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2-18 04:05孙慧仲海峰崔益鸿
肝脏 2020年1期
关键词:药物性肝功能血液

孙慧 仲海峰 崔益鸿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引起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最常见的是抗结核、抗肿瘤和中药制剂等[1]。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可能效果欠佳,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清除血浆中的各种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素以及储留的水分,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促使肝功能恢复[2]。近几年来,我们对42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海安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和患者知情同意,根据登记号末尾的单双数,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2~78岁,平均(45.7±5.2)岁;体质量47~83kg,平均(63.5±4.7)kg;病程1周~3月,平均(1.2±0.5)月。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23~76岁,平均(45.2±5.3)岁;体质量46~81 kg,平均(63.7±4.8)kg;病程1周~3月,平均(1.1±0.4)月。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二、病例选择

(1)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具有用药史,典型的肝损害临床表现,血液肝功能生化检查异常,符合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标准[3];病程在3个月内。(2)排除标准: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血吸虫性和酒精性等其他原因等导致的肝损害,肝胆系统肿瘤;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肝功能终末期;血液透析禁忌证,中途退出治疗等。

三、研究方法

(1)对照组:立即停止使用或接触相关药物,或避免使用同类的可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应用洗胃、导泻、吸附剂等方法,清除胃肠内的药物;补液、利尿,促使药物机器代谢产物清除和排泄;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钾镁、腺苷蛋氨酸等保肝药物,乙酰半胱氨酸减轻肝损伤;大剂量维生素,白蛋白等支持治疗,淤胆或瘙痒明显者应用熊去氧胆酸。(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血液透析治疗。使用上海百特金宝公司生产的AK96血液透析机,抗凝剂为肝素,血液通路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每次透析4~5 h,每周2~3次。疗程为4周。

四、观察指标

(1)肝功能指标:检测两种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的情况。(2)治疗结果指标:肝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率、不良反应率等指标。

五、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和以计量资料分别以(n,%)和表示,组间用χ2比较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肝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ALT和TBil等肝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周和4周后,两组肝功能水平均较前下降,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

二、治疗效果指标的比较

治疗4周后,观察组未发生致热源反应、碳微粒栓塞、过敏反应、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的肝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总有效率升高,并发症率下降,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的比较

注:*为治疗前后比较,P<0.05;*#为组间比较,P<0.05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指标的比较

讨 论

进入机体的药物主要在肝脏内进行解毒、代谢和乙酰化,与内源性蛋白形成具有免疫原性的自身抗体,诱导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药物代谢产物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肝细胞膜、线粒体结构异常,蛋白质合成功能障碍,出现胆汁淤积和肝酶显著升高[4]。对于轻中度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在及时脱离有害药物后,给予有效的解毒、保肝、降酶、对症和支持治疗后,大多患者肝功能能逐渐得到恢复。但有部分病例、以及肝酶和胆红素异常增高的重症患者,常规的药物治疗无法很快使肝功能恢复,少数患者的肝功能在短时间出现显著异常甚至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5]。

血液透析治疗是利用半透膜的原理,通过对流和扩散的方式,有效清除血液中的各种外源性、内源性毒素等中小分子物质,以及储留于体内的水分,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失调,促使机体的内环境趋于平稳,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对机体的过氧化反应和对肝细胞的直接损害,减轻了肝细胞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损害,促使蛋白质合成功能恢复正常,肝酶和胆红素等指标水平很快逐渐下降,促进了肝功能的恢复,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疾病预后[6]。血液透析治疗一般不会清除血浆中的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和补体等,无需大量血浆,可反复多次或持续性治疗,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赵欣等[7]对179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有效率达96.64%。在本研究中,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的观察组,ALT和TBil等肝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肝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并发症率下降。

综上所述,对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能显著促进肝功能指标的恢复,缩短康复进程和住院天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药物性肝功能血液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多彩血液大揭秘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神奇血液
药物性肝病研究进展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