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

2020-02-22 01:45杨高中孙夏林杨生晟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基转移酶酒精性脂肪肝

杨高中 孙夏林 杨生晟 汤 雄▲

1.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肝病科,江西九江 332000;2.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西九江332000;3.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科,江西九江 332000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常见且多发的肝脏疾病,发病初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以消化不良、乏力、肝脾肿大和肝区隐痛等症状为主,同时伴有体重超标、血脂紊乱、血糖水平上升等代谢综合征表现,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药物方案是现阶段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措施,可使症状缓解、病情得到控制,改善患者预后[3-5]。为促进该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选取我院收治的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行二甲双胍辅助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8〜70岁,平均(45.2±1.8)岁;病程2〜10个月,平均(5.6±1.2)个月。实验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7〜69岁,平均(45.5±1.6)岁;病程1〜12个月,平均(5.8±1.3)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2007年非酒精脂肪肝诊断标准确诊[6];②年龄25〜70岁者;③无二甲双胍禁忌证者;④入组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伤者;②其他类型肝脏疾病者;③近期有过其他治疗者;④存在精神病等沟通认知障碍者。

1.2 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70109,规格:5 ml∶232.5 mg×4支/盒),静脉注射,1〜2 安瓿/d,病情严重者可增至3〜4 安瓿/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60320,规格:0.25 g/100 片),餐前半小时口服,初始剂量为0.25 g/次,3次/d,最多≤2 g/d。两组患者均行两个疗程的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每隔7 d 检查1次生化指标。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①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7]具体如下。显效:经治疗,患者乏力、消化不良、肝脾增大和肝区隐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提升明显;有效: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缓解,肝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比,症状和体征未出现明显变化,肝功能无改善,或原有疾病进一步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③血脂水平包括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比较(U/L,±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比较(U/L,±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治疗前 治疗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30 30 109.8±14.7 110.2±15.2 0.104 0.459 57.4±6.8*42.1±2.5*11.567 0.000 52.8±4.5 52.4±4.8 0.333 0.370 34.5±1.8*27.6±1.2*17.470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前者与遗传因素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后者多由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药物中毒所致。按照病理变化可将其分为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硬化[8-10]。

控制体重、降低糖分和脂肪摄取量、适当运动等方式是现阶段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手段。保肝药、降血脂药和胰岛素抵抗调节药物在该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二甲双胍可用于胰岛素抵抗的改善,进而抑制肝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使患者血脂水平下降,进一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使疾病发展进程得到有效控制,促进患者受损肝功能的恢复[11-14]。刘真等[15]的研究显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中应用二甲双胍辅助疗法,可使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三酰甘油(mmol/L)治疗前 治疗后总胆固醇(mmol/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0)实验组(n=30)t值P值3.8±0.5 3.7±0.6 0.701 0.243 3.2±0.6*2.5±0.4*5.317 0.000 5.2±0.7 5.3±0.6 0.594 0.277 4.3±0.5*3.0±0.4*11.120 0.000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13.2±1.5 13.5±1.6 0.749 0.228 10.5±1.2*8.1±0.7*9.462 0.000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二甲双胍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二甲双弧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提升,降低血脂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基转移酶酒精性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