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

2020-02-22 01:44谢桂芳冯永波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乳酸杆菌清洁度危型

李 娟 田 甜 谢桂芳 冯永波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妇科,广东东莞 523710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癌前病变,其与宫颈浸润癌存在密切相关性。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和CIN的发生存在直接关系,在自身免疫功能的支撑下,大部分HPV感染者可清除HPV,但有5.0%〜10.0%的患者HPV 会在阴道中持续感染,最终诱发宫颈上皮异常增生或癌变[1]。阴道微生态为构成机体的一类生态体系,其具有动态性、相对平衡性,理想状态下,阴道厌氧菌与需氧菌比例为5:1[2]。近年来,针对阴道微生态紊乱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相关性的研究逐渐加深。本研究选取于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30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有性生活史者;②以往月经规律者;③近期(≤1个月)未进行抗菌药物治疗,3 d 内无阴道用药史者。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者;②伴有免疫、内分泌或其他系统严重病者;③低危型HPV感染者。研究对象年龄21〜64岁,平均(40.2±7.2)岁;孕次0〜6次,平均(3.3±1.6)次;产次1〜4次,平均(2.1±1.2)次。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对象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阴道微生态 研究对象取膀胱截石位,用窥器外显宫颈口,用无菌棉拭子从阴道侧壁擦拭少量分泌物,严格依照相关操作规程将其放进专用试管中送检。阴道微生态的判断标准:乳酸杆菌根据量的多少分为大、中及少或无4个级别,将大/中、少/无分别归为一组。阴道清洁度包括Ⅰ、Ⅱ、Ⅲ、Ⅳ度,分为Ⅰ〜Ⅱ度与Ⅲ〜Ⅳ度。

1.2.2 宫颈液基细胞学 结合妇科常用取分泌物与细胞方法,于阴道后穹窿及宫颈鳞、柱上皮交汇处,在宫颈刷协助下刷取适量细胞后,快速放进保存液内,送检并采用液基薄层制片,进行检测。

1.2.3 高危型HPV 选用cobas 4800 HPV 进行检测,其能检测HPV 16、18型与其他12个高风险HPV 亚型。

1.3 观察指标

分析阴道微生态分布状况、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及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转化为正态分布,再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阴道微生态的分布状况

300例研究对象中,乳酸杆菌检测大/中量194例(64.7%),少/无106例(35.3%);阴道清洁度Ⅰ〜Ⅱ度252例(84.0%),Ⅲ〜Ⅳ度48例(16.0%);细菌感染(BV)、念珠菌感染、滴虫感染的阳性例数分别为32、39、2例,阳性率分别为10.7%、13.0%、0.6%。

2.2 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分析

所有研究对象中,HPV 16型阳性13例(4.3%),无HPV 18型阳性,HPV 其他12个亚型阳性65例(21.6%),其中混合感染16例(5.3%),高危型HPV感染总数为78例(26.0%),无高危型HPV感染的有222例(74.0%)。HPV 阳性者的BV、滴虫阳性率与HPV 阴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 阳性与阴性者的乳酸杆菌、清洁度及念球菌阳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分析

所有研究对象宫颈病变筛查中,宫颈病变64例(21.3%),宫颈正常236例(78.7%)。宫颈病变者乳酸杆菌少/无、阴道清洁度Ⅲ〜Ⅳ度、念珠菌阳性的比例均高于宫颈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变与宫颈正常者的BV、滴虫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HPV是一类具有高特异性的环状DNA 双链病毒,具有高、低危型之分,其中若高危型HPV感染未能及时予以对症治疗,将会对宫颈恶性病变过程具有促进作用。虽然多数女性在感染HPV 后,机体自身免疫功能能够对病毒发挥清除作用,但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部分女性难以清除HPV,外加吸烟、不洁性行为、数次妊娠等因素的作用,造成HPV感染加重,增加其形成转录活性的风险,促进机体细胞恶性病变过程,以宫颈病变最为典型。相关资料显示[3],自HPV感染到宫颈癌前病变再过渡至宫颈癌,通常历时8〜10年,这为疾病早期干预创造了一定的优势条件。

表1 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分析[n(%)]

表2 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分析[n(%)]

在女性身体中,阴道微生态为较复杂的生态系统,其能维持相对平衡的运转状态。而一旦菌群生态平衡结构遭到破坏,将会对妇科疾病的发生发展造成直接影响,且菌群生态平衡状态对疾病病程、临床疗效及转归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因此,明确微生物对菌群生态平衡的影响具有很大现实意义[4]。健康女性群体阴道内有多类病原体寄居,以革兰阳性需氧菌、革兰阴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较为常见,进而组建了阴道正常微生物群,各菌群间维持动态平衡关系。在阴道局部正常微环境平衡性的维持方面,乳酸杆菌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该类菌群具有竞争性黏附作用,并能分泌抑菌与杀菌物质,进而促使阴道获得一定的自我净化功能以维持阴道的自净作用。另外,该类菌群能够形成大量细菌素样物质,其对抑制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若乳酸杆菌的分泌过程受到抑制,那么该菌群对HPV 在内的他类微生物的抑制效能也相应降低,从而诱导HPV感染与生殖道炎症反应的发生进程,最终可能发展为宫颈病变,Liu 等[5]应用Amsel 法对4290例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显示,高危型HPV感染与乳酸杆菌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很多临床研究显示[6],阴道清洁度与pH 指标存在相关性,当清洁度为Ⅰ〜Ⅱ度时,阴道维持在酸性环境;当清洁度达到Ⅲ〜Ⅳ度时,阴道酸性环境被破坏的概率明显增加。正常生育年龄妇女的阴道清洁度是Ⅰ〜Ⅱ度,pH 为3.8〜4.4。该种清洁状态及酸性环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阴道上皮含组织糖原,育龄妇女阴道菌群内储有8×109ml的乳酸杆菌,乳酸杆菌以糖原为媒介形成乳酸,进而维持阴道处于正常清洁度及酸性环境,同时对病原体的生长过程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进而促进阴道自净功能的发挥。因此,维持阴道清洁度及pH值处于正常范围内,对提升机体阴道的健康水平有很大意义。

目前,很多临床研究显示,大部分女性感染HPV后,经8〜10个月机体免疫系统能够自行解除感染,但是不排除有5.0%〜10.0%的35岁以上女性无法自主清除HPV,表现为持续感染状态,该部分女性有较大概率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7]。病毒因素、宿主生物学易感行为及机体免疫状态是造成HPV感染预后差异的主要因素,提示阴道微生态平衡是机体免疫的一个构成。相关研究显示[8-11],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菌群的构成比例存在明显相关性,并指出过度生长的厌氧菌与HPV感染存在关联性,健康群体中阴道微生态菌群内HPV 检测结果呈阴性,阴道菌群稳态紊乱可促进HPV 病毒的表达,并诱导宫颈的病理学改变。刘彤等[8]的研究显示,乳酸杆菌中存在能够对肿瘤细胞生长进度形成抑制的成分。在机体抵抗能力降低、内分泌活动发生改变、抗生素广泛性应用、阴道灌洗方法不规范等,均会对女性的阴道微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可能诱发内源性念珠菌感染及阴道菌群、pH值等明显改变,乳酸杆菌分泌过程将会受到明显抑制,从而对他类微生物的抑制效能降低,导致他类微生物大批量生长繁殖,破坏阴道的微生态屏障,从而成为异常优势菌,降低阴道环境的清洁度,进而促进生殖道炎症反应的发生过程,其中包括HPV感染,同时患者宫颈恶性病变的发生风险也明显增加[12-15]。

综上所述,乳酸杆菌有利于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而当女性阴道清洁度差以及合并念珠菌感染时,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风险可能增加,临床针对宫颈病变的筛查、诊断与治疗,可以考虑增设或强化患者阴道微生态方面的调理与治疗,减少对宫颈上皮细胞造成的损害,可能对优化患者预后具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乳酸杆菌清洁度危型
发动机清洁度管控方法研究及应用
发动机零部件清洁度检测技术
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与阴道乳酸杆菌关系的Meta分析
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酸奶中的“长寿菌团”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某型号旁通阀内部清洁度的清洗次数验证
乳酸杆菌及其体外表达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