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效果

2020-02-22 01:45赵建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吉西胰腺癌化疗

王 敏 赵建华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西景德镇 333000

胰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自然生存期极短(仅4〜6个月)、早期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的特点,胰腺癌已被公认为是60余种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的癌症[1]。目前,化疗和手术切除是治疗胰腺癌的常用方法,手术切除虽然可以根治胰腺癌,但并未改善患者生存期短的缺陷,实施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也仅为10%左右[2]。在化疗药物中,注射吉西他滨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标准临床治疗方案,不仅能改善生存期短的问题,同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但是其预后较差,且治疗失败后没有预备处理方案。于是,有人提出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3]。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为晚期胰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52〜73岁,平均(62.4±4.9)岁。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3〜75岁,平均(63.9±7.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临床研究在选取研究对象时,应根据研究目的,恰当地限定纳入和排除标准,防止混杂因素的干扰,以保证样本的同质性[4]。本研究中所选取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如下。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晚期胰腺癌的评判标准(患者出现肿瘤侵犯腹膜后神经丛而引起腰背部疼痛或者患者触及腹部肿块,则可判断为晚期胰腺癌)[3];②患者经过影像学诊断为晚期胰腺癌,且30 d 内未进行过化疗[5-7]。排除标准:①妊娠或者哺乳期的患者;②患者患有糖尿病或者严重的肝脏、肾脏方面疾病的患者;③或者家属不同意本治疗方案;④患有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肿瘤或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江苏豪森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325)联合替吉奥胶囊(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90112)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000 mg/m2,滴注时间为30 min,第1、8 天联合口服替吉奥胶囊,体表面积<1.25 m2,给予40 mg,bid;体表面积1.25〜1.5 m2,给予50 mg,bid;体表面积>1.5 m2,给予60 mg,bid。21d 为1个治疗周期,至少需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8]。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922)治疗。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000 mg/m2,滴注时间为30 min,第1、8 天联合口服厄洛替尼片100〜150 mg/d,21d 为1个治疗周期,2个周期后复查,评定治疗效果。对于病情仍进展的患者停止用药,对于病情稳定或者有效的患者沿用原治疗方案[9-10]。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受益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2 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评价参照实体瘤效果评价标准(RECIST),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11]。临床总有效率=(CR+PR)例数/总例数×100%。

1.3.3 临床受益评价标准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指标并且任意一项无恶化,定义为临床受益,包括:①与治疗前比较,疼痛缓解的强度≥50%;②止痛药物用量减少≥50%;③与治疗前比较,体重增加>7%[12]。

1.3.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关于抗癌药物急性以及亚急性毒性表现来确认是否异常[5]。只要出现下列表现中的任一症状,即可确认为异常。①患者需要输血来补充血小板等;②皮肤出现斑疹、皮疹、红斑或者伴有瘙痒等其他症状;③出现不定时呕吐、食欲下降或不能明显进食症状;④转氨酶的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即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皮疹、恶心和呕吐、转氨酶升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临床受益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受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受益情况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通过对胰腺癌的不断研究,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和化疗,手术方式才能根治胰腺癌,但是其术后存活时间较短[13]。吉西他滨应用于胰腺癌患者中,因其没有很好的预后及补救措施,故有人提出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方案来作为吉西他滨化疗失败后的后续治疗方案[3]。从原理上来说,厄洛替尼是一种特异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小分子抑制药,通过抑制EGFR 信号通路转导,影响细胞周期,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14]。厄洛替尼是广泛的非靶向性化疗药物,吉西他滨联合应用是特异性的靶向药物,两种药物相互补充,可提高治疗效果[15]。因此,本研究重点考察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受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方案耐受性更好,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晚期胰腺癌患者在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方案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临床总受益率明显提高,且未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吉西胰腺癌化疗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二甲双胍增强胆管癌细胞对吉西他滨敏感性机制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能谱CT在术前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阻滞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吸烟会让胰腺癌发病提前10年
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诱导NK/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凋亡的研究
跟踪导练(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