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在卵巢癌分期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2020-02-22 02:02都学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卵巢癌诱导麻醉

都学军

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麻醉科,辽宁鞍山 114000

卵巢癌分期手术是对晚期卵巢癌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患者接受大范围、长时间的手术会严重损伤其机体健康,导致生化和生理发生改变,使得其体内炎性因子增加,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其多器官造成损害[1-3]。卵巢癌患者,其免疫系统、组织器官功能会有所下降,手术创伤、应激反应、术后急性疼痛等,可使得肿瘤细胞快速的转移,增加其疾病的死亡率,加强卵巢癌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的控制,对其预后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4-5]。研究显示,实施α2-肾上腺素激动剂(具有抗炎作用)干预,可更好保护肿瘤患者围术期的相关细胞免疫功能[6]。本研究主要观察全麻下卵巢癌分期手术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干预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5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实验组中,年龄28〜78岁,平均(38.09±6.30)岁;体重指数18.23〜26.41 kg/m2,平均(22.12±3.81)kg/m2。对照组中,年龄28〜78岁,平均(37.85±5.71)岁;体重指数18.17〜26.50 kg/m2,平均(21.08±4.02)kg/m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28〜78岁;②实施病理组织切片检查,确诊为浆液性卵巢癌;③接受卵巢癌分期手术者;④参与本研究者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非浆液性卵巢癌者;②术前接受免疫质量、放疗、化疗者;③拒绝配合本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全麻下分期手术时实施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干预,麻醉诱导前15 min,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生理盐水干预,初始剂量为1 μg/kg,其滴注的速度为每小时0.2 μg/kg。

实验组患者则实施右美托咪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10369)干预,麻醉诱导前15min,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右美托咪定干预,初始剂量为1 μg/kg,其滴注的速度为每小时0.2 μg/kg。

两组患者均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实施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17052237)注射液干预,其用药量为0.3〜0.4 μg/kg;注射用异丙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22571),用药量为1.5〜2.0 mg/kg;罗库溴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53067),用药量为0.6 mg/kg,进行麻醉诱导,术中均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干预。术中吸入2.0%〜3.0%的七氟烷(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121539),控制其动脉、心率为术前的80%〜100%,同时,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实施异丙酚干预,剂量为每小时4〜6 mg/kg,间歇注射罗库溴铵、舒芬太尼,观察麻醉效果。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麻醉诱导15 min、手术结束后1、24h 时炎症因子水平、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疹、呕吐、恶心、躁动、呛咳。采集患者的静脉外周血5 ml,实施离心处理,取上清液,以Biotek 酶标仪对IL-6、IL-1β、TNF-α 水平进行检测,以比浊法对超敏C 反应蛋白进行(hs-CRP)检测,以多重标记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对CD8+、CD4+、CD3+水平检测,计算CD4+/CD8+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15 min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1 h、手术结束后24h的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麻醉诱导1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结束后1 h、手术结束后24h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15 min的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1 h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麻醉诱导15 min,实验组患者手术结束后24h的CD8+水平高于麻醉诱导15 min,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后24h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麻醉诱导1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结束后1、24h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手术结束后24h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皮疹、呕吐、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躁动、呛咳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pg/ml,±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pg/ml,±s)

组别 IL-6 IL-1β hs-CRP TNF-α实验组(n=25)麻醉诱导15 min手术结束后1 h手术结束后24h t 手术结束后1 h 与麻醉诱导15 min 比较值P 手术结束后1 h 与麻醉诱导15 min 比较值t 手术结束后24h 与麻醉诱导15 min 比较值P 手术结束后24h 与麻醉诱导15 min 比较值对照组(n=25)麻醉诱导15 min手术结束后1 h手术结束后24h t 手术结束后1 h 与麻醉诱导15 min 比较值P 手术结束后1 h 与麻醉诱导15 min 比较值t 手术结束后24h 与麻醉诱导15 min 比较值P 手术结束后24h 与麻醉诱导15 min 比较值t 麻醉诱导15 min 组间值P 麻醉诱导15 min 组间值t 手术结束后1 h 组间值P 手术结束后1 h 组间值t 手术结束后24h 组间值P 手术结束后24h 组间值65.01±2.43 74.23±3.02 84.40±3.12 11.893 0.001 24.515 0.001 64.10±1.85 82.15±2.80 89.60±2.75 26.892 0.001 38.469 0.001 1.490 0.143 9.616 0.001 6.252 0.001 5.47±0.39 17.22±0.88 32.41±2.25 61.036 0.001 58.987 0.001 5.66±0.38 35.20±1.87 36.90±1.22 77.402 0.001 122.240 0.001 1.754 0.087 43.499 0.001 8.771 0.001 8.92±3.45 13.52±3.38 20.71±3.85 4.762 0.001 11.403 0.001 9.41±3.51 16.20±2.51 33.44±4.47 7.868 0.001 21.141 0.001 0.498 0.621 3.183 0.003 10.789 0.001 15.26±3.41 29.10±4.12 33.51±3.75 12.939 0.001 18.003 0.001 16.91±2.95 32.63±3.41 39.36±2.62 17.432 0.001 28.450 0.001 1.830 0.074 3.300 0.002 6.394 0.001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s)

组别 CD3+(%)CD4+(%)CD8+(%)CD4+/CD8+实验组(n=25)麻醉诱导15 min手术结束后1 h手术结束后24h t 手术结束后1 h 与麻醉诱导15 min 比较值P 手术结束后1 h 与麻醉诱导15 min 比较值t 手术结束后24h 与麻醉诱导15 min 比较值P 手术结束后24h 与麻醉诱导15 min 比较值对照组(n=25)麻醉诱导15 min手术结束后1 h手术结束后24h t 手术结束后1 h 与麻醉诱导15 min 比较值P 手术结束后1 h 与麻醉诱导15 min 比较值t 手术结束后24h 与麻醉诱导15 min 比较值P 手术结束后24h 与麻醉诱导15 min 比较值t 麻醉诱导15 min 组间值P 麻醉诱导15 min 组间值t 手术结束后1 h 组间值P 手术结束后1 h 组间值t 手术结束后24h 组间值P 手术结束后24h 组间值54.11±3.28 38.17±3.22 52.78±4.17 17.340 0.001 1.253 0.216 54.18±4.25 33.21±3.09 44.58±4.02 19.954 0.001 8.205 0.001 0.065 0.948 5.557 0.001 7.079 0.001 32.78±3.08 28.21±3.12 32.45±3.47 5.212 0.001 0.356 0.724 33.60±3.22 25.36±3.71 29.89±4.22 8.387 0.001 3.495 0.001 0.920 0.362 2.940 0.005 2.343 0.023 24.78±3.08 24.69±2.03 27.17±2.85 0.122 0.903 2.848 0.006 25.74±2.17 25.30±2.14 24.89±2.41 0.722 0.474 1.311 0.196 1.274 0.209 1.034 0.306 3.054 0.004 1.22±0.17 1.06±0.15 1.21±0.11 3.529 0.001 0.247 0.806 1.31±0.34 0.78±0.10 1.15±0.10 7.477 0.001 2.257 0.029 1.184 0.242 7.766 0.001 2.018 0.049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右美托咪定是全身麻醉和局麻的常用辅助药物,同时在镇痛、镇静中应用,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7]。hs-CRP 可作为肿瘤患者阿片依赖反应的相关指示指标,同时,可作为炎症、感染、急性创伤等的指示剂[8]。TNF-α是机体内损伤而出现的介导体,可对血流动力学状态、新陈代谢等造成影响,而实施手术治疗,可对T 细胞活化,诱导TNF-α的释放和合成,加重炎症反应[9-10]。IL-6是机体应激反应最为敏感和重要的标志物,其水平和患者疾病进展之间有关。IL-1β是对应激反应抑制的促炎因子,其与卵巢癌患者的易感性之间关系密切,是炎症反应期的一种急性调节因子[11-12]。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肺内趋化因子水平,且可降低炎性因子的浓度,研究显示,为内毒素血症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注射干预,可明显降低IL-6、TNF-α 细胞因子的水平,提高其存活率[1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1 h、手术结束后24h的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麻醉诱导15 min,且实验组患者手术结束后1、24h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结束后1 h、手术结束后24h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手术结束后24h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15 min的炎症因子水平、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躁动、呛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右美托咪定的实施,能够更好对全麻下卵巢癌分期手术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控制,改善免疫损伤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T 淋巴细胞亚群主要包括CD8+、CD4+、CD3+等,其均可发挥抗肿瘤的免疫活性,若机体CD4+/CD8+值降低,则表示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右美托咪定的实施,可对手术应激反应所致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情况控制,且使用安全性较高[14]。右美托咪定可抑制手术创伤,对交感神经活动进行抑制,术前先发性的镇痛作用,可缓解或消除手术应激反应,进而缓解免疫功能抑制的情况[15-18]。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麻下卵巢癌分期手术患者中,可减轻患者的免疫损伤程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卵巢癌诱导麻醉
姜黄素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
基于Oncomine数据库研究PDE4D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血根碱的调控作用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Ang Ⅱ诱导大鼠成肌细胞萎缩模型的构建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