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下T3~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效果

2020-02-22 01:45陈海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皮质醇单孔胸腔镜

陈海军

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广东罗定 527200

原发性手汗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手足排汗异常增加的疾病,多数患者表现为手掌、腋下、足趾等处多汗,其次阴部、前额、鼻尖等也会出现多汗情况。文献报道,原发性手汗症多发生在青春期,中度以上的原发性手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1]。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其与集体胸交感神经兴奋过度存在密切的联系。传统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不理想,现阶段关于原发性手汗症的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其在临床治疗中受到高度重视,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为目前认为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唯一有效手段[2]。现阶段常用的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包括二孔法完成、经乳晕单切口术等。本研究旨在探讨单孔胸腔镜下T3~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1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中,女9例,男6例;年龄18〜35岁,平均(24.5±9.2)岁。对照组中,女9例,男7例;年龄19〜34岁,平均(23.8±10.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3];②有手术治疗意愿,对手术治疗内容知情;③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结核病、糖尿病者;②存在严重心动过缓、胸膜粘连者;③既往有胸腔手术史,无手术意愿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双孔胸腔镜技术进行治疗,在第3、4根肋骨之间的位置分别做手术操作的开口,将胸腔镜、电凝钩等器械置入其中,将与第4根肋骨保持水平状态的交感神经组织切断,监测手温变化。

观察组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下T3~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进行治疗。全身麻醉后,实施双腔气管插管,帮助患者采取半卧位,使其双臂完全展开,自腋后位置做切口入胸,将胸腔镜等器械置入其中,随后在同切口中置入电凝钩,将与第4根肋骨保持水平位置关系的交感神经组织切断,监测手温变化。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皮质醇水平。①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患者自行填写量表,包括胸腔痛感是否明显等问题。量表共包括10个问题,明显者记1 分,不明显者0 分。得分越高,疼痛越明显[4]。②采取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hs-CRP和IL-6 水平。③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皮质醇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比较(±s)

组别例数 住院时间(d)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15 16 1.7±0.4 2.8±0.7 21.2746<0.05 9.7±1.6 18.2±4.3 22.0984<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12、24h的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12、24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的比较(分,±s)

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 术前 术后2 h 术后12 h 术后24h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15 16 8.7±1.1 8.5±1.3 2.0192>0.05 4.5±0.8*6.5±1.4*20.1899<0.05 3.7±0.3*4.5±0.4*19.9283<0.05 1.4±0.3*3.3±0.7*20.4536<0.05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hs-CRP、IL-6 及皮质醇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的hs-CRP、IL-6 及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hs-CRP、IL-6 及皮质醇水平高于术前,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的hs-CRP、IL-6 及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临床上,原发性手汗症患者因不具有明显的生理性疼痛,被忽视的可能性较大,使病情程度呈现不断加重的发展趋势,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目前,临床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好发人群多集中在青年,存在明显遗传的倾向,女性患者的人数要明显多于男性[5]。研究显示,人体手部汗腺主要由脊髓的胸段神经负责支配,切断上胸段的神经,可阻断手汗症状在神经中枢间的传导,从根本上解决手汗问题,避免病情在治疗后再次复发[6]。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hs-CRP、IL-6 及皮质醇水平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hs-CRP、IL-6 及皮质醇水平的比较(±s)

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 hs-CRP(mg/ml)术前 术后IL-6(pg/ml)术前 术后皮质醇(ng/ml)术前 术后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15 16 2.34±0.92 2.37±0.89 3.2019>0.05 3.06±0.83*5.46±0.89*22.3873<0.05 15.07±2.29 15.06±3.39 2.0984>0.05 16.44±2.29*18.92±2.78*21.4783<0.05 181.19±25.59 181.52±23.39 3.3928>0.05 186.23±28.71*205.45±29.17*22.1176<0.05

在原发性手汗症的治疗研究中,胸腔镜技术的应用意义重大,临床多采用双孔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治疗经过开胸、双孔胸腔镜等手术治疗后,目前单孔胸腔镜手术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相对于双孔胸腔镜手术,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创伤面积较小,且操作比较简单,手术的危险性较小。近期有文献报道,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效果不理想,术后出现手部干燥或身体其他部位多汗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并发代偿性出汗,甚至有一部分患者因代偿性出汗带来的不便而进行手术治疗[7]。

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转移性多汗,在不同的报道中,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曾有学者指出,术中保留T2交感神经链可有效降低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减轻严重程度[8]。近年,T3、T4交感神经链切断是目前被认可的一种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术式,曾有文献报道,对患者实施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能在最大程度上使手术后手掌多汗、代偿性多汗等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

现阶段,关于原发性手汗症的治疗研究不断深入,同时胸腔镜技术也不断完善,使原发性手汗症在临床治疗中受到高度重视,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被目前认为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唯一有效手段。曾有学者对原发性手汗症患者分别实施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双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显示,单孔腹腔镜条件下,切断T4交感神经链,对原发性手汗症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恢复时间较短,且术中出血量较少。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提示单孔腹腔镜手术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不同时间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血清hs-CRP、IL-6、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10-11]报道一致。胸交感神经干节段的准确定位和切断是原发性手汗症手术成功的关键,交感神经链通常呈白色条索状,位于肋骨颈部壁层胸膜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通常交感神经链更粗大,清晰可见[12-15]。

综上所述,单孔胸腔镜下T3~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炎性因子及皮质醇水平,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皮质醇单孔胸腔镜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行直乙交界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