生的问题一个个被解决后,学生对学习会更加有信心,从而进入好学、乐学的良好状态。

3.提纲挈领,解决疑难问题

小学数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较多,教师通过巧妙的课前导入设计,不仅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教学作用,还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的问题。在这种强化作用下,小学生可以明确地把握学习方向,并积极开动脑筋进行问题分析,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小学数学课前导入的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课堂学习表现,大部分学生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教师将课前导入进行情境创设,既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这对学生学习兼具逻辑性与抽象性的数学知识,会起到良好的循序渐进的引导作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空间与图形》这一章知识内容时,多数学生的头脑中并未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室,并回答出它是什么形状。这时,学生会回答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室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下平面图形与立体空间有何种区别,教师由此导入本课知识点,教室空间是由多个平面图形组合而成,图片是平面图形,而教室则是一个立体空间,进而,教师再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空间结构。

2.承上启下,奠定学生扎实学习基础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论概括性比较强,知识的前后关联性比较大,但因小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而不能将知识很好地融会贯通,这使之产生知识断档现象。为此,教师需要以旧知识的回顾作为桥梁,使学生在进行新知学习时,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呈梯度上升之势。

例如,学生在学习《乘法应用题》一课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学生以前学过的乘法意义练习题进行新知导入,通过设计乘法小问题,如下所示。

(1)每个盒里2块橡皮,3个盒里有几块橡皮?

(2)每个教室有3个球,5个教室共有多少球?

学生将很快列出乘法算式,并求得结果,此后,教师再进行两道乘法题的共性总结,从而自然合理地引出新知,学生也将轻松地掌握乘法应用题的解题要领。

3.问题导入,促进师生展开交流互动

目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提升,为了促进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会运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與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设置悬疑提问,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与教师、同学产生良性互动。

例如,在进行《加减法运算》这一知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微笑着跟大家说:“谁能告诉我现在咱们班有多少位同学?然后再说一下,女生多少?男生多少?请知道的同学举下手。”这时,学生将热烈地展开回应,就是因为简单,所以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从而使学生主动地与教师展开积极互动,也由此达到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学习的目的。

4.开门见山,加强重点知识牢固记忆

课前导入是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在进行趣味性与引导性设计的同时,还应考虑到使之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进行新知传授时,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形式直接进行课题导入。教师可通过直接出示新课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强调这一知识内容的重要性,使学生可以产生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进行《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这一知识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直接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然后告诉学生:“这种多位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虽不常见,但在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却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一定要掌握好这种多位数读与写的方法”。这样,学生将不由自主、聚精会神地跟随教师,进行多位数读法与写法的学习。

总之,在充分认识数学教学课前导入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实践与创新探索,使其在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具有针对性的课前导入设计,在吸引学生注意的前提下,对新知内容予以高度关注,帮助学生进一步突破学习障碍,增强其思维活跃性。

【参考文献】

[1] 许文渊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实践探索[J].名师在线,2018,62(25):18-19.

猜你喜欢
课前导入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细说中职基础日语课堂教学的“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