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联合语言干预治疗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效果

2020-02-22 02:02杨娟子刘琦赟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经颅脑瘫语言表达

杨娟子 刘琦赟 李 霞

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江西萍乡 337000

大约80%的脑瘫患儿患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主要是由于大脑损伤所致,致使其言语输入和输出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1]。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常见类型包括两种,即运动障碍性构音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其中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发育过程中的语言发育未能达到与其年龄相对应的水平。语言发育迟缓主要表现为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低下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始语迟、词汇增加迟、抽象词及功能词获得迟、组句使用时期迟、使用词句范围受限以及读写能力不同程度障碍等[2]。临床常用语言干预训练改善患儿的语言能力和认知功能,但其临床效果有限[3]。研究表明[4],婴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重复经颅磁刺激属于神经电生理技术,近年来,其在大脑皮质功能区域重建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本次研究对经颅磁刺激联合语言干预治疗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小儿脑病科收治的64例脑瘫伴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2例。参照组中,男25例,女7例;年龄1〜10岁,平均(4.6±1.5)岁;病证类型:痉挛型15例,手足徐动型11例,弛缓型4例,其他类型2例;致病原因: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19例,早产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例,脑出血3例,其他2例。研究组中,男24例,女8例;年龄1〜10岁,平均(4.8±1.7)岁;病证类型:痉挛型脑瘫患儿14例,手足徐动型10例,弛缓型5例,其他类型3例;致病原因: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18例,早产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例,脑出血2例,其他2例。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标准[5];②患儿经中国康复研究中心(China Rebai litation Research Centure,CRRC)的语言发育迟缓检查表(sign-significate relations,S-S)[6]检查存在语言发育迟缓。排除标准:①构音障碍患儿;②听力障碍患儿。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以其语言发育的阶段为基础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和课程行系统的语言训练干预,训练中遵循横向扩展、纵向提高的原则。具体训练内容包括:①未学会语言符号儿童的训练。注视及追视训练,对事物的持续记忆训练和事物的操作;②手势符号训练:状况依存手势符号的训练,表示事物的手势符号训练和利用手势符合进行动词及短句训练;③扩大词汇量训练;④词句训练;⑤语法训练:包括可逆句和被动句;⑥表达训练:手势符号和口语的表达;⑦文字训练;⑧交流训练。针对事物名称可以理解的儿童,在单词水平内扩大词汇量,进一步向动词、形容词扩展(横向扩展);然后再进一步将单词与单词组合,学习运用二词句(纵向提高)。根据患儿的语言发育水平和特点,采用文字训练、手势符号、游戏训练、符号形式与知识内容关系训练,应用卡片、图片、镶嵌板及生活用品等进行指导。32例患儿均为一对一训练,1次/d,30 min/次,共治疗3个月。

研究组患儿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使用北京华星康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HX-c-2型重复经颅磁刺激仪,采用变频模式。将前额治疗体放置于眉间的上方,将两侧的颞部治疗体的位置放置于两侧耳朵的前上方位置,耳后治疗体则放置于两侧耳朵的下方乳突部位。每次刺激治疗20 min,一周治疗5次,共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治疗效果和语言康复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语言理解商和语言表达商评分等语言康复情况。①治疗效果判定标准[7]:患儿能讲连贯语言,能理解按语法规律组成的词句,语言发育提高2个阶段为显效;患儿能讲3个字左右的表达性语言,能理解单词连接成的词组,能理解手势符号或事物间存在的相互关系,语言发育提高1个阶段为有效;患儿说不出话或只能说单个词,听不懂他人讲话,对特定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困难,语言发育无改善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语言康复情况评价标准:采用S-S 评分评价患儿的语言康复情况,包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商两部分,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儿的语言康复情况越好[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S-S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语言理解商和语言表达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语言理解商和语言表达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语言理解商和语言表达商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S-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S-S 评分的比较(分,±s)

与参照组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语言理解商评分 语言表达商评分参照组(n=32)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n=32)治疗前治疗后44.63±4.59 52.21±4.25*40.70±5.72 50.60±4.41*44.59±4.53 59.04±4.73*#40.81±5.49 61.68±4.95*#

3 讨论

脑瘫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伴有智力低下,行为、感觉异常及惊厥发作等其他异常。其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脑电图、脑CT和MRI 等[9]。语言发育迟缓在脑瘫患儿中比较多见,大多与其智力低下和生活环境有关。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语言训练,随诊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为一对一语言训练,主要根据儿童的语言具体发育情况实施针对性、科学性的训练[10]。一对一的训练需要儿童单独面对训练老师,往往引起患儿苦恼、不配合等情绪,所以部分研究进行了小组训练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竞争意识,从而调动患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改善脑瘫患儿社交能力不足的一些问题[11]。有研究也提出[12],语言干预训练早晚和临床疗效的问题,认为开始训练时间越早,收到的效果越好;但开始训练的年龄界定尚需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和大样本调查。在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治疗中,有研究采用结合传统中医治疗的方法,比如针灸、按摩及口服一些聪脑益智中成药等,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13]。重复经颅磁刺激也逐渐应用于脑瘫儿童的后期康复治疗,它能通过应变电流在体内产生感应电流,刺激脑皮层的神经元,引发局部神经元的去极化,调节受损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14]。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采用经颅磁刺激联合语言干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参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语言理解商和语言表达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患儿的语言理解商和语言表达商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采用经颅磁刺激联合语言干预治疗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迟缓,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语言系统发育,改善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症状。分析原因,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提高携氧能力,促进神经元细胞的发育,减少其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语言功能和智力水平,另外它还能刺激额叶皮质和颞叶皮质,增加突触的可塑性,改善神经递质的功能连接情况,增强大脑各区域的信息传递,从而进一步改善患儿的语言发育迟缓症状[15]。

综上所述,采用经颅磁刺激联合语言干预治疗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迟缓,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语言系统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经颅脑瘫语言表达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