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修补术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

2020-02-22 01:45巩照华叶伯健罗杰波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修补术穿孔选择性

邹 涌 巩照华 叶伯健 罗杰波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综合外科,广东佛山 528061

十二指肠溃疡,其为消化系统病症,于临床较为多见[1],易产生并发症,多以穿孔为主要并发症表现形式[2]。在收治此类疾病患者时需及时进行救治,若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3]。手术为其治疗的主要方式,摒弃以往传统开腹手术,紧随腹腔镜器械更新换代及操作技能的精益求精,腹腔镜修补术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于目前得到广泛采用,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可取得优异效果[4]。其中,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是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一种改进术式,手术效果表现更佳[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单双号编号法将其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作验证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诊断标准[6]且经本院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②年龄在20〜60岁;③经征询同意并签署相关同意书,家属享有知情权。排除标准:腹腔镜手术禁忌证患者。采取单双号编号法将其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3〜55岁;平均(38.8±1.5)岁;病程0.6〜9.0年;平均(4.2±0.5)年。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4〜57岁;平均(38.9±1.3)岁;病程0.7〜10.0年;平均(4.4±0.4)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全体患者均行术前检查,涵盖心电图、肝肾功能、胸透及血常规等。于术前插胃管、尿管,对水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其具体操作步骤为:取患者仰卧位,作气管插管全麻后使用常规四孔法构建人工气腹,于患者肚脐下缘进行穿刺,压力维持在10〜15 mmHg。构建气腹完毕后置入腹腔镜,先依靠腹腔镜对腹腔进行探查,并运用吸引器清洗腔内脓液、渗液,彻底清除脓苔。经明确诊断出具体穿孔位置后进行穿孔修补。采用2-0 可吸收线间断“8”字缝合,2〜4 针后关闭穿孔,用大网膜进行覆盖,并于穿孔处打结固定,腹腔内用生理盐水作完全冲洗。

观察组行腹腔镜修补术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腹腔镜修补术具体操作步骤同对照组,另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其具体操作步骤为:在幽门7 cm 处切断胃网膜右血管中的Rosait 神经,将胃小弯胃壁加以分离,予以迷走神经胃前支切断处理。若胃部未充分显露,应反转胃部,顺着后壁小弯贴紧的胃壁分支由上进行分离,将胃后支切开,分离胃壁及小网膜至胃上端进行复位处理。并采用丝线切断贲门下迷走神经,对迷走神经前干至胃底分支加以清除,并游离食管。食管及小网膜用细尿管作牵引,切断结扎神经干、食管周缘软组织及发向食管分支。术后两组患者均实施营养支持、抗感染及禁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评判标准为:痊愈(临床体征及症状彻底消除)、有效(临床体征及症状大为改善)及无效(临床体征及症状未见好转甚有加重迹象),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最大酸排出量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盆腔脓肿、肠梗阻及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最大酸排出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组别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1年最大酸排出量(mmol/h)住院时间(d)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30 30 110.5±9.8 107.4±8.2 1.329 0.189 91.2±28.6 88.4±27.4 0.387 0.700 12.12±2.35 10.16±2.13 3.385 0.001 10.3±2.1 7.2±1.8 6.139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为消化道病症,尤好发于青壮年[7]。其致病机理尚未清楚,为医学界所大致认同的是:胃酸及胃蛋白酶的腐蚀作用,造成胃肠道壁黏膜防御功能衰减[8]。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滥用也应引起极大关注[9]。此类疾病本身无需加以手术治疗,但一旦出现相关并发症,如溃疡穿孔,则多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10]。此前多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但手术过后并发症情况严重,且恢复效果不佳。现已逐步被腹腔镜手术所代替,其中,腹腔镜修补术是目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主要治疗术式,可起到极佳治疗效果[11]。不过腹腔镜修补术仍有不足之处,其在单纯进行修补过程中,复发情况较为突出。为此,在实施腹腔镜修补术的同时,加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协同治疗,溃疡及穿孔可同时进行治疗,所取得的疗效更为优异[12]。

据有关研究指出[13]:采用腹腔镜修补术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其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大为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3 方面均比对照组表现更好,总有效率更高,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年最大酸排出量更低,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与既往研究呈极大的相似性,可见使用腹腔镜修补术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效果更为卓越。可能的原因在于[14]:胃的完整性得以保存,且保留了其胃电起搏点,因而胃电节律可保持在最佳状态,有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进一步恢复。不过需注意的是[15]:①钝性分离网膜前后叶动作应轻微;②迷走神经解剖位置要明确掌握;③切断处理要完全;④分离面缝合方式为间断浆膜层缝合;⑤术中对胃左动脉切断时,应避免损伤其周围的交感神经。

综上所述,运用腹腔镜修补术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可作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修补术穿孔选择性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选择性听力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2R,3R)-2,3- dimethoxy-1,1,4,4-tetraphenyl-1,4-diol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